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文卿老師所著的《伴你成長》,是《我們教了孩子什麼?》的姊妹作。
陳老師在序中提到:
有個小孩讚美媽媽的小花園好漂亮。
媽媽說:「它們的美,是我天天向花兒『潑冷水』的關係。」
孩子一臉疑惑!
媽媽解釋道:「你想想如果媽媽每天都澆熱水,花會怎樣?」
孩子不假思索:「會死掉!」
媽媽:「假使有一天你像花兒要被潑了一身『冷水』,你可願意?」
孩子:「嗯……。」
「伴你成長」單元,刊載於明倫,已有三年多的時間,每次提筆為文,總有潑人「冷水」的感覺,因為它所要傳達的意念,多麼不同於流行的價值取向,它教孝興悌,行仁由義,要蔬食惜字,不斷反觀自己,卻從不叫人爭名得利。字字句句寫來,似乎像一盆盆冰冷的水,潑灑在稚嫩的心田上,孩子若能歡喜接受,將是筆者莫大的鼓勵。
《伴你成長》續的其中這篇「不喫煙」,就值得為人父母師長者多多思考。
不喫煙
煙毒傷身,殃及他人。
花錢買害,癡人堪憐。
孩子們:
有個小孫子用歌聲來表達他對爺爺的關心,歌詞是這樣的:
我問爺爺為什麼要抽煙,他說吞雲吐霧快活賽神仙,他說一天若是沒有了香煙,茶不思來飯不想又難眠。
爺爺您可知道抽煙是壞習慣;爺爺您可知道抽煙會空氣污染;爺爺您可知道抽煙是最不划算,不但花錢而且容易得肺癌!
世界上最寶貴不是金錢,金錢買不到健康一點點,人生的前途有無限,有了健康才能夠去實現。
爺爺讓我告訴您如何來戒煙,決心就是必備的條件,不要再對香煙存有任何留戀,這樣您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註:這歌為王夢麟爺爺請戒煙 影片)
小小年紀就有這樣正確的健康概念,更知道維護家人的生命安全,真是不簡單。
抽煙實在不是一件好事,它不僅危害周遭的人,而且嚴重損傷自己的身體,所謂「花錢買害,癡人可憐」,說得真是貼切!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千萬不要做才好。著名的光頭影星尤勃.連納,在與肺癌搏鬥了兩年之後,仍然回天乏術,臨死前他錄了一卷錄影帶,贈送給美國癌症協會,準備在全美的電視中播放。影片中他說:「在我即將離開這個世界時,我想告訴大家:別抽煙!無論什麼動機都千萬別抽煙!如果能早點戒煙,今天便不會如此不堪的面對死亡。」痛苦讓這位影壇巨人徹底醒悟,可惜為時太晚,他的真情告白,不知道能感動多少人,讓大家認清香煙的可怕啊?許多人常會為自己抽煙的行為,找很多很多的藉口!
第一:「我只是好奇,想知道抽煙的感覺,一次就好。」血氣未定的年輕人,就在同儕的慫恿下,抽了人生的第一口。只是「一次就好」的保證,卻變成了遙遙無期的承諾。有了第一次,你又如何拒絕第二次、第三次呢?它就如同沼澤的爛泥,一踩下去便難有翻身的餘地,既知錯誤,又何苦給它機會殘害自己?
第二:「抽煙是無上的享受,可以紓解壓力、幫助思考……」這個理由似是而非,像顆煙霧彈讓人看不清楚事實的真相。要解除壓力,方法千百種,不僅效果好又沒有副作用,何苦單戀一支煙。再說紊亂、忙碌的步調絕對無法從事思考活動,深呼吸、安定情緒,有了寧靜的身心才是思考的幫手,寄望抽煙來完成工作,無異飲鴆止渴,非明智之舉。
第三:「抽煙不一定得肺癌,有些人抽了一輩子的煙也沒怎麼樣呀!」其實凡事總有一些特例,卻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更何況複雜的前因後果,又豈是我們所能探究。但可以確定的是:香煙中的尼古丁,對人體的危害的確很大。曾經有一群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做了一項實驗:「香煙中尼古丁含量對白老鼠的影響」,每組學生親自把兩支香煙的煙絲撕碎,浸入五十西西的清水十分鐘,再把這些溶液用針筒抽取五西西,注入活蹦亂跳的小白鼠身上。經過五分鐘左右,發現小白鼠由健康轉為捲縮,然後慢慢抽搐,一步步走向死亡。這樣驚心動魄的過程,讓在場的師生為之震撼不已,進而領略到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人的抵抗力雖然比白老鼠強,不會馬上死去,但是煙毒長久的累積,必定也會導致死亡。」看過這樣的實驗分析,你還想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嗎?
也許抽煙時短暫的麻痺有些許快感,就像吸食其他毒品一樣,有著刺激性的自我陶醉,但卻是用寶貴生命換來的。當生命的沙漏滴盡,就是無邊的痛苦降臨,怎麼算也划不來。人生有好多的願景等待我們一一去完成,耽於逸樂尚且不智,更何況是害人匪淺的煙毒呢?
喫煙、嚼檳榔、吸食毒品的人,長期受到有害物質的傷害,不僅健康崩盤、身心焦躁不安,人際關係更難發展,因為大家不願吸二手煙,也不想和「口氣常臭」的人朝夕相處,更怕至親好友與其往來而受到不良的影響。這樣人天共厭的結果,可能是許多「癮君子」從沒想過的吧!有智慧的人不會抽煙,有膽識的人更不會容忍二手煙在身邊橫行,因為生活裡污染已經夠多了,又何必縱容那一根根小煙囪在那兒直冒!尤其懷孕的婦女、稚嫩的幼兒、體弱的老人家,實在承受不了煙毒的傷害。「禍延下一代」可不是嚇嚇人的口號喔!
孩子們:你一定看過長期煙薰的牆壁、天花板,那抹焦黑醜陋的模樣。我們肉做的肺臟,怎堪一根根香煙無情的摧殘。那種「喘不過氣」來的痛苦,只有身歷其境的人才能體會。
一支支裊裊的香煙,就是一個個化為灰燼的生命,就算是再大的誘惑,提醒你,千萬別點燃它!
(明倫月刊318期)
【延伸閱讀】 《我們教了孩子什麼》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