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1/01 18:16:03瀏覽2050|回應11|推薦87 | |
鍾文音《應許森林》刊登在《印刻文學生活誌》219期(2021年11月)頁154–166。 在多樣的物種中,神跡與獵人駐足,山鬼與群鳥齊鳴。(頁154) 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早田就知道怎麼種樹了,每一片葉脈都像禪語。(頁154) 佛家說要報國土恩,這使他覺得和佛很親近,國土恩,他喜歡這種對萬物的慈悲。甚至他常常跪在土地,想要親吻抽長枝葉的樹木。(頁154) 如果有人要治療憂傷,那就進入森林,去觸摸葉脈樹幹根部,去腳踩泥地。為了治癒自己的心傷、強化自己的能量,可以置身森林,吸納。長老帶領心碎的人,指引他們走向能量好的地方,給予他們生命與靈性之謎的鑰匙,解讀植物帶來的訊息。(頁157) 森林是一個個體與個體的合作系統,彼此必須對話,以產生森林的集體智慧,根下世界是一片聯結緊密、交流廣泛的森林。按森林山民的萬物有靈論,並非新鮮事,他們深信叢林或森林是具有意識地有神性的,不斷產生著豐富的聯結和對話。(頁159) 一位日本人類學家把望遠鏡首次拿給一個山林部落的長老時,對方還問他能否用望遠鏡「看到每一個明天」。/黑夜率眾星而來。/人類學家覺得他遇到了詩人。(頁161) 島田英次與學生們幫助他一起完成了《台灣植物圖鑑》。/手捧溪裡的水,捧到自己的面前,感受著山林溪水的甘味與清爽氣息。在這些水滴中,我嗅到了海、鯨魚和鮮蝦貝殼的生猛腥味,這使我們島嶼日子美好起來的氣息。(頁163) 一幀好圖片勝過千言萬語。(頁163) 按:很喜歡鍾文音的文章。這篇寫自然森林,深得我心。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