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9/27 15:29:44瀏覽1914|回應0|推薦14 | |
有人說,在大陸的旅遊是看廟,歐洲的旅遊看教堂;是的,世界各地的旅遊多有看宗教建築的行程。其實,不單是歐洲,西方世界天主教與基督教教堂始終是重點行程,特別是有歷史或特別壯觀的大教堂。回教世界的清真寺也是參觀不可少的行程;去印度參觀印度教堂更是當然。台灣宮廟之多,已到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的地步,甚至有專門的宮廟之旅;總統候選人一天可拜21所宮廟,總統一週可拜五十幾所宮廟,可見教堂、廟宇、禮拜堂都是「吸引人潮」的重要處所。 此次希臘行程,難得沒有排上大教堂之旅,可能是因為半自由行行程壓縮所致;不過,在希臘旅行過程裏,希臘東正教教堂一樣是無處不在。一如台灣般三步一小教堂,五步一大教堂,數量之多,在我走過的世界各國之中,希臘、印度、台灣,可謂宗教建築最多的地方。所以在參觀完憲法廣場與國會大廈前埃夫佐尼總統衛隊的換班儀式之後,在往西面熱鬧的波拉卡區(Plaka)逛街時,就遇到二個大教堂,分別是古老的「阿基歐斯.埃萊夫塞里奧斯教堂」與「雅典都主教座堂」。 波拉卡區(Plaka)是雅典最熱鬧的精華區,這裡除了步行街與跳蚤市場外,還有很多的時尚服飾、平價民宿、希臘燒烤店、禮品店與衛城、古羅馬遺跡(Agora)、宙斯神殿等敘述著神話及古文明光輝的遺跡,也全在這一區。至於東正教堂更是隨處可見,大大小小,一般只要門開著,就可自由進去參觀,免收門票;當然可以點根蠟燭表示虔誠,或着坐下來靜靜沉思,逛街之餘看看教堂也是不錯的選擇。 這座「雅典都主教座堂」於1842年開始建設,在1862年5月21日竣工;修建於拜占庭時期的「阿基歐斯·埃萊夫塞里奧斯教堂」就位於其附近。「雅典都主教座堂」又稱為「米特羅波利(Mitrópoli)大教堂」,是雅典地標之一,經常舉辦重大活動。其起因是雅典在1834年成為希臘首都時,這裡需要一座大教堂;於是米特羅波利大教堂於1842年聖誕節開始,由奧托國王和阿瑪利亞女王奠定了基石。 三位建築師和建築工人們使用來自不少於72座拆毀教堂的大理石,建造「米特羅波利大教堂」巨大的牆壁;建築時間更長達20年後,才完成這座拜占庭復興式的大教堂。1862年5月21日,國王和王后出席了獻禮儀式,以紀念福音傳道(Theotókou聖母報喜)。「米特羅波利大教堂」是雅典主教的所在座堂,也是希臘東正教的重要精神中心;以及也是雅典城市的地標和官方儀式的地點,比如過往國王加冕和皇家舉辦重要的婚禮和葬禮的教堂。 「米特羅波利大教堂」內部並不如我們習慣看到的天主教大教堂內部那麼巨大(其實一般東正教堂都不大,如台灣宮廟般有的只是一個小房間);有二排坐椅與三個過道,十字型的圓頂和雙塔是祂的外觀;教堂長130英尺、寬65英尺、高80英尺。但這座歷時20年才完工於19世紀的建築,並未受到當地居民的喜愛,特別是與隔壁古樸的「阿基歐斯·埃萊夫塞里奧斯教堂」相比較。 不過,教堂裡色彩繽紛的拜占庭式壁畫,卻是個閃閃發光的寶藏;以及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殺害的AgíaFilothéi和Patriarch Gregory V.兩位聖徒的墓葬。AgíaFilothéi於1589年去世,她的骨頭保存在銀色聖物箱中;她為那些被土耳其人奴役的希臘婦女而犧牲。君士坦丁堡的國王格雷戈里五世於1821年被絞死,並被丟棄於博斯普魯斯海峽;他的遺體後來被希臘水手找到,並最終送回雅典都主教座堂。 藉此機會一起來認識希臘的「東正教」,也就是所謂的「希臘正教會」(Greek Orthodox Church);是羅馬帝國國家教會分裂後,羅馬正教會的幾個教會的統稱,其神學根植於早期教父以及拜占庭文化;禮拜儀式使用通用希臘語,與普世牧首共融。其起源於近東的早期基督教以及拜占庭帝國;當代東正教修道活動最重要的中心,為在埃及西奈半島的聖凱瑟琳修道院和以及馬其頓的阿索斯山。 希臘正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紀的巴爾幹和中東地區教會,保留了許多古代教會的傳統。希臘正教以及普世正教會不像天主教一樣以單一主教管轄,如教宗;而是由多個自主教會組成一個群集,並由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為平等的精神領袖。希臘正教重視與其他東正教教會(如俄羅斯東正教)的團結與交流。 東正教有著共同的教義和崇拜儀式,他們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個獨立的教會,而是作為同一個教會的一小部份。希臘正教最著名的是其保有豐富意象的傳統、對上帝和聖母的崇拜、以及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四世紀,由聖約翰創立的富有東正教特色的伺奉聖禮。現今有部分希臘東正教徒,其祖先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拜占庭和奧斯曼時期,他們的祖先使用阿拉伯語或希臘語,生活在土耳其南部、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和埃及等地。 這些信徒們使用阿拉伯語且保持了拜占庭的希臘文化傳統。君士坦丁堡在基督教創立以來的前八個世紀,其在羅馬帝國的影響範圍內是基督教最重要的智慧,文化和社會發展與傳承中心。而今日希臘正教的大多數儀式、傳統和做法,至今仍然在君士坦丁堡教會運作。於公元10世紀,希臘正教使得斯拉夫民族開始發展文明以及與其他歐洲國家接觸,並發展出了斯拉夫正教會禮儀。 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故,大多數的希臘東正教教堂,看起來都像西方的天主堂與伊斯蘭教禮拜堂的綜合體,這是我個人的以為。想想近東的發展歷史,天主教與伊斯蘭教彼此攻伐,就連聖地耶路撒冷也數易彼此之間,每當替換一次統治者時,原有的宗教建築,不可能通通打掉重建,那樣不經濟也不實際。而外觀與內部小幅度的改變,就是最適宜的做法;這樣的例子,以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最為明顯。而在希臘,所看到的東正教堂,也都會擁有一個圓頂,以及一根很突出的宣教塔,與伊斯蘭教的禮拜堂,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也是同樣原因。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