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文卿老師所著的《伴你成長》,是《我們教了孩子什麼?》的姊妹作。
陳老師在序中提到:
有個小孩讚美媽媽的小花園好漂亮。
媽媽說:「它們的美,是我天天向花兒『潑冷水』的關係。」
孩子一臉疑惑!
媽媽解釋道:「你想想如果媽媽每天都澆熱水,花會怎樣?」
孩子不假思索:「會死掉!」
媽媽:「假使有一天你像花兒要被潑了一身『冷水』,你可願意?」
孩子:「嗯……。」
「伴你成長」單元,刊載於明倫,已有三年多的時間,每次提筆為文,總有潑人「冷水」的感覺,因為它所要傳達的意念,多麼不同於流行的價值取向,它教孝興悌,行仁由義,要蔬食惜字,不斷反觀自己,卻從不叫人爭名得利。字字句句寫來,似乎像一盆盆冰冷的水,潑灑在稚嫩的心田上,孩子若能歡喜接受,將是筆者莫大的鼓勵。
其中這篇「惜字」,就值得為人父母師長者多多思考。
惜字
字為至寶,勝金珠之可貴。
敬惜字紙,信因果之昭彰。
孩子們:
想想看!現在的你和小時候有什麼不同?是不是認識了好多字,懂得好多道理,知道毛毛蟲怎麼變成蝴蝶,了解哪些事能做?哪些人值得交往?這種種的進步與成長,是誰的功勞呢?父母!師長!可別漏了另一個功臣—文字。
前人點點滴滴累積的智慧與經驗,靠著文字把它記載下來,傳遞給下一代,如此層層堆疊,造就了今日的人類文明,縱然不同種族,有著不同的文字型態,但他們對人類的貢獻,卻是同樣偉大而深遠的。
尤其是中國文字,記載了古聖先賢的嘉言懿行,使代代子孫皆能被其德澤、互信互愛、教化綿延,至於國政遞嬗、古今軼聞,天文地理,忠奸臧否……等,無不藉文字而流傳後世,文字對於眾人的利益,實不可勝數。所以古德皆能飲水思源,惜字如寶;敬惜文字,以為報恩。或創「惜字社」,宣善於世;或造「惜字亭」,焚化掩埋,播種善因,自得善果,種種子孫顯達、逢凶化吉之實例,不勝枚舉。
在四川萬縣有個人叫馬九如,自小十分魯鈍,但是卻十分敬惜字紙,常常於人家丟棄的廢紙垃圾中,仔細地撿拾字紙,收集焚化,並將字灰送入江河裡。及長,更勸募許多友人,共同出錢收買字紙,聚集很多,一起處理。若是污穢字紙,則以清水洗淨、晒乾焚化。他勤謹不懈,經過幾年光陰,忽然智慧大開,喜好讀書,博通經史子集,凡閱讀過的書,皆能牢記不忘,古今一切書籍,無不通曉,一時文名遠播。爾後他仍惜字如故,不曾懈怠,親友們都感到十分訝異,認為他能由愚轉智,全是敬惜文字的功德,才能有如此不可思議的果報。想想看!讀書人若對字紙無絲毫敬惜之心,如何能得其利益,開發智慧呢?
當然世人任意污褻字跡,丟棄字紙,所受惡報,亦是駭人聽聞,足以為戒。在上海市閘南、閘北一帶的工廠工人和居民,多不愛惜字紙,不是隨意丟棄,便是將字紙拿去揩拭污穢,弄得字紙遍地飄揚,任人踐踏,輕蔑之舉,無以復加。
民國二十年,中日戰禍發生前夕,忽然在閘北市上,有一位童子唱著歌謠:「奇哉!奇哉!赤烏飛來,斯文有靈,閘北上海!」唱完歌後,童子便消失不見,聞者莫不稱奇。果然,經過數月,日本便興起戰端,兵災之禍,慘不忍睹,上海一地,遍地腥火,人民苦不堪言。可見對於字紙,敬之者昌,褻之者殃,報應昭彰,絲毫不爽啊!
我們該如何敬惜字紙呢?
(一)存敬意,勿隨意丟棄:《弟子規》云:「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要將所有書籍,放置潔淨處,擺放整齊,用過後立即歸回原處,切勿角落地板、桌椅、餐廳,隨手一放,任人橫跨、踐踏,尤其浴室廁所內,更不宜放置字紙,十分不敬。古人讀經前,必淨手焚香,其心之誠敬,實是我們的好榜樣。
(二)報深恩,應妥善處理:現代人應用紙張十分泛濫,廣告、報紙、影印俯拾即得,若不善加處理,則必與垃圾、污物為伍,折福消壽,後果堪慮。其實,敬惜字紙,只是舉手之勞,隨緣方便,善加整理,能用則用,勿任意浪費,便是成就一件美事。
(三)有堅持,勿隨順流俗:許多人拿字紙擦拭玻璃,或襯箱底,有的摺成垃圾盒,有的鋪地以為坐墊,這些作法,都是世人不明,矇然造罪,實在可憐。我們應有定見,除了自己以身作則外,更要幫助大家建立正確的知見,改掉不當的陋習,用智慧啟迪惜字精神,實是功德一件。
(四)慎書寫,惜字於無形: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用字遣詞,若於世道人心有益,則功德無量,但淫詞穢語,引人暇思,爭訟辦案,離人骨肉者,實在罪大惡極。從前有一位司法官名叫龔九皋,平日不僅惜字於紙,更惜字於心,凡所下筆之字,格外謹慎,他曾利用公暇之餘,自撰一副對聯,用以律己勸人:
「下筆細思,禍國殃民文莫作;開卷省察,救人濟世字多書。」
今日讀來,仍值得我們各行各業在下筆之前,好好省思一番,則抱憾飲恨之事,當消聲匿跡。
孩子們!文字乃聖賢心靈所寄,文化國粹所賴,是聖賢的心血,天地的精華,我們蒙受其恩,應當常懷感念,珍重愛惜。尤其佛典經籍,更是助我離苦得樂,當生解脫之無上妙法,平時護法神即衛護左右,當我們捧讀之際,豈可輕忽怠慢?果真能用誠敬的心求,佛菩薩是不會辜負我們的。
(明倫月刊292期)
【延伸閱讀】 《我們教了孩子什麼》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