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09 23:36:29瀏覽1858|回應7|推薦10 | |
看來馬英九終究選擇了第三條路。 選舉第二天,朋友問我怎麼看馬英九未來的路,我說他大概只有三條路可走:第一,宣佈放棄連任,剩下兩年就專心幫繼任人抬轎;
他問我馬會選擇哪條路呢? 我說以我對他個性的瞭解,應該是最後一條吧。 事實果然如此。 真正讓金溥聰一戰成名的其實是九二一東星大樓倒塌的搶救工作,金準確的建立了媒體的統一採訪方式,並按照他預期的方式報導,把台北市政府描繪成奮不顧身的救難英雄,尤其是歐晉德擁抱孫家兄弟那一刻,讓千萬人流下感動的眼淚,也成功把馬英九跟台北市政府一舉推上泛藍的新模範。 但事後檢討,撇開他其實已經干預採訪自由不談,當時媒體環境未如今日般競爭惡化,大家還願意配合公約彼此約束,才是金的策略能夠成功的主要因素,並非金真的神機妙算才能導演這齣好戲。但金的確因此被封為馬團隊的公關宣傳之神,造神運動從此開始。 其實金真正的主管經驗不多,成就也並非特別突出。新聞處長任內,整併纜線附掛跟約束有線電視費率亂漲是他的兩大主要政績,但新聞處的組織轉型與整併卻無任何進展,但新聞處的地位與權力卻因他而大幅提昇,動輒以維護市長及市府形象為由主動干預局處的危機處理與政策推動,甚至創造在市政會議以檢討每週市政新聞方式達到修理局處的目的,形同「媒體治市」,因此導致市府其他局處人員相當不滿,也種下他日後跟其他局處還有公務員之間的緊張關係。 因此單就他個人特質來看,他真正擅長的是幕僚角色,提意見提計畫是他所長,但是擔任主管,他卻像兩面刃,固然可以果敢的遂行上位者意志,但也因此增加上位者跟下屬之間的對立與疏離,這可從他擔任副市長後的市府團隊表現觀之。昔日一起打拼的局處首長不是另謀高就,就是提早退休,剩下的多半選擇噤聲不語,可見一般。 再者從管理的角度,金再三頭六臂,他還是一個人,一個人是無法單槍匹馬跟國民黨龐大的組織系統對幹的。雖然他的外號是金小刀,但畢竟也只是一把刀,國民黨各山頭每人捅他一刀就可以把他捅死了,如何冀望他馬上就把國民黨脫胎換骨成另一個新政黨? 沒有理想,沒有路線的改革注定是要失敗,因為當改革者自己都說不清到底要怎麼改往哪改時,也無從去凝聚組織力量來推動改革。或許馬正在為朋友的情義相挺而高興,但別忘了金是人不是神,終究要說清楚,領導改革的人,還是馬英九自己。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