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12 08:59:31瀏覽3234|回應6|推薦38 | |
與麥香及酵母的結緣除了鍾愛美食,兒時回憶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五年級世代的兒時是台灣經濟還沒起飛之前的年代,窮苦的農家不必 擔心沒飯吃,但沒有多餘的能力讓小孩吃零食。我們家沒有去教會做 禮拜,沒領教會的麵粉,加上自家耕田種稻,米食不但是主食,還是 唯一食物,饅頭就成為奢侈品。 記得當時全鄉最熱鬧的街上有一攤退伍老兵的饅頭店,每當饅頭出爐 ,白色的蒸氣不但讓人有著虛幻的感覺,含在蒸氣中的饅頭香氣也像 是仙丹一樣,讓人一下完全忘記現實的存在,大腦沈浸在一股麥與酵 母愛戀後的荷爾蒙裡,只有歡愉。 那時的饅頭不像現在的饅頭的綿密,饅頭外層有著一層有點厚的皮, 裡面有著大大小小直徑不一的孔洞,吃起來有著甜甜的麥香,還有著 彈牙的口感。要是父母收成的農產品賣了好價錢,有時會帶回幾個給 大家打牙祭,看到熱騰騰的饅頭,就像餓虎看到活跳跳的小白兔,三 兩下就全進了五臟廟,還有滿嘴的意猶未盡。 由於農業難以維生,家父上到梨山幫農賺工錢,在山上跟山東老兵學 了做饅頭的技巧。相當大男人的家父下山後,有時會買個幾斤的麵粉 和一些酵母,晚上就揉將起來,我們幾個小毛頭雖睡眼惺忪,還是興 緻勃勃的看著麵粉、水與酵母在家父粗壯臂膀的舞弄下變成一個個可 以在味蕾上跳舞的魔團。 吃過早年的全手工饅頭,再和現代半手工饅頭相比,現代饅頭變細緻 了,發酵後的組織綿密,孔洞口徑一致,卻少了那彈牙的口感。或許 那是就是老麵饅頭的差別。 去年夕照著網路上培養酵母菌的方法嘗試自養酵母,沒想到運氣不錯 的我一試即成,回想起兒時味道,也想安慰喪夫的母親,就依著我和 家母的記憶,一起試著做起家父方法的饅頭,還是老麵饅頭。 養酵母的原來目的是要做麵包,不過,藉著做饅頭也讓家母回憶她和 家父的往日時光,也因此,雖然因為我們忘了某些步驟,使得蒸好的 饅頭不但外皮有些縐縐的,因為初養的酵母尚未「馴服」,充滿酸味 ,家母可是非常捧場的把我們的產品吃光光。 經過一年的摸索,當中有許久是忘了這件事,只是偶爾想到,再試著 改善它的口味和外觀。最近在網路上找到較完整的方法,試著照做, 結果意想不到的成功,不過,在麵粉筋度比例上還在思考,因此,口 感上還沒找回兒時的記憶,還沒找回家母年輕歲月的甜蜜時光。 不過,透過麵粉、酵母,我們的味蕾雖還沒跳起圓舞曲,但我們的心 早已播放懷念老歌,沈浸往日時光。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