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29 23:25:35瀏覽1671|回應7|推薦4 | |
這年頭談論任何事都要先表明立場,因此,我在此表明本人並不反對簽ECFA但絕對反對現在簽ECFA或以任何急迫性為理由而倉促簽訂ECFA。除了在對於財富分配以及傷害者補貼沒完成配套前不應倉促簽訂外,就談判的角度,失利的一方往往是籌碼不足或時間壓力的一方,只能被對方的談判策略牽著鼻子走,最後淪於全盤皆輸,馬政府如今就已陷入ECFA的死棋困境。 馬政府當初的構想不能不說,很宏偉,很有遠見,因為依照兩岸目前的經貿依存度,ECFA的簽訂對於兩岸貿易行為的規範有非常正面與重要的意義。更甚者,透過ECFA,中國等於在一些貿易項目上給予台灣最惠國待遇,大大提升了台商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ECFA對馬政府更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義。對內,簽訂ECFA象徵兩岸關係改善的新高點,在馬英九民調裡一向表現不俗的「兩岸關係改善」更加分不少,同時也把民進黨拖進對其不利的兩岸議題賽局,讓民進黨左支右絀狼狽萬分。對外,利用胡錦濤急於留名的機會,讓對岸大幅讓利,並基本上保證兩岸的和平共榮,同時也讓美國安心,不再擔心兩岸隨時因選舉擦槍走火引發的軍事危機。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馬政府的大戰略是希望在經濟上拉緊中國,在政治上於美中之間保留模糊,這也是過去許多專家學者所認定的最佳戰略,可以帶給台灣最大的利益。然而,戰略雖好,在執行面的荒腔走板,卻可能使得最後的結果完全走樣。 首先,馬政府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在ECFA簽訂後,立刻由馬本人發言要跟他國簽訂FTA並要求中國不要干預,不但讓中國難堪,更摸清了馬英九的戰略意圖。要知,中國對馬並無信任,一來馬從未真正訪問中國並與中國高層直接會面,二來馬始終為了選舉在主權議題上採取模糊策略,甚至有越來越獨的傾向,因此中國政府對馬的讓利,其實是建築在不希望民進黨再度執政上所做的「統戰投資」。易言之,他們既然可以讓利,當然也可以立刻「收利」。 馬政府的得意忘形,讓中國警覺到馬在美中之間腳踏兩條船,而且明目張膽到兩邊利益都要,自然把憤怒發洩在與台灣後續的談判上。除了在直航增班上直接給台灣碰了軟釘子,最近更透過官方聲明明確反對台灣跟任何國家簽FTA,把馬英九將了死棋。如果不放棄跟他國簽FTA,就得冒著ECFA後續談判全部觸礁的風險,相信馬英九現在應該正在為自己當初的高調發言後悔萬分。 馬政府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一再用「不簽就來不及」來強化自己趕快簽訂ECFA的正當性,卻也種下了自己面對中國的談判困境。任何的自由貿易架構談判都是經年累月曠日費時的,其原因就在於各國之間對於各種利弊得失的斤斤計較,同時也在談判過程中逐漸形成共識與互信,最後簽訂的貿易協定也較有被彼此接受執行的可能。 馬政府的急就章,雖然讓中國對於台灣簽署的誠意感到滿意,但卻犧牲了後續談判的籌碼。要知,六月簽訂的ECFA只是一個初步的架構跟一小部分的早收清單,可以說真正影響重大的部分其實都並未有觸及。當中國看破馬必須依靠ECFA來挽救自己的連任時,就不會在後續的談判上那麼「讓利」,甚至可能反過來逼迫我方在政治上表態,畢竟談判的時間壓力在我不在彼。 馬犯的第三個錯誤就是「單線談判」,失去了戰略上的彈性,最後只能被侷限在單一戰場無法自拔。 台灣的對外經貿不只有台中,還有台日跟台美,甚至最近快速增加的台韓跟東南亞。換言之,台灣在與中國談判ECFA時,應該同時與美日韓,甚至東南亞國協進行FTA談判,利用中美日彼此的利益牽制,來創造戰略上的彈性。類似的策略曾被李登輝用於幻象戰機與F16戰機的採購上,利用美法之間的軍火利益衝突,最終迫使美國賣給台灣真正想要的戰機。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馬英九眼裡只看到兩岸,把所有的談判都押在ECFA,忽略了與美日韓等國的磋商,妄想以為兩岸簽訂ECFA以後,其他各國皆會答應與我簽訂FTA,也不會招致中國反對。但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卻完全忽略了當兩岸簽訂ECFA以後,其他國家也就沒有與台灣簽訂FTA的急迫性與必要性。因為台灣不是主要市場,美日韓會與台灣簽FTA的主要理由就是經濟上的結盟對抗中國,在兩岸簽訂ECFA後這種「抗中同盟」就已無納入台灣的必要,甚至還恐疑慮中國藉由ECFA透過台灣的製造力成為美日韓的經貿勁敵,這是當初馬政府談判時始料未及的。 總之,中國公開反對台灣與他國簽訂FTA等於讓馬英九陷入死棋,如果還要中國繼續讓利,勢必就要放棄與他國簽訂FTA的機會,如果不放棄FTA,ECFA有簽等於沒簽,甚至可能面臨中國後續的貿易報復。更危險的是,兩岸關係已經成了馬英九唯一的王牌,當兩岸走入死棋僵局,也等於選民將沒有任何理由再支持馬英九。「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顯然當初得意忘形的馬政府並沒有引以為鑑,可嘆!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