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分享]《伴你成長》— 擇友
2014/08/07 11:17:40瀏覽146|回應0|推薦2

由陳文卿老師所著的《伴你成長》,是《我們教了孩子什麼?》的姊妹作。
陳老師在序中提到:

有個小孩讚美媽媽的小花園好漂亮。
媽媽說:「它們的美,是我天天向花兒『潑冷水』的關係。」
孩子一臉疑惑!
媽媽解釋道:「你想想如果媽媽每天都澆熱水,花會怎樣?」
孩子不假思索:「會死掉!」
媽媽:「假使有一天你像花兒要被潑了一身『冷水』,你可願意?」
孩子:「嗯……。」
「伴你成長」單元,刊載於明倫,已有三年多的時間,每次提筆為文,總有潑人「冷水」的感覺,因為它所要傳達的意念,多麼不同於流行的價值取向,它教孝興悌,行仁由義,要蔬食惜字,不斷反觀自己,卻從不叫人爭名得利。字字句句寫來,似乎像一盆盆冰冷的水,潑灑在稚嫩的心田上,孩子若能歡喜接受,將是筆者莫大的鼓勵。

其中這篇「擇友」,就值得為人父母師長者多多思考。

擇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墨子悲絲易染。
勸善規過,砥志勵行,聖人嘆友難尋。

子們:

你一定有不少朋友吧!他們是怎樣的人呢?帶給你的又是什麼樣的影響?朋友既然是五倫之一,與我們的生活又是那麼密切,這些問題實在疏忽不得。

古人云:「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處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同樣的,結交一個敦厚善良的朋友,相處日久,蒙受其利而不自知。反之,常與劣德敗行的惡友為伍,往往身心俱損卻不自覺,等到惡果結成,禍害現前,已是後悔莫及。交友之初,怎能不慎?

在一條潺潺的小溪裡,有隻小鯉魚因游得太快,猛一下撞上了石頭,不幸死了。剛好一條小鯽魚從這兒游過,發現了小鯉魚的屍體,也不仔細察看,立刻驚惶失措地亂喊:「不好了,小鯉魚被水淹死了!」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的魚兒聽了小鯽魚的話,也不認真地想想,便恐慌地嚷嚷:「怎麼辦?怎麼辦?水裏不能住了。」突然,小鯽魚想出個主意:「快往岸上逃啊!夥伴們!」牠只是喊那麼一聲,所有的魚兒竟成群結隊,不分青紅皂白地跟著牠朝岸上亂跳。剎那間,只聽得霹靂啪啦,熱鬧極了,當然,這一群「逃」到岸上的魚,不一會兒全乾死了。想想看,如果我們不謹慎選擇朋友,很可能在盲從的誤導下,毀了自己光明的一生,其悲慘的下場,一如在那岸上----乾癟的魚。

什麼樣的朋友值得我們深交呢?

一、孝順:孝為百善之根,眾德之本,父母懷胎十月,乳哺三年,備極艱辛,繼而養護,教育我們數十年,此恩此德,若無絲毫感念之心,此人勢必殘刻寡恩。朋友尚屬道義之交,與親厚之血緣天性,相差何止千里,既不懂孝順父母,感恩圖報,又何來故人之情?與這種人交往,無異自陷羅網。相反的,若知孝養雙親,即是厚道仁愛之人,對朋友亦必體諒感恩,相處日久,情誼深長,古德云:「求忠臣出於孝子之門。」選擇朋友,當然少不了「孝順」這個必要條件。

二、正直:直心即是道場。學道者,自應與正直之人為友,因為他們是非曲直,了然於心,擇善固執,有強烈的道德勇氣,如此,才能互相勸善規過,提昇彼此的道業。若只知言甘貌恭,善伺人意,雖有短暫的順適快活,無異是飲鴆止渴,久必受其害。古時有個人叫朱溫,曾經與朋友在一棵柳樹下休息,他覺得好涼快,不覺脫口而出:「好大一棵柳樹!」朋友馬上應聲道:「真的好大哦!」過了一會兒,朱溫又說:「這棵柳樹,拿來做車頭最好。」朋友立刻站起來說:「對極了,做車頭剛剛好。」朱溫一聽,立刻變色道:「柳樹哪裡是做車頭的料,人家說指鹿為馬,不明是非,不就是說你們這些人嗎?」交友若此,聽不見逆耳之言,如何砥志勵行?畢竟良藥苦口利於病啊!正直君子,非交不可!

三、誠信:誠篤不欺,言行如一之人,不虛偽,重然諾,不管與他共事或為友,都能蒙受其利。因為他們用真心待人處世,互信互諒,糾紛自然減少,成功率也大大提昇。宋朝有位徐節孝,事奉母親十分孝順,有一天他到市場買菜,路過一家菜攤,當他選好了需要的蔬果後,突然想起還要到別處辦事,所以打算回頭再買。沒想到在另一處,發現有家菜色既多且更便宜,但徐節孝認為當初心中已許諾前一家,若捨此而就彼,便是欺心,因此,仍回原攤位購買!啊!如果能結交到這種篤厚誠信的朋友,連暗許之事都不欺人,怎麼會見利忘義,落井下石,棄朋友於不顧呢?

四、多聞:見聞廣博,學識豐富之人,言語有味,識見不凡,如一本活書般增長我們的學問、見識,好處說之不盡。但恐這類朋友易驕矜自恃,目中無人,擇友之時,必加斟酌。自古以來,真正有學問的,反而更謙沖自牧,所以益發令人敬重。所謂:「虛心竹有下垂葉,傲性梅無仰面花。」讀書能入心者,自不會傲慢無禮,放浪形骸,反倒是現代人,常常有些許本事,便引以為傲,多聞倒成了炫耀的籌碼,實在不值得親近交往。

許多人常感慨: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其實朋友貴精不在多,一生中能得一、二知心好友,便已受用不盡。我們固然要謹慎選擇周遭的朋友,不過,與其汲汲於外求,不如先自我努力,讓自己成為別人心目中的益友,如同磁鐵,不假外力,鐵釘自然慢慢靠來,「物以類聚」、「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就是這個道理。

 (明倫月刊290期) 

 

【延伸閱讀】 《我們教了孩子什麼》 系列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oyoman&aid=1586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