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分享]《伴你成長》— 惜陰
2015/03/05 18:00:39瀏覽156|回應0|推薦5

由陳文卿老師所著的《伴你成長》,是《我們教了孩子什麼?》的姊妹作。
陳老師在序中提到:

有個小孩讚美媽媽的小花園好漂亮。
媽媽說:「它們的美,是我天天向花兒『潑冷水』的關係。」
孩子一臉疑惑!
媽媽解釋道:「你想想如果媽媽每天都澆熱水,花會怎樣?」
孩子不假思索:「會死掉!」
媽媽:「假使有一天你像花兒要被潑了一身『冷水』,你可願意?」
孩子:「嗯……。」
「伴你成長」單元,刊載於明倫,已有三年多的時間,每次提筆為文,總有潑人「冷水」的感覺,因為它所要傳達的意念,多麼不同於流行的價值取向,它教孝興悌,行仁由義,要蔬食惜字,不斷反觀自己,卻從不叫人爭名得利。字字句句寫來,似乎像一盆盆冰冷的水,潑灑在稚嫩的心田上,孩子若能歡喜接受,將是筆者莫大的鼓勵。

其中這篇「惜陰」,就值得為人父母師長者多多思考。

惜陰

時光易逝永不回,還不把握?
成辦大事要趁早,快快動手!


子們:

人的生命有多長?任誰也沒個真正的答案,就算百年壽命,面對時間的洪流,亦不過如彈指之頃,一過便沒了蹤影,這麼有限的光陰,緊緊捉穩都還來不及,那能容許我們懈怠墮落呢?

有個孩子仗著自己年輕,體力好,鎮日游手好閒,不愛讀書,又不肯找工作,成天東遊西蕩,虛擲光陰。一天,他的父親把兒子拉到身邊,拿出一根長長的木棒,對他說:「你量量看,它有多長?」
兒子量完以後,回答說:「不多不少,正好八尺。」
父親說:「不錯!人的一生,就像這根木棒一樣,最多不過八十左右!」說著,便掄起斧頭,啪的一聲,將木棒砍去四分之一。
父親又說:「孩子,人生的前一階段,是成長的幼稚期,沒有什麼能力付出,應該把它減去。」接著父親又舉起斧頭,啪的一下,在木棒的另一端,又砍去同樣的一段,對兒子說:「人生的後一階段,是人生的衰老期,往往力不從心,想辦事也難有所成,應該除去。」

兒子一看,木頭只剩下原來的一半。
父親感嘆的說:「孩子,這剩下的一半,又有三分之一是用來睡覺的,也必須減去!」揮起斧頭,啪一聲,又砍去三分之一。
兒子不禁大叫起來,瞪大了雙眼,說:「爸!別再砍了。」
父親毫不留情地接著說:「這剩下的一段,還要去掉吃飯,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話沒說完,木頭又被砍去了一半。
「我懂了,爸爸!請您不要再砍了。」孩子驚慌地說。
「不!你並沒有真正懂得,孩子,這最後的一小段,還要去掉生病……」

當父親拿起斧頭,正準備要下手,這孩子竟死命地捉著他的手不放,流著眼淚苦苦地哀求。

很多人總認為時間多的是,似乎有用不完的青春,擲不盡的歲月,看完父親的這一番教訓,我們是不是真能體會時間是多麼地寶貴,真正能用的時光又何其有限呀!

漢朝有個人叫董遇的,因家貧無以為生,所以白天要去砍柴販賣,但卻不忘時時帶著經書,一有空便偷閒習讀,他的哥哥常取笑他,但董遇都不為所動。後來有人慕名前來求教,並感嘆找不到時間好好讀書,董遇便以「三餘」勉勵他:「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雨者,晴之餘也。」果真有心,善於利用零碎閒散之時光,哪會耗費時日,一事無成呢?

古德提示我們: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不管那一項,都必須努力勤學,用盡心力。至於自利利他,培福積德,更得把握時光,善加利用,一點也等不得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欲辦大事者,往往爭的就是「俄頃」之間的功夫而已。晉朝的陶侃曾說:「民生在勤,大禹聖人,猶惜寸陰,至於庶人,當惜分陰,豈可游逸?生無益於時,死無聞於後,是自棄也。」以聖賢之資質勤奮,尚兢兢業業,珍惜光陰,毫不鬆懈,我們怎可虛擲寶貴的生命呢!所以我們應師法諸葛武侯所云:「不愛尺璧,而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故良將之趨時,衣不解帶,履不遺躡。」果真如此,進德修業,立功立言,何愁不成?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世事再成功,再美滿,終有結束的一天,當繁華落盡,我們將依歸何處呢?螞蟻會為寒冬而儲備糧食,人類會因不安而購買保險,可是,我們的未來是否無慮、是否保險,可曾為它置辦了嗎?

有戶人家剛娶進一房媳婦,新婚第三天,新娘便問婆婆:「請問有什麼事要做的嗎?」婆婆回答說:「沒什麼事,你自己覺得最要緊的事,就去做好了。」新娘一聽,心中便有了主意,她拿起念珠,就到佛堂去念佛。婆婆看了覺得很奇怪,問她說:「怎麼現在念佛呢?」

「您說做最重要的事情,我想,來生止歸何處,比任何事都要緊,早日準備好資糧才心安,無常一到,才不致手忙腳亂啊!」

孩子們:如此花樣年華的女孩,都知道趁早珍惜可貴的光陰,趕辦人生要緊的事,我們實在不能再糊糊塗塗過日子了,想想看:「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是少年人。」你還在等什麼? 

(明倫月刊296期) 

 

【延伸閱讀】 《我們教了孩子什麼》 系列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oyoman&aid=2129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