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孟子。萬章》成語選輯~民國105〈2016〉04.08
2016/04/08 00:11:52瀏覽1991|回應2|推薦109

《孟子。萬章》成語選輯:

 ~民國105〈2016〉04.08

一、率土之濱

 ~引錄《成語詞典》:沿著王土的邊涯。猶言「普天之下,四海之內」。

  無論普天之下或率土之濱,主要強調古代「朕即天下」的帝王霸道統治思想。

  至於現代,則注重聖人仁君夙夜匪懈為民服務,使人人安居樂業,澤被天下百姓也。

 ~典出《孟子。萬章上》第四章。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堯老而舜攝也。

  堯典曰:『二十有八載,放勳乃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

  孔子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舜既為天子矣,又帥天下諸侯以為堯三年哉,是二天子矣!」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堯,則吾既得聞命矣。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舜既為天子矣,敢問瞽瞍之非臣如何?」

  曰:「是詩也,非是之謂也,勞於王事而不得養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也。』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原典出自《詩經。小雅。谷風之什。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

  又見宋。王禹偁《謝曆日表》:

  「臣聞天道無私,所以運行寒暑,聖人有作,所以恭授民時,聿令率土之濱,共樂同文之化。」
= = = = = =
二、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謂上天所看見人間是非與善惡,都來自大多數老百姓之所看見的人間是非與善惡。

  同理,上天所聽聞民生甘苦與針砭,都來自大多數老百姓之所聽聞的民生甘苦與針砭。

  簡言之,即是上天所見所聞及所為,無不來自廣泛基層民意的反映。有時民意容或未必正確,則上天會順其自然予以導正,但不會忽略民意輕率而行。

千里眼。順風耳01〈網路分享〉

 ~典出《孟子。萬章上》第五章。

  曰:「敢問:『薦之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與之,人與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

  「舜相堯二十有八載,非人之所能為也,天也。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天子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

  故曰:『天也。』 夫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而居堯之宮,逼堯之子:是篡也,非天與也。泰誓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此之謂也。」

 ~原典出自《尚書。周書。泰誓中》:「雖有周親,不如仁人。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今朕必往,我武惟揚。」

  又見《尚書。虞書。皋陶謨》:「政事懋哉懋哉!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達于上下,敬哉有土。」
= = = = = =
三、先知先覺

 ~本指知覺、常識或悟道,較一般人更有智慧與判斷能力者,後指人感覺敏銳,事先知覺。

  先知先覺者〈思想家或發明家〉鳳毛麟角矣。其下之層次為後知後覺與不知不覺,大部分人們屬之。

  按此處後知後覺〈鼓吹家〉與不知不覺〈實行家〉作正面解釋,非反應遲緩與麻木不仁之負面意義。

先知蘇格拉底〈網路分享〉

 ~典出《孟子。萬章上》第七章。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湯而說之,以伐夏救民。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聖人之行不同也;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吾聞其以堯、舜之道要湯,未聞以割烹也。「伊訓曰:『天誅造攻自牧宮,朕載自亳。』」

 ~摘錄戴鴻超教授演講稿《孫中山先生是先知先覺者的歷史驗證》:

  孫中山先生在其論述和著作〈見《孫文學說。第五章。知行總論》〉中,將世人分為三種:

  第一種人叫做「先知先覺」,這種人「凡見一件事,便能夠想出許多道理;聽一句話,便能夠做出許多事業。」他們是「發起人」。〈孫文曰「發現家」〉

  第二種人叫做「後知後覺」,他們「自己不能夠創造發明,只能夠跟隨摹倣」,他們是「贊成人」。〈孫文曰「鼓吹家」〉

  第三種人叫做「不知不覺」,「他們不能知,只能去行」,是「實行家」。〈恫孫文所稱「實行家」〉

  他認為,「世界上的進步,都是靠這三種人,無論是缺少了那一種人都是不可能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維基分享〉

= = = = = = = = = = = =
四、金聲玉振

 ~引錄《成語詞典》:以鐘發聲,以磬收韻,奏樂從始至終。比喻音韻響亮、和諧。也比喻人的知識淵博,才學精到。

 ~又引述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7013/?index=26

  金聲玉振係取自樂理;我國古代樂有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音,若獨奏其中一音,則以一音自為始終,為一小成。孔子集三聖之大道於一身,如同作樂集眾音之小成,而為一大成,所以說是集大成。

  八音之中,以金石為重,為眾音的綱紀,奏樂時,先擊鎛鐘(金)以宣聲開端,後擊特磐(玉石)以收韻結束,二者之間,各有條理而脈絡通貫,無所不備。孔子之知無不盡、德無不全,亦猶樂之金聲玉振,故孟子認為孔子堪稱得上智聖兼備的人。

 ~典出《孟子。萬章下》第一章。
 
  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

  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

  智,譬則巧也,聖,譬則力也。由射於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

 ~又見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

  「公稟川嶽之靈暉,含珪璋而挺曜,和順內凝。英華外發。神茂初學,業隆弱冠。是以仁經義緯,敦穆於閨庭;金聲玉振,寥亮于區寓。」
= = = = = = = = = = = =
五、抱關擊柝

 ~引錄《成語詞典》:柝〈音ㄊㄨㄛˋ〉,木梆;抱關,守關;擊柝,打更巡夜。守關巡夜的人,比喻職位卑下。

  後泛指位卑祿薄,能孜孜矻矻、奉公守法的基層小吏。引喻官職雖低卑,俸給雖微薄,亦當安貧樂道戮力從公,不可有貪婪違法之言行。

 ~典出《孟子。萬章下》第五章。

  孟子曰:「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娶妻非為養也,而有時乎為養。為貧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辭尊居卑,辭富居貧,惡乎宜乎?抱關擊柝。

  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嘗為承田矣,曰:『牛羊茁壯長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恥也。」

 ~又見唐。韓愈《爭臣論》:〈《古文觀止》卷八〉

  「古之人有云:『仕不為貧,而有時乎為貧。』為祿仕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擊柝者可也。」

 ~又見宋。蘇轍《東軒記》:

  「余昔少年讀書,竊嘗怪顏子以簞食瓢飲,居於陋巷,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私以為雖不欲仕,然抱關擊柝,尚可自養,而不害於學,何至困辱貧窶,自苦如此!」
= = = = = =
六、周道如底,其直如矢

 ~《詩經。小雅。大東》原意係形容周朝政治清明,如其官道寬闊筆直如矢毫不偏倚。而君子所行走的康莊大道,正是老百姓所仿傚的模範也。

  引申我輩或在朝為官,或在野為民,都應行大道走正路,為國為家劬勞,不貪財枉法,不內訌好鬥,也不妄自菲薄或夜郎自大。

 ~典出《孟子。萬章下》第七章。

  曰:「敢問招虞人何以?」

  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豈敢往哉!

  況乎以不賢人之招招賢人乎!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

  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

  詩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之所履,小人所視。』」

 ~引述宋。朱熹《孟子集注。卷十》註云:

  「夫,音扶。底,詩作砥,之履反。詩小雅大東之篇。底,與砥同,礪石也。言其平也。矢,言其直也。視,視以為法也。引此以證上文能由是路之義。」

 ~典源見《詩經。小雅。大東》: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君子所履,小人所視。睠言顧之,潸焉出涕。」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xeman&aid=52786033

 回應文章

雁~《詩詞習作輯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孟子。萬章下》原文
2016/04/09 22:36

《孟子。萬章下》原文:

~萬章章句下。凡九章

第一章

 孟子曰:「伯夷,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與鄉人處,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

 當紂之時,居北海之濱,以待天下之清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此道覺此民也。』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與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柳下惠不羞於君,不辭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阨窮而不憫;與鄉人處,由由然不忍去也。『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於我側,爾焉能浼我哉!』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

 「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

 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

 智,譬則巧也,聖,譬則力也。由射於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4-09 22:41 回覆:

第五章

 孟子曰:「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娶妻非為養也,而有時乎為養。為貧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辭尊居卑,辭富居貧,惡乎宜乎?抱關擊柝。

 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嘗為承田矣,曰:『牛羊茁壯長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恥也。」

第六章

 萬章曰:「士之不託諸侯,何也?」

 孟子曰:「不敢也。諸侯失國而後託於諸侯,禮也;士之託於諸侯,非禮也。」

 萬章曰:「君餽之粟,則受之乎?」

 曰:「受之。」

 「受之,何義也?」 曰:「君之於氓也,固周之。」

 曰:「周之則受,賜之則不受:何也?」

 曰:「不敢也。」

 曰:「敢問其『不敢』何也?」

 曰:「抱關擊柝者,皆有常職以食於上;無常職而賜於上者,以為不恭也。」

 曰:「君餽之,則受之;不識可常繼乎?」

 曰:「繆公之於子思也,亟問亟餽鼎肉,子思不悅;於卒也,摽使者出諸大門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

 曰:『今而後,知君之犬馬畜伋!』蓋自是臺無餽也。悅賢不能舉,又不能養也:可謂悅賢乎?」

 曰:「敢問國君欲養君子,如何斯可謂養矣?」

 曰:「以君命將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後廩人繼粟,庖人繼肉,不以君命將之。子思以為鼎肉使己僕僕爾亟拜也,非養君子之道也。

 堯之於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食廩備:以養舜於畎畝之中。後舉而加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賢者也。』」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4-09 22:43 回覆:

第七章

 萬章曰:「敢問不見諸侯,何義也?」

 孟子曰:「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謂庶人,庶人不傳質為臣,不敢見於諸侯,禮也。」

 萬章曰:「庶人,召之役則往役;君欲見之,召之則不往見之,何也?」

 曰:「往役,義也;往見,不義也。且君之欲見之也,何為也哉?」

 曰:「為其多聞也,為其賢也。」

 曰:「為其多聞也,則天子不召師,而況諸侯乎!為其賢也,則吾未聞欲見賢而召之也。

 繆公亟見於子思曰:『古千乘之國以友士,何如?』

 子思不悅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豈曰「友之」云乎?』

 子思之不悅也,豈不曰:『以位,則子君也,我臣也,何敢與君友也?以德,則子事我者也,奚可以與我友?』千乘之君,求與之友而不可得也,而況可召與?

 「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將殺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曰:「敢問招虞人何以?」

 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豈敢往哉!

 況乎以不賢人之招招賢人乎!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

 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

 詩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之所履,小人所視。』」

 萬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駕而行。然則孔子非與?」

 曰:「孔子當仕有官職,而以其官召之也。」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4-09 22:39 回覆:

第四章

 萬章問曰:「敢問交際,何心也?」

 孟子曰:「恭也。」

 曰:「卻之,卻之,為不恭,何哉?」

 曰:「尊者賜之,曰:『其所取之者,義乎?不義乎?』而後受之;以是為不恭,故弗卻也。」

 曰:「請無以辭卻之,以心卻之,曰:『其取諸民之不義也。』而以他辭無受,不可乎?」

 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斯孔子受之矣。」

 萬章曰:「今有禦人於國門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餽也以禮,斯可受禦與?」

 曰:「不可。唐誥曰:『殺越人于貨,閔不畏死,凡民罔不譈。』是不待教而誅者也。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辭也,於今為烈,如之何其受之!」

 曰:「今之諸侯取之於民也,猶禦也;茍善其禮際矣,斯君子受之?敢問何說也?」

 曰:「子以為有王者作,將比今之諸侯而誅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後誅之乎?夫謂非其有而取之者,盜也。充類至義之盡也。

 孔子之仕於魯也,魯人獵較,孔子亦獵較;獵較猶可,而況受其賜乎?」

 曰:「然則孔子之仕也,非事道與?」

 曰:「事道也。」

 「事道,奚獵較也?」

 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

 曰:「奚不去也?」

 曰:「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後去;是以未嘗有所終三年淹也。

 孔子有見行可之仕,有際可之仕,有公養之仕;於季桓子,見行可之仕也;於衛靈公,際可之仕也;於衛孝公,公養之仕也。」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4-09 22:38 回覆:

第二章

 北宮錡問曰:「周室班爵祿也,如之何?」

 孟子曰:「其詳不可得聞也。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軻也,嘗聞其略也。

 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達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

 天子之卿受地視侯,大夫受地視伯,元士受地視子、男。大國地方百里;君十卿祿,卿祿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

 次國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祿,卿祿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

 小國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祿,卿祿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

 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百畝之糞,上農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

第三章

 萬章問曰:「敢問友。」

 孟子曰:「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孟獻子,百承之家也,有友五人焉:樂正裘、牧仲,其三人則予忘之矣。

 獻子之與此五人者友也,無獻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獻子之家,則不與之友矣。非惟百承之家為然也,雖小國之君亦有之。

 費惠公曰:『吾於子思,則師之矣,吾於顏般,則友之矣;王順、長息,則事我者也。』非惟小國之君為然也,雖大國之君亦有之。

 晉平公之於亥唐也,入元則入,坐元則坐,食元則食;雖疏食菜羹,未嘗不飽,蓋不敢不飽也。然終於此而已矣;弗與共天位也,弗與治天職也,弗與食天祿也:士之尊賢者也,非王公之尊賢也。

 舜尚見帝,帝館甥于貳室,亦饗舜,迭為賓主。是天子而反匹夫也。用下敬上,謂之貴貴,用上敬下,謂之尊賢;貴貴尊賢,其義一也。」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4-09 22:44 回覆:

第八章

 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

 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第九章

 齊宣王問「卿。」

 孟子曰:「王何『卿』之問也?」

 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有貴戚之卿,有異姓之卿。」

 王曰:「請問貴戚之卿。」

 曰:「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

 王勃然變乎色。

 曰:「王勿異也。王問臣,臣不敢不以正對。」

 王色定,然後請問「異姓之卿。」

 曰:「君有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去。」


雁~《詩詞習作輯錄》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孟子。萬章上》原文
2016/04/09 22:23

《孟子。萬章上》原文:

~萬章章句上。凡九章

第一章

 萬章問曰:「舜往于田,號泣旻天。何為其號也?」

 孟子曰:「怨慕也。」

 萬章曰:「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勞而不怨。然則舜怨乎?」

 曰:「長息問於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則吾既得聞命矣。號泣于旻天于父母,則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爾所之也。』

 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為子職而已矣;父母之不我愛,於我何哉!

 「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食廩備,以事舜於畎畝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章胥天下而遷之焉;為不順於父母,如窮人無所歸。

 天下之士悅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憂。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憂。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以解憂。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

 人悅之、好色、富貴,無足以解憂者;惟順於父母,可以解憂。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4-09 22:24 回覆:

第二章

 萬章問曰:「詩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孟子曰:「告則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也。如告,則廢人之大倫,以懟父母;是以不告也。」

 萬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則吾既得聞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

 曰:「帝亦知告焉則不得妻也。」

 萬章曰:「父母使舜完廩,捐階,瞽瞍焚廩;使浚井,出,從而揜之。象曰:『謨蓋都君,咸我續;牛羊父母,食廩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棲。』

 象往入舜宮,舜在床琴,象曰:『鬱陶,思君爾!』忸怩;舜曰:『惟茲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識舜不知象之將殺己與?」

 曰:「奚而不知也!象憂亦憂,象喜亦喜。」

 曰:「然則舜偽喜者與?」

 曰:「否。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彼以愛兄之道來,故誠信而喜之;奚偽焉!」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4-09 22:34 回覆:

第八章

 萬章問曰:「或謂孔子於衛主癰疽,於齊主侍人瘠環:有諸乎?」

 孟子曰:「否,不然也,好事者為之也。於衛主顏讎由。彌子之妻,與子路之妻,兄弟也;彌子謂子路曰:『孔子主我,衛卿可得也。』

 子路以告,孔子曰:『有命。』孔子進以禮,退以義,得之不得曰『有命。』而主癰疽與侍人瘠環,是無義無命也。

 孔子不悅於魯、衛遭宋桓司馬,將要而殺之,微服而過宋。是時孔子當阨,主司城貞子,為陳侯周臣。

 吾聞觀近臣以其所為主,觀遠臣以其所主,若孔子主癰疽與侍人瘠環,何以為孔子!」

第九章

 萬章問曰:「或曰:『百里奚自鬻於秦養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信乎?」

 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晉人以垂棘之璧,與屈產之承,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百里奚不諫。

 知虞公之不可諫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為汙也:可謂智乎?

 不可諫而不諫,可謂不智乎?知虞公之將亡而先去之,不可謂不智也。時舉於秦,知穆公之可與有行也而相之:可謂不智乎?

 相秦而顯其君於天下,可傳於後世:不賢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鄉黨自好者不為,而謂賢者為之乎?」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4-09 22:29 回覆:

第三章

 萬章問曰:「象日以殺舜為事,立為天子則放之,何也?」

 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萬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殺三苗于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誅不仁也。象至不仁,風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則誅之。在弟則封之。」

 曰:「仁人之於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親之欲其貴也,愛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貴之也,身為天子,弟為匹夫:可謂親愛之乎?」

 「敢問『或曰放』者,何謂也?」

 曰:「象不得有為於其國,天子使吏治其國而納其貢稅焉。故謂之放。豈得暴彼民哉!雖然,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不及貢,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謂也。」

第四章

 咸丘蒙問曰:「語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堯帥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見瞽瞍,其容有蹙。』

 孔子曰:『於斯時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識此語誠然乎哉?」

 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堯老而舜攝也。

 堯典曰:『二十有八載,放勳乃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

 孔子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舜既為天子矣,又帥天下諸侯以為堯三年哉,是二天子矣!」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堯,則吾既得聞命矣。詩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舜既為天子矣,敢問瞽瞍之非臣如何?」

 曰:「是詩也,非是之謂也,勞於王事而不得養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獨賢勞也。』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如以辭而已矣,雲漢之詩曰:『周餘黎民,靡有孑遺。』信斯言也,是周無遺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養之至也。

 詩曰:『永言孝思,孝思維則。』此之謂也。書曰:『祇載見瞽瞍,夔夔齊栗,瞽瞍亦允若。』是為父不得而子也。」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4-09 22:30 回覆:

第五章

 萬章曰:「堯以天下與舜,有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

 「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

 曰:「天與之。」

 「天與之者,諄諄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與事示之者,如之何?」

 曰:「天子能薦人於天,不能使天與之天下,諸侯能薦人於天子,不能使天子與之諸侯;大夫能薦人於諸侯,不能使諸侯與之大夫。

 昔者堯薦舜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問:『薦之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與之,人與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

 「舜相堯二十有八載,非人之所能為也,天也。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天子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之子而謳歌舜。

 故曰:『天也。』 夫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而居堯之宮,逼堯之子:是篡也,非天與也。泰誓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此之謂也。」

雁~《詩詞習作輯錄》(Axeman) 於 2016-04-09 22:32 回覆:

第六章

 萬章問曰:「人有言:至於禹而德衰,不傳於賢而傳於子:有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與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昔者舜薦禹於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喪畢,禹避舜之子於陽城;天下之民從之,若堯崩之後不從堯之子而從舜也。禹薦益於天。

 七年;禹崩,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謳歌者,不謳歌益而謳歌啟,曰:『吾君之子也。』

 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堯,禹之相舜也,歷年多,施澤於民久。啟賢,能敬承繼禹之道;益之相禹也,歷年少,施澤於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遠,其子之賢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

 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薦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繼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廢,必若桀、紂者也。

 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湯以王於天下,湯崩,太丁未立,外內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顛覆湯之典刑,伊尹放之於桐;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於桐處仁遷義三年,以聽伊尹之訓己也,復歸于亳。

 周公之不有天下,猶益之於夏,伊尹之於殷也。「孔子曰:『唐、虞禪,夏后、殷、周繼:其義一也。』」

第七章

 萬章問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有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繫馬千駟,弗視也。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湯使人以幣聘之,囂囂然曰:『我何以湯之聘幣為哉!我豈若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哉!』

 湯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與我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吾豈若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哉!吾豈若使是民為堯、舜之民哉!吾豈若於吾身親見之哉!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湯而說之,以伐夏救民。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聖人之行不同也;或遠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吾聞其以堯、舜之道要湯,未聞以割烹也。「伊訓曰:『天誅造攻自牧宮,朕載自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