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波茲南聖伯多祿聖保祿聖殿總主教座堂-3
2019/11/07 16:22:03瀏覽1278|回應1|推薦19

由於中途休息原因,直到下午快一點左右,才到達大波蘭省的行政首府波茲南,旅遊巴士逕去舊城區的餐廳午餐。波茲南(波蘭語:Poznań,大陸譯為波森)位於波蘭中西部,維基百科紀錄人口是578,900人(2002年,好像與板橋差不多大),是波蘭第五大城市。波茲南位於瓦爾塔河沿岸,是個河港城市(瓦爾塔河是奧得河的一條支流,是波蘭第三長河,發源於西里西亞省扎維爾切附近,流經羅茲省、大波蘭省和盧布斯卡省,最終在奧得河畔科斯琴注入奧得河)。

 波茲南是波蘭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重要的歷史城市,早期參加過漢薩同盟。所謂漢薩同盟(Hanseatic League,又譯漢撒同盟和漢莎同盟),是12-13世紀中歐的神聖羅馬帝國與條頓騎士團諸城市之間形成的商業、政治聯盟,以德意志北部城市為主。漢薩(Hansa、或Hanse )一詞,德文意為「商會」或者「會館」,最早是指從須德海到芬蘭、瑞典到挪威的一群商人與一群貿易船隻。12世紀中期逐漸形成,14世紀晚期到15世紀早期達到鼎盛,加盟城市最多達到160個。

 漢薩同盟在1367年成立以盧貝克城為首的領導機構,有漢堡、科隆、不來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貴族參加,擁有武裝和金庫。1370年戰勝丹麥,訂立《施特拉爾松德條約》。同盟壟斷波羅的海地區貿易,並在西起倫敦,東至諾夫哥羅德的沿海地區建立商站,實力雄厚。15世紀中葉後,隨著英、俄、尼德蘭等國工商業的發展和新航路的開闢而轉衰,1669年解體。之前提到以柏林泰格爾機場為母港的現今德國國家航空公司漢莎航空(Lufthansa),即是以漢薩同盟命名的。

 波茲南早期被捲入過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這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的內戰,演變而成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戰爭以波希米亞人反抗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為肇始,最後以哈布斯堡家族戰敗並簽訂《西發里亞和約》而告結束。這場戰爭使日耳曼各邦國大約被消滅了2540個百分比的人口;路德城維滕貝格四分之三人口陣亡,波莫瑞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口陣亡,西里西亞四分之一的人口陣亡,日耳曼各邦國男性有將近一半陣亡。

 波茲南在1700年沙俄與瑞典之間爆發的大北方戰爭(1700年-1721年,又稱或北方大戰)中也被迫參與,主因是為了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戰爭的結果是俄國從此稱霸波羅的海,瑞典由歐洲列強的名單上消失。1793年發生的第二次瓜分波蘭,由普魯士王國與俄羅斯帝國協力完成,波茲南被劃入普魯士。一戰結束前,波茲南曾是普魯士王國和德意志帝國波森省的首府,戰後割予波蘭,改名波茲南。

 二戰期間,德國軍隊和蘇聯軍隊在這裡展開激烈戰鬥;城市的55%在戰爭中被毀。在戰後城市得到了修復,戰後這裡發生過大規模反蘇示威。今日波茲南是波蘭貿易、工業及教育的中心,第四大的工業中心。由於領隊行程的安排,餐後並不直接參觀波茲南舊城,而是先搭車前往波茲南聖伯多祿聖保祿聖殿總主教座堂;之後再回舊城參觀。原因很簡單,今日晚餐自理,在舊城較有餐食的選擇。

 聖伯多祿聖保祿聖殿總主教座堂是波蘭最早的一座主教座堂,這座主教座堂興建在梅什科一世接受洗禮的地點。在這裡必須先介紹一下梅什科一世(Mieszko I,約935年-992525日),他是皮雅斯特王朝的第一位波蘭公爵(約960年-992年在位);梅什科一世被認為是波蘭的開國者,波蘭的歷史從他開始。梅什科一世是半傳說式的波蘭公爵謝莫梅斯烏的兒子、萊斯泰克的孫兒。

 他的本名並不叫梅什科,而是叫梅奇斯瓦夫;在他當政時統一了波蘭的國土。他曾與斯拉夫部落柳蒂奇人作戰,以求獲得波美拉尼亞;又曾與波希米亞公爵爭奪西里西亞和小波蘭。大約在964年,梅什科一世與波希米亞公爵波列斯拉夫一世的女兒多布拉瓦結婚;大概是受到信仰基督教妻子的影響,梅什科一世於966年領洗,並規定基督教(天主教)為波蘭國教,因而被認為是波蘭的開國者。

 聖伯多祿聖保祿聖殿總主教座堂前有座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拉丁語:Sanctus Ioannes Paulus PP. II,1920年5月18日-2005年4月2日)的銅像,若望·保祿二世亦被稱約翰·保羅二世,為第264任天主教教宗,本名嘉祿·若瑟·沃伊蒂瓦(波蘭語:Karol Józef Wojtyła),出生於波蘭,於1978年10月16日被選為教宗,是第一位波蘭裔及斯拉夫裔教宗,也是自1522年亞德六世離世後456年來第一位非義大利人出身的教宗,在位時間則是史上第三長。

 若望·保祿二世從事聖職前,曾擔任過運動員、戲劇演員、礦工、化學工廠員工。擔任教宗後總共進行過102次國際訪問,是歷史上出行最多的教宗。逝世被尊稱為大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 the Great),是史上第四位及1138年來首位被冠上「大教宗」(The Great Pope)頭銜的教宗。2014427日,他和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同時被教宗方濟各冊封為聖人;其紀念日定於1022日。

 聖伯多祿聖保祿聖殿總主教座堂興建於10世紀下半葉;公元968年,第一位傳教士約旦主教(Jordan)來到波蘭時,它已經被升為主教座堂,教堂的主保聖人是聖伯多祿。「聖伯多祿」對非信徒而言並不熟悉,但若稱為「聖彼得」就熟悉多了;因為希臘語中Πετρος,天主教中文譯為伯多祿或伯鐸(正教中文譯裴特若,唐朝景教譯岑穩僧伽法王,1年-67年6月29日)。

 聖彼得是基督教創始者耶穌所收的十二使徒之一,初代教會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有兩封書信被收入新約聖經;另外,寫馬可福音的馬可是他的門徒。天主教會認為聖彼得建立了羅馬教會,所以是羅馬教會的第一位主教,也就是天主教會第一任教宗。基督新教則認為這個說法沒有證據。

 這座主教座堂之所以有權利擁有與梵蒂岡聖伯多祿(聖彼得)大殿同樣的主保聖人,因為這是波蘭的第一座主教座堂。這座教堂當時長約48公尺,其遺蹟在今天聖殿的地下室仍能看到。第一座教堂存在了大約70年,直到異教反應和波西米亞公爵布熱季斯拉夫一世(1034-1038)突襲時期。這座主教座堂重建為羅曼式建築(英語:Romanesque architecture,又譯羅馬式建築、羅馬風建築、似羅馬建築),為歐洲中世紀一種以半圓拱為特徵的建築風格,並從12世紀開始逐漸過渡到以尖拱為特徵的哥德式建築,其遺蹟在南塔樓仍可看到。

 14世紀和15世紀,這座教堂重建為哥德式建築(法語:Architecture gothique, 英語:Gothic architecture,或譯作哥特式建築),最有名的是德國科隆大教堂,是一種興盛於歐洲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築風格。它是由羅馬式建築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築所繼承。發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持續至十六世紀,哥德式建築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Opus Francigenum);但是,目前哥德式建築物最多的國家卻是德國、義大利及德語系國家,法國反而是巴洛克式建築比較多。

 其後,增建了一些小聖堂。1622年大火對這座主教座堂造成嚴重損害,需要徹底重建,於是改為巴洛克風格(義大利語:Barocco,英語:Baroque,法語:Baroque)歐洲17世紀時的一種藝術風格,運用誇張的運動性和清晰可辨的細節在雕塑、繪畫、建築、文學、舞蹈和音樂等領域來營造戲劇、緊張、繁瑣、恢宏的效果。

 另一次大火發生在1772年,這座教堂重建為新古典主義風格(英語:Neoclassicism),是一種新的復古運動。興起於18世紀的羅馬,並迅速在西方世界擴展的藝術運動,影響了裝飾藝術、建築、繪畫、文學、戲劇和音樂等眾多領域。新古典主義,一方面起於對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藝術的反動,另一方面以重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為信念(亦即反對華麗的裝飾,儘量以儉樸的風格為主)。

 1821年,庇護七世將其升格為都主教座堂,並增加了第二位主保聖人-聖保祿(天主教譯保祿,就是聖保羅,唐朝景教譯寶路法王;古希臘語:Παλος,拉丁語:Paulus;約3年-約67年)。他是早期教會最具有影響力的傳教士之一,基督徒的第一代領導者之一,因為他首創向非猶太人轉播基督的福音,所以被奉為外邦人的使徒。在諸多參與基督教信仰傳播活動的使徒與傳教士之中,保羅通常被認為是在整個基督教歷史上最重要的兩個人之一,並且是史上最偉大的宗教領導者之一。新約聖經諸書約有一半是由他所寫。

 教堂最後一次大火發生在1945215日,在從德國人手中解放這座城市期間。受損極其嚴重,修復者決定恢復哥德式風格,利用被大火所揭示出來的中世紀基礎。這座主教座堂在1956629日重新開放;1962年,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將這座教堂封為次級聖殿。堂內有波蘭早期統治者的墓穴:梅什科一世大公、國王波列斯瓦夫一世、國王梅什科二世、卡西米爾一世大公、大波蘭普熱梅斯瓦夫一世大公及國王普熱梅斯瓦夫二世。

 教堂外觀的紅磚,至今仍可清晰看出不同年代重建的過程,歷史痕跡斑斑可考。參觀期間,教堂內除少數信徒外,並沒有他國(特別是大陸)的觀光客,所以顯得很靜寍。領隊介紹說,主教座堂只有台灣旅行社安排入內參觀,早期是免費入內;但台灣人來多了,現在也開始收費,門票5波幣(40元台幣)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130647739

 回應文章

藍天白雲兒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14 11:30
現在只能看照片旅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