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阿派克霍加麻札 香妃衣冠和卓墓-109
2013/03/07 19:33:07瀏覽892|回應0|推薦1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香妃墓Google衛星圖檢視較大的地圖

 香妃墓正門前地勢平坦,古楊參天,有一個蓄滿清水,占地約半畝的水池,稱為聖水池

 正門不大,卻十分華麗;與正門緊緊相接的由高低兩座禮拜寺相互連接的寺院,叫高低禮拜寺

 高禮拜寺基座高出地面二、三公尺,寺院不大,但建築風格獨特,裝飾非常華麗

 寺內14根木柱精雕細刻,圖案多變;廊正中藻井式天棚彩繪,採用木壓條拼合和裝飾彩繪相結合的形式

 

香妃墓始建於1640年,是新疆境內規模和影響最大的伊斯蘭教霍加的安葬地。以前稱海孜來特麻札爾,譯為尊者之墓;也有人稱為阿派克和卓札爾,簡稱和卓墓阿派克是人名,霍加一詞來自波斯語,意為顯貴富有者,在中亞和新疆專門用於指伊斯蘭教的聖人的後裔,也就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後代,有別于一般的穆斯林。麻札則是阿拉伯語的譯音,最初指聖地,後來也轉指,以表示對已故伊斯蘭教徒的尊崇,演化到現在,一般穆斯林的墓地,也都被稱作麻札。

 

或許人們可能不知阿帕霍加墓,特別是漢人,但卻都一定知道香妃墓。最初香妃墓叫玉素甫霍加麻札由於他的兒子阿派克霍加在政治上、宗教上的聲望,超過了他的父親,所以這個陵墓名稱就被阿派克霍加所代替。香妃是阿派克霍加的孫女。從喀什市區去香妃墓的途中,路兩邊是高高的楊樹和桑樹,一派典型的南疆維吾爾族田園風光;穿過維吾爾族的村莊,一路都是土路,可以看到與越野車錯車而過幪著褐色頭巾的維族婦女,和趕著馬、驢車的維族兒童和青年。

 

香妃墓門前同大陸各地的旅遊景點一樣,有許多旅遊用品商店,有各種民族工藝品、和田玉器等,其實同樣的東西在市內,可以買到更便宜的。大門對面是一家織絲的手工作坊,織絲工具相當原始,一個維吾爾族婦女把漅好的蠶絲仔細地掛到機子上,然後手工上下推拉。作坊門前掛滿了已經織好並印染的成品絲綢,吸引著遊客到作坊裡選購,也許這個織絲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促銷手法!還有歷史文物如清宮人物蠟像、千年女屍等展覽,門票不便宜也不值得一看。

 

香妃墓正門前,地勢平坦開闊,四周古楊參天,蔭翳沁月;西側有一個蓄滿清水,占地約半畝的水池,這是伊斯蘭宗教建築旁必不可少的設置。當地人稱為聖水池,不僅是村民日常飲用水源,而且從外地來的維吾爾人,必定要飲一下聖水,甚至還要裝一些聖水帶回家鄉去,與親友共享。按照伊斯蘭教習俗,教眾去清真寺做禮拜之前,先要用水淨身,這個水池就是供取水淨身做禮拜用的聖水池。

 

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蘭式古老陵墓建築。由門樓、小禮拜寺、大禮拜寺、教經堂和主墓室5部分組成。正門不大,卻十分華麗;與正門緊緊相接的由高低兩座禮拜寺相互連接的寺院,叫高低禮拜寺,是供附近村民和群眾做禮拜的地方。坐北朝南的禮拜寺叫高禮拜寺,較低坐西朝東的叫低禮拜寺。高禮拜寺基座高出地面二、三公尺,寺院不大,但建築風格獨特,裝飾非常華麗,是喀什境內近千餘所清真寺中具有高超的建築藝術,和豐富多彩的民族裝飾中,最為瑰麗的一個。

 

寺內有14根木柱精雕細刻,圖案多變;廊正中藻井式天棚彩繪,採用木壓條拼合和裝飾彩繪相結合的形式。四周邊樑繪製各種圖案和風景、花木漆畫。內殿與長廊銜接的廊沿,採用維吾爾特製的石膏浮雕圖案;上面的花卉山水描畫,富有維吾爾族的審美情趣,值得仔細一看。其精湛的建築工藝、雕刻、繪畫、圖案組合多變,色彩搭配和諧統一,工藝建築藝術之高超,可以說是維吾爾族伊斯蘭建築藝術的精華,是維吾爾人民智慧和審美意識的結晶。

 

禮拜寺院內停放著一具用不銹鋼製成的送葬用具,維吾爾叫吉那子;送葬用的靈架是將死者屍體安放移靈用的架子,按維吾爾人的喪葬習俗,死者屍體洗淨全身,由布纏裹、安放屍架,抬著吉那子先去清真寺請寺院主持(依麻木或阿訇)為死者念經作祈禱,然後,由親屬和友人以及眾多送葬人群抬著吉那子(移靈架)去墓地安葬。維吾爾人都實行土葬。

 

門樓兩側是高大的磚砌圓柱和門牆,表面鑲著藍底白花的琉璃磚。跨進門樓,是一個長方形庭園;主墓室(維吾爾稱供伯孜)在陵園東部,造型巨偉壯觀,莊嚴華麗,為整個建築群之冠,也是新疆最為宏大精美的陵墓。墓室頂部中央一個半球形巨穹隆,圓拱直徑長達17公尺,無任何樑柱;上有一個筒形小幫克和一彎鍍金新月,金光閃閃。這四塔一拱加上彎月牙,使主墓室拔地而起,直插雲天。

 

主墓室橫長36公尺,縱深29公尺, 通高27公尺。墓室室外牆和層頂全部用綠色琉璃磚貼面,並夾雜一些繪有各色圖案和花紋的黃色或藍色瓷磚,瓷磚表面繪有彩色圖案,還有阿拉伯文警句。陵墓廳堂高大寬敞,築有半人高的平臺上排列著大小不等的58個墳丘,墳丘用白底蘭花琉璃磚砌成,晶瑩素潔;上面再覆蓋各種圖案的花布,既表示對死者的尊敬,又有保護墓丘的作用。

 

這裡埋葬著阿派克霍加五代共72人。香妃的墳丘設在平臺的東北角,傳說是香妃的兄長,將從北京帶回的遺物,葬在陵殿的東北角,所以香妃墓內存放的是香妃的衣冠。墳丘前用維文、漢文寫著她的名字;墓室門內擺放著送香妃遺體返故里的古老駝車與用具,香妃的美麗傳說更為阿派克霍加墓增添不少神秘的色彩。

 

陵墓後面是一大片墳墓,景色十分壯觀。在主墓室的西面還有一處與之相互關聯的伊斯蘭教宗教文化場所就是講經堂;這是伊斯蘭教寺院內給信教教徒講授可蘭經的地方,這樣的講經場所,在很多清真寺內都可見到,但這所講經堂與別處不一樣。這個講經堂是整個陵園中最早的建築,早于阿派克霍加墓(香妃墓),阿派克霍加和他的父親玉素甫霍加當時在這所經堂,給教徒講經傳教。

 

講經堂獨立一處,高大宏偉,面積很大,分室內和室外兩個部分。室內穹窿拱頂高16公尺,無任何支柱,全部由磚砌而成。拱頂外部全為深綠色陶質琉璃磚鑲面,顯得古樸莊重,濃厚的伊斯蘭風格。室內拱頂四周牆面,頂部向下與方牆之間的過渡,做成由下而上的四龕、八龕、十六龕、三十二龕,工藝精細、間隔準確,給人以寬大而嚴肅的感覺。室內中央一個座具上安放著一塊長約三十多公分青白色點狀花紋石頭,質地光潔,造型奇特。相傳這塊叫做聖石的石頭有祛病去邪的功能;聖石上的凹處,就是那信男信女撫摸留下的痕跡。

 

與經堂內室相連的是向外延伸的敞開式建築,內室是冬季裡講經用的。外室是夏季講經用的。外室明亮,面積約100多平方公尺,有十五根木柱支頂。正中牆面有一處拱形磚砌壁龕,半圓形條狀磚面分成七個部分,分別刻有伊斯蘭曆法,週一至禮拜日的周曆,這座由室內室外組成的講經堂不是普遍建在清真寺內,而是獨建一處,不在寺內與其他場所緊緊相連。這就是它與眾不同而很獨特的講經堂。

 

沿著講經堂再往西走就到了一處面積很大的三合院式清真寺-加滿清真寺;加滿就是禮拜五的意思,這個清真寺也叫做禮拜五清真寺。大多在節日盛典時才開放,平時也只在居瑪日開幾個時辰的門。每逢這種時候,喀什市附近各縣的穆斯林們便雲集於此,在阿派克霍加墓之前,進行大規模禮拜儀式。

 

清真寺長廊走向由北向南,坐西朝東敞開。長約60多公尺,敞廊是木質結構,由64根木柱支撐整個長廊,頂棚為密樑結構,64根木柱造工精緻,木柱上下兩端由刻工雕刻、畫匠彩繪而成,每根木柱都用一根完整的木頭作料。這64根木柱從柱頭上下兩端到柱裙裝飾,或雕刻或彩繪、其圖案、花紋,沒有一根重複的。

 

前廊後面是與長廊長度相等的後殿,後殿共有21個圓拱穹頂形磚廊,從外面看很像各自獨立的拱形小殿,但走進殿內一看,卻是由21個拱形頂上下牆基線腳自然銜接個個相連相通的龐大建築群。起伏變化流暢自然殿內殿外貫通。給人一種幽靜而神秘的感覺,有著明朗、幽靜、寬敞而肅穆的氣氛。

 

香妃這個名字隨著清宮影視劇的熱播更加出名,所以到喀什的旅人沒有不到香妃墓的;人人到喀什都去看看這位美人的長眠之地,雖然有關學者多方考察,已證實應是容妃,然而這些並不影響人們由於對香妃的喜愛而來到這裡。喀什的人們,也總是把香妃親善友好的傳說故事,當成歷史佳話,不斷地傳揚。

 

 主墓室在陵園東部,造型巨偉壯觀,莊嚴華麗,為整個建築群之冠,也是新疆最為宏大精美的陵墓

 築有半人高的平臺上排列著大小不等的58個墳丘,墳丘用白底蘭花琉璃磚砌成,再覆蓋各種圖案的花布

 陵墓後面是一大片墳墓,景色十分壯觀

 講經堂是整個陵園中最早的建築,阿派克霍加和他的父親玉素甫霍加當時在這所經堂,給教徒講經傳教

 加滿清真寺也叫禮拜五清真寺,在節日盛典時才開放,平時也只在居瑪日開幾個時辰的門

 

視頻-1.帝國的背影 香妃之謎;2.祝福

更多相片請點閱(新疆喀什香妃墓風光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7367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