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7 21:24:28瀏覽1992|回應4|推薦17 | |
最近有點迷上美食,對英國名廚傑米。奧利佛更讚賞有加,也肯定他
年紀輕輕就有這樣的成就。回頭想想,我對食物的喜愛和感受也很強 烈,如果我早年不要那麼會考試或讀書,有機會進入烹飪界,以當今 的評價,或許成就真會不一樣。 話說對美食的感受,我不是遠庖廚的君子,但小時候也沒什麼機會接 觸。不是出身富家子弟,而是鄉下人不讓男人進廚房,但家父曾與「 外省老兵」打混,練就一手不錯的廚藝,或許,我有緣自家父的廚藝 血源。只可惜,國人向來的觀念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我和美 食的結緣是在年屆不惑之際。 說自己會考試和讀書,不是太自誇。南投縣中寮鄉那樣的鄉下地方, 民國五、六十年代,在中寮國中校長張振葉接掌之前,沒人考過好學 校。我呢,國一下就進入第一好班,和放牛班混了兩年,國三才發奮 讀書,好歹也考個台中二中,大概是全校廿名左右。為了讀師專較省 錢,二中讀三個月,到鞋子工廠工作三個多月,賺錢去補習。重考就 考進女師專第二屆男生。(第一次差三分,成績卻比省北師錄取分數 高廿七分,但我對女師專情有獨鍾,再考才上)。 看英國名廚傑米。奧利佛,看看自己,再看看時下仍有許多家長寧願 小孩去讀錄取分數才兩位數的大學,不願讓小孩去試試其他的道路。 傑米。奧利佛因為不愛讀書,高中時去讀餐飲學校,畢業後到餐廳工 作,結果,廿多歲就開創出傲人的成就。 其實,許多人頭腦聰明,考試卻不見得考得好;腦筋轉得快,快到不 適合做研究工作。但我們都逼他們一定要好好讀書,考好大學,再上 研究所,最好能拿個博士。不像歐洲教育體制很重視學生的性向,他 們很重視分析學生是適合做研究的學者或是去「做工」,學一技一長 。研究所考兩次沒考上,就不准再考,會輔導學習專業技術,像德國 就因此培養出優良技術的各行各業技師。 我的廚藝在年輕時就展現,廿歲之後才吃牛肉麵的我,服役後能以一 鍋牛肉麵贏得舞麥婆的芳心,那美味應該不差。重點是我沒學過怎麼 煮牛肉麵,那時候也沒那麼多的美食節目,就憑著感覺和想像,自己 去買菜、切菜、下鍋煮。另外,學自家母的滷豬腳,也是讓舞麥婆愛 不釋手(哇!好像有十年沒煮這兩道菜啦。) 接觸全天然酵母麵包也是這兩年的事,照著食譜去養,就養出一罐很 乖的天然酵母,照著書本做,從難以入口也做到不少人肯定。我覺得 那是一種事物敏感的天分。不論做事情、煮菜或做麵包的過程,我會 去感受,也會去觀察一些細微技術,更愛思考做法不同的差異,思考 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至今,我只去穀研所「看」過實用麵包班五天 ,但我摸索出天然酵母麵包的做法,也教舞麥婆一起考到丙級烘焙證 照。 我不是說自己很行,但年過不惑,回想自己的前半生,都走在舊有的 框架裡。有時會想,如果我年輕時就去學當廚師,或許現在的成就真 會大大不一樣,說不定是知名的大廚,可以說出一套又一套道理的名 廚。但是,因為我會背書,會考試,就一直陷在舊時代的窠臼,難以 超脫。 再看看,一年又一年的大考,一波又一波的年輕人在擠窄門,都想拿 高學歷。如果,我們能更開放的態度對待下一代的人生,或許,我們 可以期待各行各業會有更多優秀的大師出現,而且是讓各界都衷心臣 服的大師。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