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分享]《伴你成長》— 不殺生
2015/02/25 10:20:57瀏覽141|回應0|推薦6

由陳文卿老師所著的《伴你成長》,是《我們教了孩子什麼?》的姊妹作。
陳老師在序中提到:

有個小孩讚美媽媽的小花園好漂亮。
媽媽說:「它們的美,是我天天向花兒『潑冷水』的關係。」
孩子一臉疑惑!
媽媽解釋道:「你想想如果媽媽每天都澆熱水,花會怎樣?」
孩子不假思索:「會死掉!」
媽媽:「假使有一天你像花兒要被潑了一身『冷水』,你可願意?」
孩子:「嗯……。」
「伴你成長」單元,刊載於明倫,已有三年多的時間,每次提筆為文,總有潑人「冷水」的感覺,因為它所要傳達的意念,多麼不同於流行的價值取向,它教孝興悌,行仁由義,要蔬食惜字,不斷反觀自己,卻從不叫人爭名得利。字字句句寫來,似乎像一盆盆冰冷的水,潑灑在稚嫩的心田上,孩子若能歡喜接受,將是筆者莫大的鼓勵。

其中這篇「不殺生」,就值得為人父母師長者多多思考。

不殺生

你殺牠,牠殺你,怨怨相結何時了?
你護生,我放生,物我兩安真美好。

子們:

如果有人企圖,甚至隨意就要奪走你最珍貴的東西,你會不會生氣?會不會怨恨?

有幾個小孩在水池邊玩耍,看到水池裡有許多青蛙,便用石子丟過去,被石子打到的青蛙們就哇哇的叫,而且四散奔逃。小朋友看了以後,不但不住手,還覺得挺好玩的,就更熱烈地丟著石頭,突然,有一隻青蛙從水中探出頭來,哀求地說:「孩子們,請你們停止吧!向我們丟石頭,對你們來說是很有趣,但是對我們來說,卻有生命的危險啊!」

或許你只是把它當個寓言故事看,但動物都是有知覺、有感情的,只是無法與人類溝通,讓我們知道牠們真實的感受而已。如果因此而漠視它的存在,是非常不公平的,尤其已經威脅到生命,面臨妻離子散,生離死別的苦痛,換作是自己,能忍受嗎?所以白居易才要為鳥兒請命,提出深切的疾呼:「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親情的呼喚,人間的至愛,能否喚起你仁慈的光輝!

生命是無價的,感情是真摯的,人類如此,動物界亦然,可是自封為「萬物之靈」的我們,卻沒有發揮天地「覆育、長養」之德,反而縱口慾、逞私利、貪玩樂,視物命如草芥。任意傷害別人的結果,真正的受害者還是自己。印光祖師說;「若無仁心,勢必殘刻,縱有宿福,折盡受厄。」當苦難惡運接踵而來,你還能欣然接受嗎?

在紀曉嵐先生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曾經記述著一位知府的女兒嫻淑溫和,並無不良習氣,只是自小嗜食雞肉,只要一餐沒有雞肉便嚥不下飯,一年裡被殺來供她口福的雞少說也有七、八百隻,因此,才十六歲便夭折去世。後來她的母親夢見女兒被人縛綁著任意宰割,悲號淒厲,夢醒後驚悸猶在,才發現鄰船正屠宰一頭乳豬,血流如湧,哀號不已,豬蹄上綁著一條紅帶子,恰似夢中女兒手上的紅巾,母親知此,悲慟幾絕,卻也明白這就是嗜食雞肉,貪圖口慾的惡報!古人云:「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仁慈的孩子,絕不會貪圖齒舌之間的美味,換來無底的恨海,那是永遠填不滿的呀!

「遶池閒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白居易的這首觀游魚,正是直指眾人普遍的錯誤心態,正當的娛樂很多,何苦一定要釣魚、打獵;遊戲千百種,為什麼要捉蝴蝶、灌蟋蟀?拿眾生的生命軀體做為戲耍的工具,用他人的恐懼作為自己快樂的籌碼,多麼殘忍苛刻,這樣的歡樂能心安嗎?

有一個人抓到一隻雛鳥,養在竹籠內,鳥爸爸鳥媽媽日夜在籠外哀鳴,並時常啣食物來餵哺雛鳥,即使看見人也不懼怕。有一天此人將鳥兒移入密室裡的其他籠子,等到鳥父母啣著食物要來餵哺時,見著空籠子,以為雛鳥已死,便悲傷的繞籠飛鳴,其中一隻投入火中,另一隻則撞籠自盡。唉!為了我們一時的娛樂,卻分隔了鳥兒的骨肉親情,試問誰無兒女、誰無親人,我們怎麼可以忍心這樣做呢?戲劇家蕭伯納曾對愛鳥的友人說:「大自然的美是供我們欣賞,而不是去佔有它,還好你的嗜好不是蒐集人頭,不然,豈不是要去殺人了?」可見仁慈之心,中外皆同。

還有的人,以「殺」為業,圖謀暴利,短暫間似乎頗有利潤,其實是自取滅亡,有智慧的人,寧可挨餓受凍,也不走上歧途。在浙江武康縣有個叫徐紀的人,既種桑也養蠶,當桑價高時則殺蠶賣桑葉,若桑葉價低則養蠶而不賣桑葉,來去之間,賺取不少銀兩,卻不知因而害死上百萬的小蠶。在他眼中,小蠶只是獲利的工具,根本不把它當做生命看待。有一年,他家裏所有的蠶繭竟結在一起,成為奇大無比的圓盤,全家因好奇而聚集圍觀,誰知大盤忽然著火,火星四射的結果引燃熊熊火燄,一家人竟活活被燒死了。人心的奸險,完全無視生命的生滅,豈能得利享福?

孩子們!讓我們永遠保有純真、善良的童心,用體貼、關懷的至誠,照顧周遭的芸芸眾生,你的慈悲,人神共鑑,絕對是不會吃虧的,沙彌救蟻的榜樣,我們千萬不能忘呀!

    小村莊,蟻窩在樹旁,

    河水漲,真驚慌,

    抱著卵兒,看著食物,

    螞蟻淚汪汪。

    小沙彌,來幫忙,

    放塊葉、做橋樑,

    隻隻逃到草地上,

    平平安安沒損傷。

    齊聲唱,喜洋洋,

    謝謝菩薩好心腸。

    (明倫月刊294期) 

 

【延伸閱讀】 《我們教了孩子什麼》 系列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oyoman&aid=2107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