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分享]《伴你成長》續 — 不偷盜
2016/04/12 11:24:42瀏覽263|回應0|推薦7

由陳文卿老師所著的《伴你成長》,是《我們教了孩子什麼?》的姊妹作。
陳老師在序中提到:

有個小孩讚美媽媽的小花園好漂亮。
媽媽說:「它們的美,是我天天向花兒『潑冷水』的關係。」
孩子一臉疑惑!
媽媽解釋道:「你想想如果媽媽每天都澆熱水,花會怎樣?」
孩子不假思索:「會死掉!」
媽媽:「假使有一天你像花兒要被潑了一身『冷水』,你可願意?」
孩子:「嗯……。」
「伴你成長」單元,刊載於明倫,已有三年多的時間,每次提筆為文,總有潑人「冷水」的感覺,因為它所要傳達的意念,多麼不同於流行的價值取向,它教孝興悌,行仁由義,要蔬食惜字,不斷反觀自己,卻從不叫人爭名得利。字字句句寫來,似乎像一盆盆冰冷的水,潑灑在稚嫩的心田上,孩子若能歡喜接受,將是筆者莫大的鼓勵。

《伴你成長》續的其中這篇「不偷盜」,就值得為人父母師長者多多思考。

不偷盜

偷得半兩還十斤,利上加息還不盡;
竊得財物損德行,誘惑當前應自省。


孩子們:

小時候,長輩常跟我們講述一個故事,至今印象仍然十分深刻。有個小孩名叫小奇,人長得聰明又可愛,爸媽寶貝得不得了,要什麼有什麼,可以說是天之驕子。有一天,媽媽在他的書包裡發現幾個漂亮的橡皮擦,好像不是自己買給他的,就問:「這些東西是打哪兒來的?」小奇低著頭,靦腆地說:「同學都在用,我看了好喜歡,就從他們的鉛筆盒裡拿回來。」媽媽聽完這段話,不但不生氣,反而高興的摸摸他的頭說:「你好厲害耶!不用花錢就有這麼好的橡皮擦可用,真有本事。」小奇聽了快樂的拍著手,眼神中流露出異樣的光采。過沒幾天,小奇陸陸續續從學校裡帶回其他的物品,如鉛筆、小刀、水壺、手錶、甚至金錢,只要他喜歡,就偷偷地帶回家,媽媽知道了,總是用讚賞的眼光,褒獎他的行為,一句苛責的話也捨不得說。

隨著年紀漸漸增長,小奇的胃口也越養越大,從腳踏車、機車、路邊的牛隻,只要他看上眼的,一律偷回家,疼愛他的媽媽從來也沒問過什麼。直到有一天,小奇因為缺錢用,就帶頭搶劫銀行,結果入了牢房。媽媽著急得四處奔走,卻改變不了法律的判定── 死刑。臨刑前,哭斷肝腸的媽媽想要見孩子最後一面,卻被兒子悍然拒絕!理由無它:為什麼不早告訴他,偷竊是不可原諒的錯誤行為?為什麼從小不狠狠地打他,今天才會淪落到這麼淒慘的下場?

『細漢偷摘瓠,大漢偷牽牛』,老人家總是諄諄叮嚀,偷竊的行為一開始大都只是無心之過,我們也很容易找到理由原諒自己,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小惡,很容易麻痺原本警覺的心而日益沉淪,待大錯鑄成,連回頭的機會也沒有了。如果小奇能知道反省,關心他的家人能耐心的指引,終身的遺憾或許就不會發生。「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都應該引以為鑑才是。

俄國的諾貝爾獎得主巴洛特夫,曾經用狗做了一項發人深省的實驗。他將一條接有高壓電的電線碰觸狗兒的前腿,一下子牠就立刻縮腿,同時狂吠不止。這時賞給牠一塊新鮮美味的肉類吃,狗兒便開心地享受這頓美食。同樣的實驗過程連續不斷地進行很多次,巴洛特夫發現當狗兒再次受到電流震擊時,似乎懂得只要忍受一時的痛苦,就能換來一頓美食享用。慢慢的狗兒不再像剛開始一樣,看到那根電線靠近就嚇得渾身發抖,或是叫個不停,反而主動湊上前去,甚至把腳伸出來,而且碰到電線後也不會立即跳開。所以沒過多久,牠就被高壓電給活活擊斃了。仔細想想,狗兒的認知是不是很像許多慣竊的想法,誘惑當前,連命都可以不要了,這是何等的可怕!

從「法」字講,竊取別人的財物,無論東西的多寡、價值的高低,都是侵犯到他人的權益,觸犯了刑法第三百二十條竊盜罪,要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圓罰金,情節重大的還要加重其刑,不僅名譽受損,還得吃上官司,賠償了事。再三思量,真的一點也不划算,就像「刀頭舐蜜」,為了一點點甜頭,卻落得鮮血直流,值得嗎?

從「理」字講,不是自己的東西,就表示我們沒有福報擁有,應該要深自懺悔過去的慳貪吝嗇,為什麼沒有好好的布施積福,今生才有「求不得」之苦。根本改善之道,還是要從「因地」上下工夫:廣結善緣,行善布施。久了自能改變現狀,一切順心如意。如果妄想用偷竊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那是折損自己的福氣,欲得便宜,反吃大虧啊!

從「情」字講,眾生對屬於自己的東西都極盡保護之能事,唯恐失去而傷心莫名。如果知道是為人所偷,更是憤恨不平,將心比心,自己失落的苦楚,何忍強加他人身上?「強摘的瓜果不甜」,我們實在沒有理由,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面,這可是很缺德的事喔!

弟子規云:「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聖賢教給我們的標準更為明確。就算再熟的親友,如果沒有經過他的同意,即使一針一線、一紙一筆也不能隨意取用,否則就算犯了偷盜罪,都要背負因果的。曾經有位居士在法會結束後,領了一分食品,心想這東西很好吃,應該拿回去請家人一同分享,心念一動,就順手拿了一張紙包起來帶回家,事情過了也就沒放在心上。事隔三年,有一天晚上,突然夢見一個大德跟他討回積欠的一匹布,他想了老半天,實在不知何時欠下這筆債,連著好幾天令他輾轉難眠。最後,在師父的開導下,才回想起三年前的那張紙,想不到層層累加,利上加息,薄薄的一張紙已經得用一匹布來還,嚇得他冷汗直流、懺悔不已。反觀我們自己,是不是也曾不自覺地犯了相同的過錯?應當即時痛定思痛,彌補前愆,並且永不再犯,才不致債台高築,難以度日。

孩子們,常言道:「漢武為帝欲做仙,石崇巨富苦無錢,嫦娥照鏡嫌貌醜,彭祖焚香祝壽年。」欲望就像萬丈深淵,永遠也填補不滿,唯有知足才能永保快樂、活得心安。貪念一起,如同火勢竄燒,必得立即澆熄,否則一旦蔓延開來,傷亡總是相當慘重的。心中不貪,就不會支使身體去偷竊造惡,各種禍端自然不會沾染糾纏,人品也會高尚起來。尊重自己,絕不做宵小行徑;疼惜自己,就從潔身自愛做起。 

(明倫月刊319期) 

 

【延伸閱讀】 《我們教了孩子什麼》 系列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oyoman&aid=533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