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之涯地之角,台灣好!
2008/10/15 02:11:57瀏覽4972|回應62|推薦223

懶散已久,發文,成了件辛苦的事。

不料,今晚有一隻瞎喵矇著頭跟我這隻死耗子撞上了,她那頭我第一次拿到文章的頭香興奮的掰著,這頭同時她難得的大駕光臨上門來催我的文。這下還怎麼賴好呢,真想直接把她拖來圓房算了...。

這些文字,本是最近在訪客簿上和朋友分享的言論,怕被認為商業宣傳,我狷介的避著嫌不肯寫成網誌,本想抵賴堅持作死,可稍晚又看到月老頭居然還往灶門上火添柴,嫌我洗版不夠乾淨,那....只好厚著臉皮搬上來。

談什麼話題寫那麼多呢? ㄚ不就最熱門的--「海角七號」咩 。

你知道在歡喜過國家生日時,和同文同種的人群一起對著大螢幕,對著場景音聲效果的震撼,看著演員肢體表情的細微線條,我們大家因為同根共生,所以同悲同喜的共鳴哭笑著,那真是一種無可取代的感覺。

我想海角七號會這麼紅,那彷彿演譯也代表著我們一般基層人物的角色--諸如國寶茂伯、馬拉桑、鄉民代表、修車工、原住民、小學生、清潔工、......等小人物的原始面貌呈現,不是沒有原因的。

說起最受矚目的茂伯,那一句「哇係國寶捏」聽了讓人莞爾,但我想這種豪氣的話,並不是任何人都能坦然不慚說出口的。「國寶」爲了一個想上台的心願,向馬拉桑學習,低頭彎腰到不行,到最後即使只能搖個鈴鼓也很賣力;又如本片的導演魏德聖,之前曾多次走到絕境,卻始終不願意放棄理想,也堅持不忘維持幽默感,也是很可貴的精神。

還有代表會主席,一副黑社會頭頭的流氓架式,卻對並非己出的男主角,仍竭盡所能想給他最好的,還有寬容對一個聽著耳機不懂禮貌的小朋友,只因為認同她是自家的小孩;一邊看著美麗的海,感性慨嘆著如此美麗的海岸,自己的鄉民卻看不到,更努力積極爭取,只希望給在地人多一個機會.....等等,都相形映照著如他一般可愛的臺灣人,對這塊土地的一切是多麼的疼惜和寬厚。

觀諸台灣社會結構的原貌,其實有很多像這樣橫衝直撞,但卻不掩熱情赤誠的人們,因為盡力而為,所以理直氣壯。當然習慣上也粗口也有抱怨,但是真心相待不假,跟你交往時絕對邀請你要「誠懇逗陣」 。而戲之所以引起共鳴,絕不只爆笑的劇情,更因為一再訴諸於各式人物,原味純真而且完全本土式、鄉下人知足認份,不掩飾不造作的樂天知命,勇敢看待一切,努力面對著,無論好壞都坦然而磊落,讓人感覺,明天始終會有著希望。

台灣現在多麼需要,這種認份、知足、光明,還有始終願意堅持著面對的勇敢和榮譽感!!

愛我們生長的地方,不需唱高調,高聲訴說自己有多麼愛國家和同胞,也不用說氣話,抱怨國家沒有辦法帶給我們多少富足和光榮,我們都知道一己能力很微薄,個人很渺小,也正因為如此,所以願意真實感受和誠懇面對,默默盡力作自己能作的事,成了很重要的家國認同和支持。

但其實,對片子的負面批評還是有的,認為它只是一部好看的商業片,有許多難以被忽視的瑕疵,甚至台灣人被常年對立所薰陶而成的一種不容異己的叫聲,也自成一派論點。

但其實,我一點也不想用所謂國片或西片定位方式去看待海角七號,讓它站在那樣的立足點未免沉重,所謂的使命感、振作國片、發揚電影工業...等立論,是給專業人士看待的眼光。當初這部戲並不是爲振興國片而策劃,它原來只是一位有堅持的導演的夢想,那堅持往理想邁進的精神,當然值得肯定。

而我們市井小民,若能從這部電影中,領略到人間的美好,人世的感動,甚至得到一些省思,便不虛此行。批判的人們或許對它造成的風潮不屑,甚至不滿,也許也深謀遠慮擔心未來,不過若人們真要評論,我想提出一個反向思考,試問,批判的人們可做了什麼正面建設或貢獻,足以使自己立於置高點而絲毫不需謙卑?

在一個瓶頸中的國家,所有正面的努力都值得嘉許,都是這塊土地上的一份子,我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可以做一些事,可以讓大環境更好一些些的一己之力。

它不必是什麼經國韜計、雄才大略,它不必是鉅款襄助、敵國企業,而是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願意去做、不空口白言的行動,就能是一份力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代表主席、馬拉桑、茂伯...這些人願意感動,並且認同他們的魅力勝過男女主角,實在這「誠懇」二字,絕對不是單憑一口隨心任意說的。

讓我們看事習慣往正面尋找優點,肯定的力量絕對比批判更能鼓舞人,一份同理心可以讓人得到堅強的助力,我不免俗的參予推薦這部電影,正因為認同所有人對這部片子的各種努力,是一個可以鼓舞大環境的正面力量,而且它很幸運的掌握到了時機,於是便借力使力,不妨讓它是個可以振奮人心的好契機。

它當然不是盡善盡美,也無法闢美國際大片,但是目前並沒有其他片子像它一樣,可以讓國人因為它簡單的劇情起醒思,甚至是看到年輕的一代們,願意走進電影院願意被影響,確實領受台灣人固有良善的可貴,並進而認同我們愛著的這塊土地,發現它美好的潛質。

請大家嘗試以最初的真心,轉身看看我們自己的家園故土和人們,肯定這些的美好,並且努力延伸它...。

秋日和煦那樣暖曖,秋風徐來那樣和好,陽光下各式用活力和熱情努力活著的人們那麼可愛........,而我在這兒,立足在所愛地方,很榮幸是這塊土地上的一份子,我們都站在一起,感覺很好。

真 的 好 !!

海角七號電影海報資料來源:海角七號官方網站     http://cape7.pixnet.net/blog/

   我的海洋 - 我的海洋




第一張台灣海洋音樂專輯  - 獻給所有愛海的人
簡介:三個逐浪的海洋收音者加一群頂尖的音樂創作者與10首情境動人的自然音樂
 范宗沛、董運昌、楊錦聰、林海一流音樂家跨刀製作
New Age、輕爵士、佛朗明哥吉他、古典鋼琴小品、民謠風…10首音樂10種風格,實在好聽的創作曲獻給天下知音人
 荒野作家徐仁修、自然影片導演廖東坤、「森林狂想曲」實力製作人吳金黛,台灣沿海實地錄音,臨場海浪聲絕無僅有

【專輯曲目】:
CD1
01.
戲水
02.
我的海洋
03.
半島隨想
04.
大藍
05.
奔巖
06.
山海之歌
07.
望海
08.
霞光
09.
星光小島
10.
沙之印 

   陳綺貞 - 送別 (手播)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ymds&aid=2299211
 引用者清單(6)  
2008/12/08 09:23 【999大道電視廣播網 0991123311】 台灣好!
2008/10/20 23:17 【寒鴉的部落格】 老文章-淺談絕望
2008/10/20 10:58 【一個竹本女人的逐光霽事】 我是破折號
2008/10/20 08:23 【御宅族阿廣的雜記~(゚∀゚)】 海角七號,很爆笑ㄋㄟ~!
2008/10/18 10:24 【I believe ...】 台灣會更好
more...

 回應文章 頁/共 7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臉不紅心不跳 百分百完全抄自: 維基百科
2008/10/18 02:43
雅各•拉岡(Jacques Lacan)(1901年4月13日-1981年9月9日),法國精神分析學大師及精神病學專家,他反對以美國為主導的精神分析學及自我心理學(ego psychology) ,並以「回歸弗洛依德」為號召和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進行長達二十年的理論性爭論,其中就
1. 精神治療會面時間
2. 分析師的培訓
3. 主體性分裂
三方面提出極富爭議性的提法。其間拉岡大量引用結構主義語言、黑格爾哲學,並發展出一套對主體性的〔後現代式〕重塑。拉岡對哲學性問題的評論,為歐洲哲學界帶來強大衝擊,是存在主義、結構主義以來最具創造性的哲學。
晚近學者對於拉岡和德里達的研究,發現兩人就解構〔邏各斯中心主義〕logocentricism和主體反易性(Subversion of Subjectivity)的提法有很多有趣的共通,令拉岡成為結構主義之後最有影響的理論,由於拉岡於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長達二十多年的每周講談會,一直是當代哲學及理論家的搖籃,其中曾經參加講談會的有德里茲、斯拉夫•紀傑克、J-A 米內爾。他們先後成為目前歐洲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這足以反映拉岡在當代的影響,巳超越心理分析學的範疇。目前有關拉岡的講談集有半數作記錄仍然未能出版,當中有涉及拓樸學和主體物性的討論,將會是歐洲最重的哲學原創資料。
拉岡訓練的心理分析學者在拉丁美洲及歐洲多個國家數量大幅增長,並建立目前最大的心理分析學會——世界心理分析聯合會(World Association of Psychoanalysis),和以英美為主的國際精神分析學會形成兩大系統,分別為弗洛依德創立的心理分析學,提供強大的知識系統。
拉岡學派的組織亦於2000年間分成兩大系統,分別是由J-A 米內爾主持的世界心理分析聯合會及在巴西成立的Convergence。

拉岡在亞洲
拉岡理論發展至亞洲有十多年歷史,一直是文學院或外國文學系研究的課題,近年陸續有歐美回派的心理分析學者,發展成有理論心理分析學和臨床心理分析兩大方面。其中二零零八年在香港舉行了首次專以拉岡為題的座談會,由香港心理分析協會於樹仁大學舉行了,一星期的演說,有英國學者Dr. Sean Homer 和英國 Centre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CFAR)受訓的希臘心理分析師Dr. Eugenie Georgacca到香港介紹拉岡的理論,及有關理論在分析精神患者的獨特技術。有關的國際性會議,這次是首次進行實則技術層面,面對香港的專業心理學者,這是首次進行正面的專業性會議。這次名為拉岡理論及臨床心理分析學研討會,為亞洲拉岡研究開始了新局面。世界心理分析聯會 的 J-A 米內爾表示,WAP 十分注意心理分析學在亞洲和中國的發展。

於2008年,香港心理分析協會 聯合來自澳洲的拉岡學者Russell Grigg,在香港舉行正期的心理分析班,開始香港地區首批自行接受拉岡心理分析的分析師。
目前在中國,有關拉岡的研究主要在四川大學,其中引入弗洛依德及拉岡的理論,成都精神分析中心。

在台灣地區,精神分析在醫療系統內有特定位置,當中有不少精神科醫生參與,但目前並沒有拉岡系統的精神分析學會。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也素抄襲來的啦: 拉岡的精神分析理論
2008/10/18 02:34
鏡像階段及我的形成
Mirror Stage -- 拉岡早於 1936年發表的一篇主題論文中,提出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一個極端重要的時刻,在小孩子約為十五個月的時期,孩子會突然間出現一種視覺突變,部份論者認為這是指生物上的轉變,不過我們必須理解這裹提及的轉變,是結合生理學/腦部發展/認知能力/感情因素的結合性轉變,缺少一項也不能算是鏡像期的突變。
小孩子會對應一個來自外在世界的自身反映(即鏡像中母親提著小孩的映像)產生一種原始的認同,並產生對自己能作為一個整體(gestalt),感到異常的快樂,可是這完整自我的想法是缺乏生物性基礎,事實上小孩子當時的能動性和自主性都只是有限的,他所成形的自我影像(imago)只是以理想我 (ideal-I)的情況出現。
據拉岡的提法,小孩會在這時間內,視覺上有能力分別在鏡像中,被母親抱著的小孩,和母親的身體是個別被分開的兩個獨立個體,這種獨立和小孩子在原生(初生)時和母體合一的境況比較,是無比的創傷,也帶來最原始的痛苦。這種生理學上的分離狀態和心理上離開母親的痛苦,結合成鏡像期的初始經驗。
拉岡心理分析的核心是我 (le moi)的位置,我是心理/認知/性格成形的基礎,拉岡曾經直接表示,鏡像期的理論是他所有理論的基礎,基本上鏡像理論有以下的衍生意義:
• 鏡像期標示的是原生的痛苦,這種痛苦是類似出生時候,嬰兒離開母體時的分離痛苦,而這也是人生所有痛苦的基本結構。這痛苦既是無可選擇的,但同時提供積極推動力,個體得以成長。
• 鏡像期是先於語言存在的心理發展,拉岡後期發展的三種心理境界論,鏡像理論是互為註腳的,由於鏡像期的心理轉變是非語言性的,故此這時期的轉變或心理構成是無法以語言形式,得到解說的。由於語言是拉岡心理分析的唯一手段,換言之,這時期的心理轉變是超出心理分析所能解說的層面。
• 對於拉岡六十年代主力發展的三種心理境界論,其基本主題是對於完整的我,進行的反動。這也是後來拉岡回歸弗洛依德的中心考慮。當主體作為分裂的我,對應於主體/異體/自我/Objet a 等個體,形成拉岡主體理論的分裂不統一特性。

回歸弗洛依德
弗洛依德作為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他多方面對人類心理、認知、感情、家庭關係、社會制約、精神病患的生成等主題,均提出過創新性提法。當中以早期的潛意識理論、講談治療法、夢的解釋、戀母情結,最能影響近代思潮。
拉岡並沒有直接參與弗洛依德活動,但他認為弗洛依德的繼承人,並未有真正取得弗洛依德的核心思想。故此,拉岡倡議對弗洛依德作品進行精密的重讀,拉岡提出的回歸弗洛依德就是從文本精細閱讀中,抽取文字的延伸性。這做法在(後)結構主義時期的法國,有更深的意義。拉岡對弗洛依德早期的理論特別注重,他認為弗洛依德的革命性是他以語言(解夢/講談)作為心理分析的基礎,放棄了以生物學的作為心埋分析學理論架構的做法。目前大部份的心理學研究,均加入大量生物學、腦細胞科學的數據作為支持,這方向和弗洛依德當年以語言、文化等人文科學作為基礎的方向,截然不同。
當時法國結構主義思潮大行其道,成為繼存在主義之後最能影響全人思潮的哲學路線,拉岡以結構主義語言學,結合到弗洛依德有關講談治療的心理分析學,令心理分析學能夠和二十世紀下半期最強大的符號學(Semiotics)結合,產生一股心靈科學結合傳意科學匯合的哲學系統,是二十世紀下半期的重要發展。據此,回歸弗洛依德也可以理解為對應弗洛依德理論進行的結構主義式重讀。
回歸弗洛依德可說是總括拉岡一生的主導性方向,也同時是拉岡爭取成為弗洛依德心理分析學正統繼承的政治性角力。這角力亦同時昇華至理論上分歧,其間,美國為主導的國際分析學協會(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 IPA)和拉岡之間展開了長期的論戰。這論戰亦觸發了拉岡強大的反抗本質,形成自笛卡兒以來,歐陸理性主義和英美經驗主義的最大論戰。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抄襲來的啦: 心理發展階段論:想像界/象徵界/實存
2008/10/18 02:27
拉岡提出的心理結構,和弗洛依德的本我/自我/超我有所不同,特別是拉岡在其結構中加入了主體(Subject)的角色,主體是拉岡一個重要的構思,主體是語言學上所有言說的主動因素(例如英文句式中的 ﹣﹣ I),在哲學上也令人想起我思故我在的我,也是提供認知心理境界時的主動性視點。在現象學上主體被理解為意向性 Intentionality,Paul Ricoeur 在其論著 Rule of Metaphor 也提出和拉岡理論類似的說法。
• 想像界 (Imaginary Order)是主體離開母體後產生的必然性心理結構。對於主體,胎兒時期在母體內安然自足的,是不可知的完美處境,是先於存在而存在的零度生命境界。可是,從出生的一刻開始,離開母體令嬰兒產生,一種破裂後失去安全感和物質支援的痛苦,這種無可補救的痛苦,激發出對於自我的想像,從而發展出對於自我作為一個完整個體的幻想。這幻得幻失的境界被形容為回歸母體的原生慾望。可是,事實上主體並不如想像中,是一個完整而可以行動自如的個體,嬰兒在鏡像期產生的喜悅,正正是想像力推動的,是沒有物質基礎的幻想式快感。想像界突顯的是本我/自我之間的差異性,由於想像界是先於象徵界存在的,所以,這差異性也是不可言說的心理境況。在鏡像期的嬰兒,對於本我的能動力和自我的慾望之間就存在不可滿足的差異。不過,這差異性並不只是發生在嬰兒時期,在主體成長後,想像界(包括當中本我/自我的差異)仍然不會離開主體,而且永遠成為心理結構的一部份。
• 象徵界 (Symbolic Order)是突顯語言世界對主體心理的塑造,語言在拉岡看來不單止是溝通,其實包含社會上所有以語言符號維繫/創造/建構的現境,是現象學的現象世界,對應於實存,它是沒有物質性的外相。不過,對於拉岡來說,語言的真實性並不重要,因為它對於主體產生了無限的意義網路,當中包念了認知/自我認同/規則/家庭關係/朋友關係/感情表達/社會制約/歷史時空/意識形態,是主體存在最重要的一部份。如果沒有了語言建構,類似猿人泰山的事,將不會是子烏虛有的故事。
• 實存 (The Real)是拉岡最神秘而富爭論性的說法。實存是主體在言說中無法言說的境界,是主體無法幻想的完美境界的真實存在,是全然物質性的,但又不能用言語說清的完美存在。部份論者認為這是拉岡系統中留給超越者﹣﹣神 的位置,但筆者認為,與其說是一個外於主體存在的超越者(基督教會的上帝),倒不如說是拉岡理論中留給主體自身成佛﹣﹣無上正等正覺的覺悟者的位置,較為合乎拉岡的思想方式。(註:拉岡曾出訪日本,並對佛學有研究)實存界的物性推動拉岡思想進入後結構主義時代,由於實存沒法由語言(象徵界)解讀,(這不是指實存界沒有符號運作,正正相反的,由於實存界有如黑洞一樣的內在動力,令二元對立的簡單符號操作沒法有效進行,因此反而意義的真空境)形成所有伴隨象徵界滲入的部份(道德、倫理、知識論、意識型態、社會組合、法則)均沒法切入實存界。令物性問題成為拉岡進入拓樸世界的最好註腳。拓樸及拉岡晚相當注重的數元(matheme)概念,都是以實存界的邏輯,淩架結構主義時代拉岡理論中完全依重語言和象徵運作的做法。

精神病結構
心理分析的拓撲
拉岡與IPA的對立
拉岡自從提倡不按照心理面談不低於四十五分鐘的業內規則之後,巳開始了和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之間漫長的角力。拉岡認為心理面談不應該以既定的時間限制,以免影響分析師和主體之間進行的面談,和面談期間潛意識與主體之間的互動。
另外,對於心理分析師的訓練,拉岡認為訓練中心或者IPA等組織,只能夠為分析師提供知識的傳授,分析師能力的確認,則需要進行一種自我認定,這種類似中國禪宗佛學的想法令拉岡沒法得到國際間的認同,最終離開了屬於IPA的法國心理分析學會,在理論和組織上和美國陣營展開長期的論戰。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看書嘍~ 拉岡座談會全集
2008/10/18 02:17
• 第一集 (1953-1954) 弗洛依德的技術文獻 Les écrits techniques de Freud
• 第二集 (1954-1955) 弗洛依德理論的自我及心埋分析的技術 Le moi (dans la théorie de Freud et dans la technique de la psychanalyse)
• 第三集 (1955-1956) 精神病患 Les psychoses
• 第四集 (1956-1957) 物之關係 La relation d'objet
• 第五集 (1957-1958) 潛意識的形成 Les formations de l'inconscient
• 第六集 (1958-1959) 慾望及其詮釋 Le désir et ses interprétations
• 第七集 (1959-1960) 心理分析的倫理 L'éthique de la psychanalyse
• 第八集 (1960-1961) 轉移作用 Le transfert
• 第九集 (1961-1962) 認同 L'identification
• 第十集 (1962-1963) 憂慮 L'angoisse
• 第十一集 (1963-1964) 心理分析的四種基本概念 Les quatre concepts fondamentaux de la psychanalyse
• 第十二集 (1964-1965) Problèmes cruciaux de la psychanalyse
• 第十三集 (1965-1966) 心理分析的客體 L'objet de la psychanalyse
• 第十四集 (1966-1967) 幻想的邏輯 La logique du fantasme
• 第十五集 (1967-1968) 心理分析的行動 L'acte psychanalytique
• 第十六集 (1968-1969) D'un Autre à l'autre
• 第十七集 (1969-1970) 心理分析的反異 L'envers de la psychanalyse
• 第十八集 (1970-1971) D'un discours qui ne serait pas du semblant
• 第十九集 (1971-1972) ... ou pire
• 第二十集 (1972-1973) 安哥 Encore
• 第二十一集 (1973-1974) Les non-dupes errent
• 第二十二集 (1974-1975) 1953 RSI
• 第二十三集 (1975-1976) L'insu que sait de l'une bévue s'aile à moure
• 第二十四集 (1976-1977) Le moment de conclure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好熱鬧阿
2008/10/18 00:09

不小心以為踏進了立法院裡

何必成為他人的文字奴隸

隨著言語翻轉思緒

胡說也隨風去

讓波止息

開心

傻傻(yymds) 於 2008-10-18 12:09 回覆:

昌哥:

謝謝您喔,我沒事的,只是有人來提出意見,就切磋一下而已~

堅持一直都在,意念也沒轉開,立場更沒動搖過,因為我懶~

假日愉快喔~


天魂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大他者一詞非我杜撰出來-
2008/10/17 22:50
[Copy and Paste]

The Lacanian idea of ‘the big Other’ comes through human interaction/communication. ‘The big Other’ is the virtual regulator of etiquette and social conversation. That is to say, ‘the big Other’ is the ambience of the situation that comes through human ways of following situational “rules.”
That is, without human beings, there is no ‘big Other.’ When I shake someone’s hand, I am performing an act with no real significance to me. The shaking of the hand is the expected way of greeting in American culture (similar to the empty question: “how are you?”). The shaking of the hand is done in accord with the virtuality of ‘the big Other.’ For Lacan, the big Other operates on three interconnected levels: The imaginary, the symbolic and the real. The ‘imaginary’ is the virtualization of the other. It is seeing one’s lover as being more than just a skeleton with decaying flesh, it is covering the other with an imaginary image. The symbolic is the way of interacting with the other. That is, it is the following of grammar, “going on” in conversations, shaking hands, bowing, etc. The real is the surrounding forces of the situation, it is the unpredictability of the environment, disaster, unexpected happenings and so on. Of these three, the ’symbolic’ is most important in understanding ‘the big Other.’

…………

http://eyeslitcrypt.wordpress.com/2008/03/31/lacan-through-zizek-on-the-big-other/
傻傻(yymds) 於 2008-10-17 23:05 回覆:
請看下面,不回了~

飛紅戲墨~〈影音書寫〉_在影音書寫中沉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粉熱鬧ㄝ
2008/10/17 21:08

樓下這些鍋朋友

討論滴粉熱烈

挖瞎瞇籠看無

偶主有幼稚言畢業

輪家不豬瞎瞇系天之涯

啊﹗地之角素不素牆角?

偶還素再回家睡覺覺好了

泥門繼續聊

偶睡飽再過來

借問一下

這鍋喜歡睡覺素不素妳下的藥啊?


不是我選擇最好的,是最好的選擇我──印度哲人 泰哥爾
傻傻(yymds) 於 2008-10-17 21:33 回覆:

天之涯,地之角...,尼這小紅....,  .....粉想咬你一口伊馬斯!!!

好啦,偶眠來唱歌,偶最近在聽陳綺貞和可樂王的快樂的夏天 ,西風的話,還有這首送別,可樂王改的歌詞都粉可愛柳,偶棉還是一起來唱唱歌ㄦ比較好玩~

 

送別  作詞:原作:李叔同/可樂王(Cola King) 作曲:約翰奧德威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美麗的 燕子啊 哭泣泥娃娃 蜻蜓飛過夾竹桃 神仙不見了
小斑馬 薔薇花 牧羊的原野 群鳥翱翔的天際 歲月靜流逝

韶光逝 留無計 今日卻分袂 驪歌一曲送別離 相顧卻依依
聚雖好 別雖悲 世事堪玩味 來日後會相予期 去去莫遲疑


meow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傻傻市長啊
2008/10/17 20:17

虧得您叫喵喵來添材生火

這可是喵今年來聽見最開心的事耶

喵喵老到可以當他媽了還被叫毛孩子耶!

Oh Yeah~~~~~~

不過傻市長啊!! 還素泥比較了解喵

知道喵一向不會含沙射影

偶都嘛直接架迫擊炮和召喚IDF海路串連

轟給他夠企屎啦!!

好啦! 這種沒營養又愛瞎抬槓找舞台表演的還真TMD無聊!

喵才不陪著玩!! Anyway ... 我就喜歡支持妳和月影啦

教官叫我回家準備晚點名了! 咱們後花園見!

愛妳的喵 

傻傻(yymds) 於 2008-10-17 22:02 回覆:

喵啊,偶棉要圓房,可是怎醬好事多磨啊....,而且也都迷有收到紅包半封,醬偶眠金素有夠委屈咧斯~

唉,要不是我太瞭你,知道你「特忙的」,不然尼明明住台北,人家還以為你住彰化呢~,還有啦,偶而當小朋友應該也沒有關係啦,你的心那樣熱情有勁,充滿活力,放眼城邦,我還找不出有幾個的心能比你年輕咧~!!

你知道嗎? 我有一個同事,超白目的,明明比我小,卻老愛扮老,我每次喊他,他就裝老聲回我「小小小」,害我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只好賭氣叫他--公公好~!! 

我老記得你的一句話,「一個人胸襟裡有多少山水,他眼裡才看的見多少山水」,嗯嗯,真是棒極了的好話一句!!!   


天魂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樓下的-
2008/10/17 19:21
呵呵,含沙射影式的指向性侮辱。既不尊重你自己,也不尊重別人,更不尊重樓主。真屬孩子氣也。小毛孩胡亂吐槽,偶不怪你。
傻傻(yymds) 於 2008-10-17 22:12 回覆:

寒鴉同學:

喵是好友,熟不拘禮,我不介意。

「意識」是一大主觀意識,也是見仁見智型態之產物。既非實物,又確存在,是每個人駕御和解讀文字各自獨立存有。喵一向豪爽快人快語,這是她對這件事的觀感,你何必對號入座呢?


meow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冷ㄛ
2008/10/17 19:06

素水啊?

咱眼睛瞎歸瞎,可也看不出那向來眼高於頂,以粗鄙言論妄下斷語的所謂”作家”所作的”鞭撻”是:

直如蘇格拉底之於希臘文明進步的驅動”!

林老幕卡好啊!嚇死人的諂媚!這會兒一陣洶湧上來 .....

喵告辭!先去吐!

傻傻(yymds) 於 2008-10-17 22:16 回覆:

愛喵:

冷?         等我,織條圍巾給你嘿~

頁/共 7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