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20 10:43:11瀏覽6632|回應1|推薦14 | |
國內食安問題一爆再爆,場景就像動作電影片最後的攻堅爆破畫面, 先前寧靜無波,主角得以穿梭布置大批的炸藥,等到第一顆被引爆, 最後是連環爆,直到一切夷為平地,方得休! 當然啦,食安問題並非那樣的完全無可救藥,這也像是人的健康一樣 ,平時大家都忽略內在的問題,一味地注重表象,最後發現不對了, 可能要住進醫院好好診療一番,才能重拾健康時,才警覺事態嚴重。 食安問題,最可惡的當然是業者,賺人錢,輕則騙人,重則害人健康 。如果不科以刑責,至少也要重罰到難以翻身,畢竟消費者的健康難 以重建,有這樣心態的人,就直接把他淘汰。 講完生產者的責任,不少人開始注意到消費者自己應有的醒悟。 沒錯,東西是自已要吃的,而且吃得下去,不見拿得出來,或完全排 出來,要吃之前多多少少要思考一下,自己要不要吃下這樣的食物或 食品;稍微思考一下,我們在選擇商品時,是不是如現在網路文的風 格所言,(完全畫錯重點!) 最近跟朋友們聊天就常聊到這個話題,生產者出問題,其中不少因素 來自消費者的錯誤思考,因為生產者的思考是「投其所好」,一旦消 費者的觀念是完全畫錯重點,把重點放在裝潢、包裝、地點和服務, 忘了最重要的是食材,整個供應鏈就歪斜了。 就像時下許多麵包店,許多消費者第一被吸引的是地點,大馬路旁, 甚至是三角窗的店最吸睛。第二看的裝潢,要裝潢夠有味道,就會覺 得麵包應該跟裝潢一樣有品味。再來就是包裝,一定要設計的很有風 格,相對感覺麵包就整個很有格,很有質感。最後是服務要好,最好 店裡有一堆工作人員,能滿足你(消費者)所有的要求。 你看看,你看看,這四個重點都跟麵包主體沒關係,跟麵包食材也完 全無關,但這四個重點已佔一家店經營成本的三分之二以上。以台北 市為例,忠孝東路沿路的店面,縱然是較不搶市的地點,四、五十坪 的店面,月租金少說也要五十萬以上,有的更是七、八十萬元。 裝潢要做得有格調又搶眼,沒花個五、六百萬元是做不到,這些錢是 要平均分攤在一定年限的折舊裡;麵包包裝袋及提袋等設計及生產又 是一筆錢;最後是人力成本,店員一個平均三萬元,每增加一個就要 增加三萬元成本。再加上可怕的電費,一個月扣除食材的成本,就要 上百萬元,相當可觀。 開店就是要賺錢,再有理念也不能虧本經營。店家如果要提高獲利, 開源上就是增加品項、加強促銷,提高營業額。節流上,就是..... 想來想去,只有從食材上著手,因為以現在的製作技巧,還有消費者 的辨識能力,從食材上降低成本,很容易矇混過關。 例如,麵粉可以從買一級廠的產品,換到二級廠、三級廠,再不然就 去批購快過期的麵粉,甚至是已過期,反正消費者吃不出來。 還有成本更高的餡料,降低成本最有空間。我有一個曾在麵包店打工 的朋友說出他的所見,就讓我瞠目結舌不已。他說,他早年打工的麵 包店用的核桃是要先煮一下。 沒聽過,是煮一下。我原以為是什麼獨門祕招,可以做出讓人驚豔的 風味。結果是,因為去買有油耗味的核桃,為了去除油耗味,就先煮 一下,去除油耗味。這是節省成本的方法之一。 另外,常有消費者上門消費就要求五星級的服務,稍有服務不周,就 抱怨為何不多請一、兩個人。他都沒想到,這些人員的薪資都來自消 費者的荷包。如果面對無法調高售價時,只有再從食材去節省開銷。 大家想想,我們買食物時,最重要的是食材的好壞,加上料理或製作 手法的優劣。尤其是食材好壞,才是最主要的重點。消費時,要畫的 重點應該是食材好壞,絕非地點、裝潢、包裝和服務。 不過,人是視覺為先的動物,容易被表象所聚焦,忘了我們應該特別 注意的重點。 當然啦,消費者沒有辨識能力也是原因之一。 不過,大家不要跟著媒體、廣告所強調的最便宜、最Q彈等過度簡化 的觀念走,比較能逃過錯誤消費所害。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