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世界文化遺產-托倫老城與市政廳-7
2019/11/15 10:18:47瀏覽1517|回應0|推薦25

中世紀古城托倫位於維斯瓦河流域的東部,佔地面積約115平方公里。199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托倫自條頓騎士團建立城堡開始,在中世紀的漢薩同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繁華的商業中心。托倫在華沙西北190公里,人口約20萬(2016年),現為繁忙的河港、鐵路樞紐。著名天文學家哥白尼誕生地,建有哥白尼紀念館、哥白尼大學(1945年創辦)。

 托倫仍隨處可見的城堡廢墟,是中古世紀因暴動遭摧毀之後留存至今。現在城中還有許多公元十四、十五世紀建造的公、私建築(包括哥白尼的故居);這一切充分顯示托倫是波蘭最為古老、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維斯瓦河是波蘭最大的河流,也是波羅的海流域最大河流,長度1,047公里,流域85%以上位於波蘭境內。維斯瓦河由比得哥什運河連接奧得河流域,向東有納雷夫(Narew)、布格(Bug)河和聶伯-布格運河,將白俄羅斯、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內陸航道系統連接起來。

 托倫孕育了一位聞名於世的偉大人物-哥白尼,所以人們又常稱托倫為「哥白尼城」;事實上,哥白尼在世人心目中的名氣,早已超過托倫這個城市的名氣多多。哥白尼出生於1473年,他的童年及成年的早期階段,都是在托倫度過的;因此,人們咸認為是托倫15世紀末優美的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塑造了他的品格-那時候的哥白尼,富足、崇尚真理、熱愛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中世紀時期,托倫的建築、繪畫、雕塑以及手工技能,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在這段時間裡,托倫的藝術作品,不僅汲取了當地手工業者的智慧,而且許多外國(比如波希米亞、德國、哥特蘭島、荷蘭)的工匠,也來此奉獻了他們精湛的技藝。17世紀時,荷蘭建築風格風靡一時,典型的例證,就是重修的古代市政廳和事關該城安全的一個防禦體系(包括堡壘、兵工廠等)。

 托倫位於現在波蘭的中部稍偏北,波羅的海第一大河維斯瓦河流域,這樣的地理位置,恰巧是一個交通樞紐;這不僅使它順理成章地成為貿易中心,而且戰略上的重要性,也不可避免地使其成為列強垂涎的對象。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托倫經歷了無數次的入侵及保衛戰;1939年,當納粹德國的軍隊踏上托倫的土地時,一場慘絕人寰的波蘭大屠殺拉開了序幕,這也是托倫歷史上最不堪回首的一幕。

 托倫是舉世聞名的波美拉尼亞地區文化中心,如果在這個中世紀城鎮發生的文化事件,能引起當地矚目的話,那麼它在該地區、波蘭甚至世界範圍內,就算得上是重大事件了。托倫文化上的繁榮興盛,一方面是由於座落在此的哥白尼大學,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則是這個城鎮本身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氛圍,激發了藝術家們的靈感和創作激情。

 托倫的圖書館藏書豐富、汗牛充棟,那座聞名遐爾的高等學府更是托倫人的驕傲。學校中懸掛著哥白尼肖像,其年代可以追溯到16世紀中期,是現存的這位偉大的天文學家最久、最為逼真的肖像繪畫。成千上萬的遊客從四面八方趕來,吸引他們的不僅是那些歷史遺跡,還有現存的藝術、文學以及戲劇成就,當然親身體會一下,只有托倫才能帶給的獨特感受,更是令人心馳神往。

 每個歐洲城鎮,都有一個市政廳和廣場,這是中世紀各個城邦的權力中心。托倫的古代市政廳,是歐洲中世紀平民建築的經典之作,哥德式四四方方的城堡式建築,四面都見棱見角,都有不同的特色。它的外形異常宏偉,但整個市政廳並不是一蹴而成,而是分階段逐步建立起來的;最早是在1259年,在托倫廣場中央,建起了一個布匹交易市場;12741279年,市場相繼建成了許多貨攤、一座城堡和第一個市政廳;但當時的各個建築,卻都還是彼此分離的。

 1343年始,這裡又陸續增添了一些貨攤,城堡也在當時基礎上增加了高度;到1393年,所有分離的部分已經全都集中到一個兩層方院中了。於是,修建新的市政廳,就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新的市政廳是托倫中世紀古城的最高建築、城市象徵和市民生活中心。當時,市政廳有一個巨大的地下室,人們在這裡可以購買並暢飲托倫各個釀酒廠生產的啤酒。但1703年的一場大火,將托倫市政廳燒得面目全非;可惜重建工作無論怎樣,也難以恢復它昔日金碧輝煌的風采了。如今舊市政廳內部已成為博物館,門前矗立著高達8公尺的哥白尼青銅雕像。

 17世紀初,市政廳曾被修復過,建築師在頂層的四角增建了四座小型塔樓,以及在中央增建了小的山牆,這些裝飾性構件,都採用的是當時流行的風格主義樣式,可以看出它們與主體建築、塔樓間在風格上的微妙差異。關於市政廳的鐘塔,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據說四方單塔象徵一年,他的四個角代表四季;在單塔的第三層,是一座四面大鐘,單塔的第一層和第二層,每層都有十二個房間,一面三個房間,每層共十二個房間,這十二個房間,代表著每年的十二個月。

 舊市政廳的西面,同時有三個輝煌的建築,分別是白色的聖靈教堂,紅色的郵局和聖瑪麗亞大教堂。托倫曾經是漢薩同盟的加盟城市,因此吸收了同盟內附近城市的建築風格;建築師們大多采用紅磚修建各類建築,大型的建築一般還有塔樓,小型的建築也會有階梯狀的山牆,外牆通常還會有豐富精美的裝飾。

 郵局就是最好的例子;位於聖靈教堂旁邊火紅色的新哥德式建築,就是托倫市的郵政局。郵政局複雜的弗蘭德斯式階梯狀山牆,妝點了郵政局屋頂的四周,感覺特別奪人眼目。這棟郵政局大樓由德國建築師約翰•奧岑設計建造於18811894年間,外牆上佈滿了活潑多彩的細節性裝飾,由褐色、黃色和綠色構成的圖案十分迷人,是老城廣場周邊最惹眼的建築。

 而郵局旁邊的聖母瑪利亞教堂,是在14世紀下半葉由方濟會修士建造的,這座保存完好的哥德式大教堂,是世界上第三座聖母瑪利亞升天教堂。按照方濟會的規定,這座建築沒有塔樓,而有著面向老城集市廣場的三個小型塔尖,是托倫最獨特的天際線。教堂內的兩側柱廊下,陳列著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建成的華麗祭壇。

 這座教堂曾葬有多位名人,其中最著名的是瓦薩王朝齊格蒙特三世的姐姐—瑞典公主安娜•瓦薩。她是一位新教徒,當時由於受到克拉科夫天主教會的激烈反對,國王只能將她的葬禮和墓地,選在對天主教相對寬容的托倫。在教堂裡,最有價值的是殘存的十三世紀的聖徒壁畫;這些壁畫筆觸簡單質樸,有些殘缺帶著中世紀的氣息,比教堂內其它華麗的巴洛克裝飾更讓人喜歡,或許是過猶不及的感覺。

 至於遊局旁邊白色的聖靈教堂,屬於晚期巴洛克風格;在周邊清一色的紅磚哥德式建築中,顯得極其格格不入。聖靈教堂是新教徒在這座城市的地位變遷的見證;18世紀中葉,新教徒逐漸在托倫失勢,天主教徒重新奪回了古城教堂的控制權,使得新教徒沒有一處禮拜場所可去,才有了聖靈教堂的修建。初期聖靈教堂只是一座不起眼的矮小建築,東立面高聳的華麗塔樓是19世紀末才增建的。

 在舊市政廳附近,有幾個有趣的銅塑雕像。The Toruń Donkey-托倫的銅驢,中世紀時作為刑具來懲罰犯人的;仔細看牠的背上,有一條長長的尖銳的帶子,犯人要坐在驢身上接受鞭打的。這頭驢身上現在光亮溜滑,是因為很多孩子喜歡奮不顧身的爬上去,想必因刮磨不舒服而退避三舍。市政廳的西側,有著青蛙噴泉和小提琴手的雕像;相傳托倫有一次城裡布滿了青蛙,給城裡人造成很多困擾卻無計可施。而當一位年輕人拉著小提琴奏出美妙的音樂後,青蛙就乖乖的離開了。

 托倫又被稱為「哥白尼城」,因而在市政廳的門前,就有著最重要的一座雕像,高達8公尺的哥白尼青銅雕像。基座上的拉丁文這樣介紹他-「哥白尼,托倫市民,他讓地球轉動,令太陽和天空靜止」。雕像中的哥白尼,左手托天體運行儀,右手指向天,凝視著他的故鄉。這裡是旅客到此拍照的必到之地,銅像前始終有很多遊客在幫親友拍照,或自拍者有之;厚重的市政廳,就是最好的背景。

 哥白尼銅像前的道路,像前走約三條街右轉,離市政廳不遠的地方,可以看到兩座三層紅磚式小樓,就是哥白尼的出生地;如今已規劃成「哥白尼博物館」,又稱「哥白尼故居」。小樓建於14世紀,三層磚石結構的建築,外立面呈現出中世紀漢薩同盟建築所特有的哥德式風格特徵:尖拱和三角楣的混合使用,逐級上升的階梯狀垂直山牆,蔓藤狀的雙色灰泥裝飾等等。由於街道狹窄,要想正面拍攝全景,必須使用廣角或魚眼鏡頭,不過大多是坐在門前的階梯上拍照留念。

 為了傳承哥白尼在學術上的成就與精神,在二戰剛剛結束後1945年,波蘭的托倫市政府,便組建了一所綜合性的大學,以哥白尼的名字命名。因為哥白尼是托倫人,甚至是波蘭人的驕傲,他的《天體運行論》的智慧,與面對指責堅持學術的勇氣,因哥白尼大學而得以傳承,並被人類永遠銘記。哥白尼大學在波蘭的大學中,排名前5位,共有11個系,涉及33個研究領域。

 幼年時的哥白尼,是在托倫的教區教堂受洗的,這座教堂就是如今的聖約翰大教堂。教堂始建於1260年,但直到200多年後才最終建成;採用的是當時條頓騎士團國家所流行的經典哥德式風格,用紅色的磚塊砌成。大教堂位於古城區南部狹窄小巷中,很難拍到全景,只能從遠處觀望。它在陽光下一片火紅的色彩,以及巨大的身形格外耀眼。教堂擁有一座直徑長達2.27公尺的大鐘,在波蘭大鐘中排名第二,製作工藝精緻,是托倫當年手工業技藝象徵。

 聖約翰大教堂內部是華麗麗的巴洛克風格裝飾,精美的油畫雕像裝點著廊柱,令人眼花繚亂,有紅磚牆畫和玻璃彩窗作為背景。教堂東面的主祭壇華美壯觀,有一尊耶穌受難木雕像,和一件三聯式木雕神龕構成的;祭壇兩側的四個人物分別是福音書的四位作者:聖路加、聖馬可、聖馬太、聖約翰。

 托倫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堪稱珍貴的古蹟有:條頓騎士團古堡遺址、中世紀城牆和城門;此外除了教堂、市政廳、博物館外,托倫城內的大街小巷也有很多古典精美的中世紀建築,是托倫市珍貴的文化遺產。在波蘭7大奇蹟之中,托倫名列第二,僅次於維利奇卡鹽礦,還排在華沙老城和舊首都克拉科夫之前。在托倫遊覽,就會被它的悠久歷史,古老的建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深深折服讚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13086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