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文卿老師所著的《伴你成長》,是《我們教了孩子什麼?》的姊妹作。
陳老師在序中提到:
有個小孩讚美媽媽的小花園好漂亮。
媽媽說:「它們的美,是我天天向花兒『潑冷水』的關係。」
孩子一臉疑惑!
媽媽解釋道:「你想想如果媽媽每天都澆熱水,花會怎樣?」
孩子不假思索:「會死掉!」
媽媽:「假使有一天你像花兒要被潑了一身『冷水』,你可願意?」
孩子:「嗯……。」
「伴你成長」單元,刊載於明倫,已有三年多的時間,每次提筆為文,總有潑人「冷水」的感覺,因為它所要傳達的意念,多麼不同於流行的價值取向,它教孝興悌,行仁由義,要蔬食惜字,不斷反觀自己,卻從不叫人爭名得利。字字句句寫來,似乎像一盆盆冰冷的水,潑灑在稚嫩的心田上,孩子若能歡喜接受,將是筆者莫大的鼓勵。
《伴你成長》續的其中這篇「生活態度」,就值得為人父母師長者多多思考。
生活態度
小小一個念頭,往光明的路上走。
輕輕一揮衣袖,任喜樂四處散播。。
孩子們:
當你一覺醒來,腦海中出現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是快樂?是沮喪?是積極努力?抑或痛苦悲傷?沉澱了一夜的心田,第一個冒出芽來的種子,往往是最具代表性,也最有影響力,它正透露出未來的一天,將會是什麼模樣,你察覺到了嗎?
有一個年輕店員,每天總是高高興興的,臉上一直笑瞇瞇,讓身旁的人也受到她的感染,大家心情都十分愉快,因此生意特別好,很多人寧願多走幾步路,除了購買所需用品,也分享這分難得的喜悅,有人問起這個店員如何保持這樣的心情,她說道:「其實很簡單,我每天一早醒來,就要面對兩個選擇:是希望這一天快樂呢?還是不快樂?我當然選擇快樂啊!所以我絕不讓任何不好的情緒來破壞我愉快的生活。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了店員一天美好的時光,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個小念頭,卻能夠發揮這麼大的效果,或許是大家始料未及的,可見天天累積在心中的想法,對我們的生命終將產生莫大的影響,尤其是碰到難題的時候。
有一位老太太,走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個強盜,把她的皮包搶走了,經路人發現報警,老太太來到了警局,準備做筆錄,大家看她一臉平靜與和藹的笑容,覺得不可思議,就問她:「難道妳不怪社會治安太壞,人心如此糟糕,不抱怨自己為什麼這樣倒楣嗎?」老太太微笑地喝了口茶,輕輕地說:「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可以選擇氣憤,當然也可以坦然接受,氣憤不僅於事無補,還可能使狀況更加惡劣,為什麼不讓自己快樂一點呢?其實我心中還蠻感恩的。第一,以前我從沒碰過搶匪,今天總算見識到了。第二,他雖然搶了我的皮包,感謝他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三,雖然搶走了身上全部的錢,還好數目不多。第四,是人家搶我的,不是我搶人家,起碼問心無愧!」
多麼有智慧的老太太呀!永遠不會讓自己受到二度傷害。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審視一下自己的想法,有沒有朝著光明而有建設性的方向思考,一旦發現有偏差的念頭,就要立即鏟除,就像農夫看到雜草,絕對不容許它存在一樣,因為當思想付諸行動,時間一久,次數一多,就變成了壞習慣,到時候要改正,恐怕多花數十倍的功夫,也不一定轉得回來,因此,讓好的心念生生不息,就是最好的修行。
有一天,老張和幾個朋友一起到郊外登山健行,途中經過一處工地,看到三名泥水匠正認真的在砌磚頭,他好奇地問其中一人在忙什麼?這個工人回答:「我在砌磚,就這麼一塊接一塊。」問到第二名工人,他說:「我在築一道牆。」老張走到第三名工人旁,試著問他做什麼?只見這個泥水工目光炯炯、氣魄非凡地說:「我在建造一座莊嚴偉大的寺院!」接著這名工人又為老張介紹這座寺院建築的特色,空間的規劃,以及藝術上的成就,自信的神采不禁令人為之動容,二人相談甚歡,甚至約好下次見面再聊呢!
第一、第二位工人,對於自己的工作,大概只是為了餬口討生活而已,腦海中並沒有什麼使命感及高遠的目標,每天忙碌在大太陽底下,不只是身體的疲憊,心靈的枯竭與失落才是最大的悲哀,遠不及第三位工人,有非凡的氣度,宏觀的視野,賦予工作更多的價值和意義,因為這樣的想法,就能在單調的操作中獲得成長的喜悅與滿足,這種快樂絕對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孩子們:或許我們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雖然無法選擇容貌,但可以展現親和的魅力。「心」之一念,氣象萬千,就沒有過不了的難關,成不了的大事。「思想決定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未來的成功或失敗」,你我都應該牢牢記著這句話。
(明倫月刊316期)
【延伸閱讀】 《我們教了孩子什麼》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