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4/16 12:54:45瀏覽2227|回應5|推薦115 | |
◎《孟子。告子》成語選輯: ~民國105〈2016〉04.16 一、惻隱之心 ~對他人不幸的人生遭遇或不順利的難堪經歷,寄予同情心或表達同理心,皆謂之惻隱之心。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例如扶老護幼助弱勢,或挺身施救婦孺及急難待援者,在在出於與生俱有的惻隱之心。無惻隱之心,非正常人也。 惻隱之心01〈網路分享〉 惻隱之心02〈網路分享〉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瞍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則彼皆非與?」 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或相倍蓰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 ~又見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三回: 「且說山東濟州鄆城縣新到任一箇知縣,姓時,名文彬。此人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懷惻隱之心,常有仁慈之念。爭田奪地,辨曲直而後施行;閒毆相爭,分輕重方纔決斷。」 ~又見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 「公子大笑,道:『賢妹差矣!俺與你萍水相逢,出身相救,實出惻隱之心,非貪美麗之貌。況彼此同姓,難以為婚,兄妹相稱,豈可及亂。』」 ◎附錄: 如法藏法師所開示,惻隱之心的極致就是「菩提心」。 於世間,曰「慈悲為懷」~扶老護幼;濟弱扶傾。〈狹義〉 於佛家,曰「大慈大悲」~佈施行善;普度眾生。〈廣義〉 一、引錄《妙法蓮花經。譬喻品》: 「於諸怖畏衰惱憂患。無明闇蔽。永盡無餘。而悉成就無量知見。 力無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羅蜜。 大慈大悲。常無懈倦。恆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 二、引錄《佛說十善業道經》: 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業道。 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 何等為十。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恒為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 = = = = = = ~引錄《成語詞典》:「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 亦作「一曝十寒」,「暴」字古通曝。近似成語:「淺嘗輒止,粗學不精」、「鍥而舍之,半途而廢」、「為山九仞,功虧一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等。 ~典出《孟子。告子上》第九章。 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又見清。宣鼎《夜雨秋燈錄。卷78~珠妓情殉》: 「惟容習舉子業,思以詩書起家。詎所與游者,多非益友,酒食遊戲相徵逐者,趾錯於途;縱有二三老成持重者,施以針砭,而一暴十寒,終歸無益。」 ~舍,同捨,捨棄也。生,生命。取,謀求﹞求取。義,正義、正氣。 舍生取義,引申為彰顯大我正義、正氣,而不惜犧牲小我生命,以成全大我節操也。 孟子02〈網路分享〉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又見宋。蘇軾《乞將臺諫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劄子》: 「夫君子所重者名節也。故有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可殺不可辱之語。」 ~又見明。李昌祺《剪燈餘話。鸞鸞傳》: 「發塚墓兮焚毀室廬,閨門孱弱兮被虜驅。舍生取義兮捐微軀,誰云女婦兮夫弗如?」 ~引錄《成語詞典》:「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 「杯水車薪」之近似詞,如「無濟於事」、「徒勞無功」等。委婉一些則曰「聊勝於無」。 ~典出《孟子。告子上》第十八章。 孟子曰:「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又見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四回: 「總因紹聞負欠已多,有找過息的,有還一半的,有本息已完微有拖欠的,有新債未動毫分的,二百五十兩,除了承許夏鼎三十兩外,大有杯水車薪之狀。」 ~敬,尊敬、敬重;慈,慈愛、關懷。敬老慈幼,謂尊敬老人家,慈愛年幼兒童。 析言之,「敬老慈幼﹞相當於《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所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老吾老,幼吾幼。〈網路分享〉 ~典出《孟子。告子下》第七章。 初命曰:『誅不孝,無易樹子,無以妾為妻。』 再命曰:『尊賢育才,以彰有德。』 三命曰:『敬老慈幼,無忘賓旅。』 四命曰:『士無世官,官事無攝,取士必得,無專殺大夫。』 五命曰:『無曲防,無遏糴,無有封而不告。』 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于好。』 ◎附錄《禮記。禮運。大同篇》: ~敬老慈幼的大同世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拿鄰國當做大水坑,把本國的洪水排泄到那裏去。比喻只圖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給別人。 按,戰國時東周大臣名白圭,善修築堤壩治水,兼興修水利,卻將其國內氾濫洪水隨意排入鄰國,直把鄰國作為儲積滯洪水庫,損人〈氾濫成災〉不利己〈有傷官譽〉矣。 ~典出《孟子。告子下》第十一章。 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 孟子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順水之性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吾子過矣。」 ~又見宋。文天祥《知潮州寺丞東岩洪公行狀》: 「大抵公智慮深達,如宿將持重,而規畫綿絡,不以鄰為壑也。又潮有護田舊堤,多齧於水,貤俸與民築石為堤,民號之曰洪公堤。」 ~引錄清。黃遵憲《乙丑十一月避亂大埔三河虛》詩: 「人盡流離呼伯叔,時方災難又干戈。諸公竟以鄰為壑,一夜喧呼賊渡河。」 ~引錄《成語詞典》:「動心,使內心驚動;忍性,使性格堅韌。指不顧外界阻力,堅持下去。」。 比喻立定高尚志業,能堅苦卓絕,無畏任何環境險阻,不達目標絕不中輟。 孟子01〈網路分享〉 ~典出《孟子。告子下》第十五章。 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閒,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又見明。趙弼《疥鬼對》: 「古之賢哲,孰不病貧?苦其心志,空乏其身,動心忍性,方為志人。」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