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10 07:10:40瀏覽1846|回應1|推薦18 | ||||
陽光恰如其分的打在村子、楊樹或坡地上,或是一縷陽光從遠處慢慢移走 新都橋則像一個明豔開朗的少女,在高原燦爛的陽光下,毫不吝惜地展示她的自然亮麗 新都橋有極美的小橋與流水,與江南的小橋流水相比,它的風格完全跳出人們的想像之外 與樹梢一般高的夕陽,在將要下山前,投射往已是滿身金黃的楊樹上抹上最後一筆濃烈的色彩 河谷秋色,遠處山脊舒緩地在天幕上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 新都橋至康定G318路況很好,路面為新鋪的瀝青路面,路上幾乎沒有塞車 遙望天際,只見天空晴朗,白雲悠悠;遠處,貢嘎雪山高聳入雲,一派高原壯麗風光 開始連綿起伏的群山,一間間藏族民居,依山傍水地散佈在原野上 新都橋近年來成了眾多遊人,特別是攝影愛好者觀賞和拍攝秋色的聖地,有攝影家天堂之稱。上世紀70年代之前,九龍縣境內還沒有一條公路,物資運輸全靠馬馱人背。現在一條漂亮的柏油路沿著河谷往前延伸,發源于塔公草原的力邱河由北往南蜿蜒而來,直到普沙絨鄉遇到了海拔5000多公尺的雞醜山,才折向西流去,最後匯入雅礱江。這次再度回到新都橋,是這趟川西之旅的第三次。 如果不去新都橋,就永遠不會知道這個塞外小鎮的美麗;正因為去過新都橋,所以還要再去;這是在網路上看到一位旅人對新都橋的描述。站在小鎮旁的山坡,這裡是318國道與215省道交匯處,整個河谷盡收眼底,會看到陽光恰如其分的打在村子、楊樹或坡地上,或是一縷陽光從遠處慢慢移走。在這裡遠眺貢嘎山並不覺得高,是因所處海拔為 深秋的新都橋最為動人之際在太陽下山之前,從力邱河東岸的公路向河西岸望去,與樹梢一般高的夕陽,在將要下山前,投射往已是滿身金黃的楊樹上抹上最後一筆濃烈的色彩;一群群的犛牛和肚子吃得滾圓的羊群,在逆光中看上去就像鑲嵌在金色大地上的串串珍珠,點綴在新都橋田園牧歌式的圖畫中,憑添出許多生動。特別提醒,山坡附近農家多養有狼狗或藏獒,不要輕易擅闖民居。 新都橋有極美的小橋與流水,與江南的小橋流水相比,它的風格完全跳出人們的想像之外。江南的小橋流水,是要配上煙雨、垂柳,在朦朧中展現的。然而新都橋則像一個明豔開朗的少女,在高原燦爛的陽光下,毫不吝惜地展示她的自然亮麗。沿公路二旁,滿眼都是藍色、白色、金黃、黑色、綠色的飽和色塊,在明麗的秋陽光線的描繪中,凸現著流暢的色彩和線條,使旅人恍如置身畫中。 在鎮外路邊見到康巴第一藏莊,這是一間頗受背包客喜愛的客棧;黑灰色的藏樓,坐落在用籬笆圍起的大院中央,院內樹影婆娑,小樓的窗臺和露臺上都擺滿了鮮花,環境十分幽雅。新都橋是從西藏通往康定的必經之路,從新都橋走318國道往康定這段近百公里長的河谷秋色,遠處的山脊,舒緩地在天幕上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與之前走的新都橋沿力秋河至九龍的路段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時地也可以看到小河、木橋、零星的藏樓和小片的樹林,景色雖然算不上是天堂,但也確有一些小橋、流水、人家的風韻。這一帶沿途草甸連綿,平緩的山丘逶迤起伏;藏樓都是用黑色石塊壘砌,外牆不做粉飾,看上去黑乎乎的與自然相契合,此情此景,真讓人心曠神怡。新都橋至康定G318路況很好,路面為新鋪的瀝青路面,路上幾乎沒有塞車,只有一些小路段修理,不過也很快過去了。 這裏純屬高原地帶草原牧區,地勢開闊。藏式白色帳篷散佈在綠草如茵的原野上;雪山上融化的雪水,匯成一條淺淺的小河從低緩的山腳下流過,河畔牛羊成群,追逐水草。遙望天際,只見天空晴朗,白雲悠悠;遠處,貢嘎雪山高聳入雲,也可欣賞腳底雲海,一派高原壯麗風光。越野車沿318國道在廣闊的原野上行駛著,攀走山路之前,這裏仍屬高原地帶,優美的景色隨車輛的前進持續出現。 開始連綿起伏的群山,一間間藏族民居,依山傍水地散佈在原野上,屋前屋後大都用荊棘、石塊圈成低矮的院落,屋子周圍矗立著高大挺拔的白楊樹剛抽嫩芽,淡黃的葉子遠遠望去若有若無,屋頂上冒出縷縷炊煙。草坡上隨處可見犛牛、羊群;四周很靜謐,在夕陽映照下,一切景物都添加了一些淡黃的色彩,光線柔和,顯得十分的協調,正是觀賞景色最好的時候,使人仿佛置身於美麗的畫中。 折多山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境內,海拔 折多在藏語中是彎曲的意思,寫成漢語就是折多二字。折多山的盤山公路確實是九曲十八彎,來回盤繞就像多字一樣,拐了一個彎,又是一個彎,難怪當地人說:嚇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以往,不過折多山不知川藏公路之難,這裏路面極窄,塌方常見,冬季雨雪不斷。如今,改建後的川藏公路已不復往日的艱險,道路平整、寬敞。折多山一線的地貌由於受岷江、大渡河等水系的強烈切割,地形高差大,溝壑密佈,山嶺縱橫,氣候溫潤,帶有典型的亞熱帶溫濕谷地特徵。 折多山是318國道(川藏線)從成都進西藏需要翻越的第2座大山,巍峨壯麗的貢嘎雪山迎面而來,隨著距離的逐漸縮短,蜀山之王也變得愈來愈高大。選擇到一處合適的停車位置盡情拍照;海拔 開始,山上還見到茂密的原始叢林,隨著地勢不斷升高,漸漸地變成滿山草甸了,遠處牛羊成群,徜徉於綠色的山坡上。再往上走,開始進入高山雪區;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雪了,只見漫天的雪花向車窗飄來,但隔著玻璃,觸摸不到,只剩水痕。這時,車窗外的景色全是高大險峻的雪峰,汽車就在雪線上行走,公路像一條匍伏在雪地上的蛇,往來盤旋,如此壯闊的場面川藏線也不多見。 除了公路和山坡上間或突出的石頭沒有被雪遮住,而呈黑色外,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整個天地間只有黑白兩種顏色,仿佛氣勢磅礴的天然國畫。車行山間,很冷,路很爛,有些還是土路;康定機場就在山頂,很平的地方。一路風景很美,高山,小溪,流水,羊群,還有時不時的藏寨冒著炊煙。來到這裡,心情有些激動-康定,是孩提已來一直想去的地方,可以說完全是因為受那首康定情歌的影響。在想像中康定應該很美麗、很浪漫,應該是天青雲朗、水草豐滿、牛羊成群。 通過折多山,在山頂埡口見到一塊黑色石碑,上書海拔 於是緩緩地向山頂移步,或許慢走的經驗豐富,或許這幾天來已經適應了高原,登頂途中,除感覺山風特別凜冽外,並無其他不適。走到距觀景亭不遠處,忽見五顏六色的紙片漫天飛舞,想必是藏民正在向天神祈福。氣喘吁吁地登上山頂,縱目四望,折多山東、西兩側的景觀差別極大;西側地勢起伏較為平緩,公路盤回、白雲藍天,給人以潔淨、宏大的感覺。東側則是山勢險峻,遠遠地可以看到金字塔型的貢嘎主峰,東去的下山公路蜿蜒曲折,是名符其實的折多山。 觀畢風景,回頭下山,在白塔旁與一位出售禮佛用品的康巴婦女攀談,詢問石碑上康巴第一關的含義?她說康定人將折多山稱為爐關,將折多山以東的藏漢雜居地區稱為關內,以西的藏族聚居區稱為關外。再次登車出發,沿著彎彎曲曲的山道一路下坡,折多山距康定三十多公里,但垂直高度卻下降1800多公尺,隨著海拔的降低,四周青山開始變得鬱鬱蔥蔥,景色與爐關西側的高原風光迥然不同。 翻山!如果說折多河孕育康定文化,那麼折多山就是康定的源泉所在。在忙著搶拍漸行漸遠的雲霧山時,看板提示已經到康定了。原來折多山就是這樣被稱為康定第一關;也就這麼只一轉眼,藏民、賣蟲草的、草原風光便忽然不見了,就像安了一扇門。這邊的山植被茂盛,鬱鬱蔥蔥,青綠青綠的,從草原風光忽然變成了高山峽谷、滾滾河流的山區景象;車、人也多起來。 變化是如此突然,好像忽然從天上回到了人間,有點不適應了!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