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瀘定奪橋添傳奇 大渡河水聲濤濤-121
2012/05/28 21:17:54瀏覽722|回應1|推薦17


四川甘孜瀘定橋Google衛星地圖檢視較大的地圖

從康定到瀘定約一個多小時車程,均為柏油路面

沿大渡河東側一路南下,經烹壩鄉直至瀘定城區

瀘定水電站工程已經開始築大壩,水位抬升,把原來的318國道給淹了

正修建中的瀘定水電站

從康定到瀘定約一個多小時車程,均為柏油路面。這一路上,天空中偶而還飄著細雨,細雨中的雲霧很美,煙雨迷濛很像台灣大山雨後的層巒疊翠。路面上不時看到落石,大的如籃球左右,小的也有拳頭大小;開著越野車不僅要沿途欣賞拍攝大山美景,還時不時要閃躲這些橫在路中央的阻礙物。這些石頭也提醒我,即使快走完了川藏路,但絕對不可因為路好走了而放鬆警惕心。

 

其實,從攀越折多山開始,就以為從此進入了關內,可以一路康莊大道了。誰知碰到道路施工,而且是個大工程,在修建瀘定水電站。工程已經開始築大壩,水位抬升,把原來的318國道給淹了;新的318國道還只是一條毛坯路,一路上坑坑窪窪、開開停停的,在水庫工地折騰了一個多小時。直到穿過工程區,才重回318國道,沿大渡河東側一路南下,經烹壩鄉直至瀘定城區。

 

大渡河屬高山峽谷型河流,其中瀘定縣城以下的中游和瀘定城至可爾因以南的上游最為典型,河谷深切、谷坡陡峻,其嶺谷最大高差竟達2000公尺;特別是在大渡河的寬廣處,灰黃色的群山夾峙著激蕩的河流,構成了一幅典型的川西風景,雄山大川,十分壯闊。大渡河谷是乾熱河谷,氣溫高、蒸發量大、降雨量少,植被生長得不是很好;像瀘定縣城以北,二岸童山濯濯,植被十分稀疏。

 

與許多川西城市一樣,瀘定城區沿著一條狹長的河谷展開,東西兩山的距離大約只有幾百公尺。房子就造在大山腳下,這樣的房子看看都會為它擔心害怕,萬一發生地震,山頂上泥石滾下,其危險不敢想像。瀘定城區主要分佈在大渡河東岸,大渡河西岸有一片圓弧狀的平地,成為瀘定縣的西城區,但面積遠比東岸帶狀分佈的市區要小得多。瀘定中學就建在這裏,當年紅軍飛渡的瀘定橋就在中學後。

 

瀘定橋是四川通往西藏地區的交通要道,來往的商旅甚多。在未建橋前,人們大都依靠竹索、藤索或附近的三個渡口渡過大渡河,但因為水流湍急,過河十分不易。為了加強與西藏地區的聯繫,清政府決定在河谷狹窄、地勢低平、水流較緩的瀘定城西建造懸索橋樑。橋於康熙44年(1705年)動工,次年竣工。因為是康熙帝御批建造,因此它又叫「皇橋」,而民間則稱之為「鐵索橋」。

 

瀘定橋是座懸索橋,跨度101.6公尺,寬度2.8公尺,底部距離枯水時的水面約14.5公尺。橋由13條鐵索組成,其中9條為底索,索間距離33公分,上鋪橫木板,板上再鋪八道縱木板作為橋面。另外4條鐵索則為行人扶欄。鐵索每根長127.45公尺,重約2.5噸,有碗口粗細,所有鐵索加在一起,總計12164個鐵環扣鏈而成。橋兩岸有橋台,高20公尺,上為梯形,下為方形,用條石砌築而成。

 

兩個橋台的後面各開有一口深6公尺的落井,每口井都有生鐵鑄就的地龍樁7根或8根,與橋身平行地插在井底的井壁上。地龍樁下面再橫臥一根鐵鑄臥龍樁,每根重1800斤。瀘定橋的鐵索就固定在這些臥龍樁上,由橋台和橋樁的重力來共同承受橋的拉力,堅固無比。兩岸的橋臺上都建有橋亭,既可防止雨水侵蝕落井,也是官府徵收過橋稅費的場所。

 

東橋亭內有康熙「御制瀘定橋碑」,記述造橋的始末;西面有康熙親書「瀘定橋」三字碑。據說瀘定原名安樂(藏語稱阿壟),清朝巡撫上書皇帝要求建橋時,在奏摺中錯把大渡河稱為瀘河,橋建好後,康熙皇帝延續奏摺之誤,也就錯誤地賜名為瀘定橋,以表瀘河一帶已被平定之意。後來橋旁設縣,因有皇帝御筆,縣名也就將錯就錯地稱為瀘定。東橋亭背後還有觀音閣,登臨其上可俯瞰整個瀘定城。

 

 

所謂飛奪瀘定橋,依據維基百科記載1935524日,紅一方面軍紅4團在安順場成功強渡大渡河,但由於國軍銷毀了附近的船隻,僥倖繳獲的3只船在湍急的水流上無法完成運輸紅一方面軍的任務。於是紅軍在安順場制定了一個冒險計劃:由劉伯承和聶榮臻率領第一方面軍一師和幹部團坐船渡江,為右路軍,順大渡河北走,奪取瀘定縣城;而剩下的紅軍由林彪率領,為左路軍,放棄渡河,順大渡河南岸向北走,兩軍隔岸並進,儘快奪取連接大渡河兩岸的瀘定橋

但這個計劃極為冒險,如果瀘定橋被國軍炸毀,而且瀘定橋距安順場有160公里的陡峭山路,這麼長的山路,並不知道會有多少川軍阻擊,也不知道會有多少川軍駐守在瀘定縣城,一旦無法順利渡過大渡河,那麼紅軍將被大渡河分割成兩部分。當時毛澤東臨時作出決定,如果兩岸的紅軍無法集合,那麼聶榮臻和劉伯承就在河東岸的四川「再另搞一個局面」。

團長黃開湘、政委楊成武等率領著先頭部隊紅一軍團二師4團,2天行軍了160公里。本來要求3天內到達瀘定橋,4團官兵在第一天行軍發生多次阻擊戰鬥,行軍40公里,但第二天接到林彪的快馬來報,要求2天必須到達,4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遭遇敵人阻擊時就硬衝過去,不予抵抗,以不予理會受傷和掉隊,晝夜奔襲120公里,終於在在5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創造了人類行軍史的奇蹟。

 

此時橋東面有兩個營的守軍,橋板也已被守軍收去。在這種形勢下,4團組成了由一營二連廖大珠為首的22人突擊隊,突擊隊員腰插手榴彈,駁殼槍,後背一把大刀,冒著槍林彈雨,攀踏著鐵索強攻前進。他們後面是三連,每人抱一塊木板,在後面鋪木板。三連的後面是全副武裝的一連,準備最後時刻拚死衝擊。當突擊隊員到達河對岸時,守軍點燃了堆放在橋頭澆上煤油的木板,以阻絕進攻。

 

然而突擊隊員不懼燃燒的火焰,衝到岸上,後續部隊也隨後跟上,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消滅了守軍,奪占瀘定橋,22名突擊隊員楊成武回憶都活了下來,而瀘定橋紀念匾則記載有4名隊員陣亡。當天晚上,劉伯承率領的先遣部隊也奔襲到瀘定縣城,兩軍會合在瀘定橋東岸。劉伯承走在瀘定橋上,感慨萬千,說:「這裡應該立一個碑」。飛奪瀘定橋的22名勇士得到了當時紅軍士兵所能夠得到的最高獎賞:一身列寧服,一支鋼筆,一個筆記本,一個搪瓷缸子和一雙筷子。

 

陳雲說:「如紅軍不能過橋,則安順場渡河至北岸之一師,勢將孤軍作戰,而南岸紅軍主力則必走西康。西康則係游牧區域,糧食宿營,兩感困難。而國民黨軍進剿則以雅安為後方,追剿部隊雖感困難,但有後路接濟,紅軍則極難克服困難也。」毛澤東說:「過大渡河是紅軍長征途中最關鍵的事件。如果在那裡失敗了,它就很可能被消滅,這種命運,在歷史上早有先例(指太平天國石達開)。」毛澤東曾作詩《七律•長征》,其中有「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一段。

 

不過關於這段歷史,也有其他說法,如在張戎的《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中,則認為瀘定橋根本沒有打仗,首批過橋的22名戰士在過橋後,每人還得到了一套列寧裝、一支鋼筆、一個碗和一雙筷子;其他紅軍過橋時也沒有傷亡。該書還稱,1982年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里津斯基與鄧小平會面時談及飛奪瀘定橋,鄧說,「這只是為了宣傳,我們需要表現我們軍隊的戰鬥精神,其實沒有打什麼仗。」

 

根據2003年當地86歲的老人李國秀的目擊陳述,他看到有22個紅軍過橋,老百姓在前面帶路,紅軍跟在後面,幾個老百姓被國民黨擊中掉進了河裡,橋上沒有木板,只掛著鐵鏈。對於此次戰鬥,有分析認為,當時駐守對岸的川軍劉文輝部隊裝備落後,紅軍在火力上有著壓制性的優勢。因此,紅軍只遇到有限的抵抗,並且守軍的抵抗很快就瓦解了。

 

不過對於生活在大陸年輕的一代,飛奪瀘定橋則是一段帶著久遠的課本中的記憶,每一個來到大渡河上的瀘定橋,腦海中浮現的可能都是宣傳影片中飛奪瀘定橋的慘烈場面,或許還伴著槍聲、喊殺聲;是一種回味建國烈士慷慨激昂的壯美史詩,但同樣的對於失敗的一方,或者懷疑這段戰鬥的人而言,無論如何感受到的都是一種殘酷,一種血腥,同時還有恐懼,恐懼於基於宣傳需要的歷史殘酷面!

 

這樣的記憶,使這座橋成為中國人牢記的一座名橋。走上橋,河東岸仍然保留著守軍的橋頭堡和中華民國國旗,碉堡那被炮火薰黑的樣子,仿佛樣板般還在講述著當年的故事。我由東向西過河,古橋搖搖晃晃,橋中間和兩邊鋪著木板,看著橋下滔滔河水,下面的十三根鐵索鏈清晰可見。望著腳下的洶湧河水,實在想像不出當年紅軍是如何能夠冒著槍林彈雨,攀著鐵索強渡這沒有了木板的鐵索橋

 

鐵索橋現已無過河作用,只是純粹的觀光景點,門票10/人。橋西岸還保持了歷史原貌,橋頭除石碑外,只有一座古廟和一些低矮的民居,然而站在橋上回望橋東,映入眼簾的卻是一大片現代建築。當地攤販說,當年紅軍是從橋西向東進攻,然而,現在拍的電視劇卻都是由東向西進攻,因為若不如此,鏡頭中的紅軍就會進攻一座滿眼都是現代樓房的城市。瀘定橋兩邊都是商鋪,販賣些質次價高的旅遊商品,大渡河水濤聲依舊,瀘定兩岸奸商偏多。

 

相比前幾日之行程的辛苦,瀘定橋的行程可謂非常寬鬆,一座鐵索橋,連拍照帶觀景,20分鐘足矣,剩下的時間只得到街上閒逛。瀘定是座非常普通的小城,除了著名鼎鼎的鐵索橋,其他就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小城鎮了,一條街10分鐘走到底,周邊除了四川人開的客棧,就是四川人開的小吃館……

 

 

視頻-CCTV-《重訪紀念地》~飛奪瀘定橋

 

更多相片請點閱(四川甘孜瀘定橋風光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6496630

 回應文章

skm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2012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徵件募集!!!
2012/05/29 17:26
新光三越百貨長期以來致力於藝文活動的推廣,自2007年起開始舉辦「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透過競賽方式募集了許多來自國內、外優質的攝影作品,並於北、中、南舉辦攝影巡迴聯展,讓更多人能共同參與此攝影盛事,同時,我們也邀請了多位享譽國際的攝影名師來台展出,讓所有優秀創作者皆有機會與國際級大師共同展覽、提供攝影愛好者一個觀摩與交流的優質平台。
「2012新光三越國際攝影大賽」於5/21(一)~7/22(日)舉辦徵件活動,攝影主題由創作者自行訂定,不限國籍、年齡,凡愛好攝影人士皆可參賽,本次採一組(共5張)系列作品之參賽方式,活動獎項總價值超過新台幣二十五萬元,竭誠期盼您的共襄盛舉。
http://www.skm.com.tw/event/201205photoTaking/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