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11 22:30:14瀏覽709|回應1|推薦10 | |
磨西鎮地處貢嘎山風景區東坡,鎮修築在一個東西北三面繞水環山的傾斜平臺上 磨西鎮是漢、彝,藏民族聚居地,清代建築格調的農舍成古樸風貌 古街區只剩下一條青石板路尚能保持原貌 邊上的孩童在街上嬉戲玩耍 走在青石板鋪就的老路上,仿佛還有回到從前的感覺 古鎮這裏的人們質樸、坦率,主要居住著彝族和漢族 坐觀光車沿著來時路下山,聽見同車一位遊客說,近年來海螺溝由於商業開發過度和旅遊人數的無限增加,溫室效應造成冰川周圍的溫度上升。因為冰川的運動有自然變化和人類索取兩大因素,人類索取增大,使得極其脆弱的冰川運動的動態平衡被破壞,其溶化速度超過了冰川下降的速度。因此冰裂縫大量出現,增加了許多危險性,而且原來這裏壯觀的冰城門洞也因為溶化而倒塌了。 聽到這些,我原本快樂的心境一下就跌回谷底。海螺溝的景色是美麗迷人的,正因為它的美麗,一旦被破壞就更加讓人心疼。回想以往看過介紹被溶化的喜瑪拉雅冰川,南美的阿空加瓜、北美的青金利、歐洲的厄爾布魯士,非洲的乞力馬札羅、南極的文森山,以及阿爾卑斯山脈中那美不勝收的雪峰,冰峰、森林、花草,都因開發不當漸漸消失。這是誰的錯呢?雖然貢嘎山如今仍然以每年7.8公分的速度在隆起,它的冰川運動也很活躍,但繼續這樣過度開發,它的明天會如何呢? 經過海拔 磨西鎮地處貢嘎山風景區東坡,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入口處,屬海螺溝風景名勝區週邊保護地帶,鎮距成都約 丁字形小街以外,村落和樓房緊湊地聚攏在一起。說是古鎮,實際上古舊的民居已經不多見,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座小洋樓或刷新一白的平房。近幾年隨著旅遊業的興盛,新建了許多各種檔次的賓館飯店。磨西鎮是漢、彝,藏民族聚居地,清代建築格調的農舍與一條自流灌渠所串聯的水磨房結合成古樸風貌。磨西鎮的山民們,不少仍保持民族的彝族年、火把節,娃娃會和結婚背新娘的風俗。 磨西為古羌語,意為寶地。一說磨西古稱磨西面,本是藏語,意思是不懂之意。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隊漢商從此經過,不知何處,正好見一靜坐的喇嘛,便請教此地地名,喇嘛本不懂漢語,於是用藏話回答了一聲磨西(意曰不懂),而幾個漢商也不知其意,即把磨西當成了地名,從此叫的人多了,磨西便也由此得名。磨西的出名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它自古就是茶馬古道的重鎮。 稍事安頓後,趁天色尚早,抓緊時間到鎮子裏走走。古鎮小巧玲瓏,順坡而下,以雪峰、山巒、森林為背景,群山懷抱,具有濃郁的高原民族風情。貫穿小鎮的是一條10公尺寬的大道,綿延也不過就400公尺;轉了一圈,總的感覺卻只是一般。當地人說磨西曾遭祝融之災,老建築大多被焚,古街區只剩下一條青石板路尚能保持原貌。走在青石板鋪就的老路上,仿佛還有回到從前的感覺。 在高原的晴空下逛古鎮,這裏的人們質樸、坦率,主要居住著彝族和漢族。街上行人三三兩兩,下店上宅式的二層建築雖然時髦,但也藏不下粗俗土氣,居門倒是熱情純樸禮貌地兜售著當地雪蓮花等土特產,邊上是三五成群的孩童在街上嬉戲玩耍,小孩子們也那麼的憨直。走到鎮郊,被稻田之中隱匿著的一簇簇青綠樹叢所吸引,走近仔細看,原來是森林樹木隱匿著棟棟房舍人家。 在磨西,一戶人家自成一個院落,石塊砌壘成一道道的牆,分隔房間又圍合庭院。木材的作用最廣,柱、樑、門、窗,或圓或方、亦短亦長,按照主人的願望和意志,懸樑挑簷、山牆留空,構架成石頭牆、木作樑、板為廊、瓦為蓋的川西民居,空而不透,圍而不死。家家門戶虛掩。房子分上下兩層,上層堆放糧食雜物,走廊下整齊地堆放著劈好的柴火,廊上掛著成串成串的玉米棒兒。院內的柿子樹上,果實壓彎了枝頭。這些都顯示磨西的農家殷實而寬裕,享受著天倫幸福。 像這樣的房舍在磨西還有很多,他們散落在大山的懷抱中,星星點點,猶如怡然的山水畫。遠遠望去,大山的那邊,就是海拔7556公尺的貢嘎山,冰川的融水,清純而甜潤,是岷江、大渡河的源頭,也是磨西人的生命之源。四季、晝夜溫差和冰川融水滋潤著磨西,所以這裏長的水稻特別香,瓜果蔬菜格外甜。 在磨西中式建築的小巷深處,有一座天主教堂,它的存在給小鎮增添了別樣的韻味;很難想像,在這個中國人都很少涉足之地,竟然點綴著如此西方的色彩。1918年,天主教康定教區開始修建磨西天主堂,在1922年完成了住房和經堂,到1927年鐘樓得以完成。這座教堂最先出自浪漫的法國傳教士之手,但在建築風格上,又融入中國西南部地區傳統意義的廟宇的樣式。 在它的東北側,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老式的中國廟宇中經堂可以看到的圓形窗,而它的南北方向的窗戶則呈現出歐式風格。從正面看,它能夠算得上真下正意義上的歐式建築了,但是從側面上看,卻又可以看到熟悉的飛簷。這就是磨西的天主教堂,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同時引入了西方想法。或應該這樣說,磨西的天主教堂為了推廣宗教,就像它思想上不可避免地要同當地的民俗先結合起來。 在建築上,它首先實現了本地化,拉近了與當地人的距離。而這也從總體上給人們造成了一種不可名狀的奇異的感覺。這種感覺,不管是從建築的直接感觀,不是對古鎮深入探坊之後都會產生這一感覺。當地舉行彌撒先隨著奏響的宗教間樂,悠悠的聖樂傳入耳中,它使用的是中國傳統的樂器-嗩呐。與以往拜訪的教堂中那渾厚而充滿神秘的管風琴相比,這極具中國化的聲音讓人感覺獨特。 教堂至今仍保存完好。據說1935年5月,毛澤東帶領紅軍搶渡大渡河前夕,與朱德一起住在這天主教堂,召開磨西會議,確定了紅軍的戰略目標;同樣在距離磨西天主教堂不遠的沙壩天主教堂,毛澤東指揮紅軍寫下了飛奪瀘定橋的傳奇。我興致勃勃的參觀了這間小教堂,感慨新中國就是從這裏起的頭。不過不論是教堂,還是毛澤東的舊居,看上去都滿新的,不像是曾經歷過近百年風雨的老屋。 在古鎮盡頭,有一處藏傳寺廟-金花寺。這是一處奇怪且很有特色的寺廟,廟左上方屋頂懸著太極圖,應侍奉道教;廟右上方的屋頂懸著萬字圖,此應為佛教。廟的正中是達喇圖,無疑是藏教;想必這是一處三教合一的寺廟。廟裏香火正旺,不敢冒然造次,總認為人間有道,仙有仙道,不容混淆!倒是時近黃昏,空氣清涼的仿佛經過過濾一般,只剩下甜甜的,涼涼的味道,這是否就是神道的味道? 晚餐後,晴朗的天空繁星點點,我一個人再去鎮上逛逛,鎮上買藏飾及毛件的特別多,還有各種小吃,要貨比三家後再買。還有賣海螺溝裏的化石,不貴,但是很有意思的小石頭,真的是貝殼的形狀。以前都是在山和湖附近的瑪尼堆上看到瑪尼石,覺得做工精細,這次居然發現有賣的,15元一塊,有各種樣式。鎮上有一家正宗的藏餐館,我進去要了一壺酥油茶,糌粑,犛牛肉包子,純嚐嚐。 夜晚的磨西鎮馬路兩旁燈火璀璨,有的酒店為賓客生起篝火,忙碌地為客人烤起全羊,加上藏家姑娘跳起康巴鍋莊,用他們特有的高原雄鷹般嘹亮的歌聲帶給遊人們一曲曲高吭的藏歌,感染得路過男女遊客隨著歌聲舞起來。優美的雪域旋律自然而然地把遊人帶進充滿烤羊肉香味和世界一家的感覺裡,這一刻,讓人們忘記了身在異鄉,忘記了所有煩惱,只有音樂和快樂,在康巴藏區。
視頻-最好听的一首藏族歌曲〈冈拉梅朵〉 更多相片請點閱(四川甘孜海螺溝磨西鎮風光)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