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文卿老師所著的《伴你成長》,是《我們教了孩子什麼?》的姊妹作。
陳老師在序中提到:
有個小孩讚美媽媽的小花園好漂亮。
媽媽說:「它們的美,是我天天向花兒『潑冷水』的關係。」
孩子一臉疑惑!
媽媽解釋道:「你想想如果媽媽每天都澆熱水,花會怎樣?」
孩子不假思索:「會死掉!」
媽媽:「假使有一天你像花兒要被潑了一身『冷水』,你可願意?」
孩子:「嗯……。」
「伴你成長」單元,刊載於明倫,已有三年多的時間,每次提筆為文,總有潑人「冷水」的感覺,因為它所要傳達的意念,多麼不同於流行的價值取向,它教孝興悌,行仁由義,要蔬食惜字,不斷反觀自己,卻從不叫人爭名得利。字字句句寫來,似乎像一盆盆冰冷的水,潑灑在稚嫩的心田上,孩子若能歡喜接受,將是筆者莫大的鼓勵。
其中這篇「不飲酒」,就值得為人父母師長者多多思考。
不飲酒
人之初,性本善,一步之差錯、錯、錯。
年方少,勿飲酒,醉酒之態醜、醜、醜。
孩子們:
人生有許多的第一次,總叫人特別的難忘:第一次上學的興奮,第一次領獎的喜悅,第一次旅遊的歡樂,點點滴滴,永遠都留在心頭。第一次,如同開啟一扇門窗,讓我們領略另一個世界,感受另一種生活。世界有黑暗,有光明、生活有愉快有苦難,就看你選擇那一把鑰匙了。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樣的,錯誤的第一步,很可能就是滅亡的前奏。許多人鑄下大錯後,才驚覺到第一次的藉口,竟是那樣薄弱,如同一棵大樹,剛開始不過如一粒芥子那樣不起眼而已。想想看,我們怎能不謹慎地決定我們的第一次呢?
不好的事,千萬別為自己找理由而跨出第一步,比方說喝酒。很多人對酒的設防心太小,甚至拿交際、應酬、休閒、情趣做擋箭牌,年輕人更因同儕、好友的鼓勵、刺激,吞下了第一口酒。原本只是好玩的心理,卻不知未來的後遺症,可能如蠶繭般愈結愈深,自己都掙脫不了。印光大師云:「酒是狂藥,飲必亂性。」失去理性的人,還有什麼做不出來的呢?
為什麼「不飲酒」對我們如此重要?
(一)喝酒易誤事:
三國時代的張飛就有喝酒的壞毛病,他常常喝酒,而且喝得爛醉如泥,失去理智,然後胡亂鞭打士兵,所以軍士們都很討厭他。
有一次,劉備要去攻打袁術,就把防守徐州的任務交給張飛,臨走時一再交待張飛要戒酒,免得誤了大事。不料劉備走沒幾天,張飛就故態復萌,找了許多人來大吃大喝。席中還因為一名部下叫曹豹的不肯喝酒,當眾鞭打了五十下。曹豹難忍此辱,當天晚上就私自串通呂布,率領大軍把醉夢中的張飛打得落花流水,徐州就這樣失守了。看似壺壺美酒,其實多害人呀!
(二)喝酒失智能:
聰穎智慧的心,如同清清白白的水,潔淨透明,喝了酒,如同加上墨汁一般,混濁了,糊塗了,所有的智識、能力,一樣也施展不開。有一位有神通的阿羅漢,名叫優陀夷,即使是最兇猛的毒龍也被他降伏了。可是,有一天他喝醉了酒,睡倒在路旁,人事不知。佛陀知道了這件事後,就訓勉大家:你們看,喝醉酒的優陀夷多麼難看呀!現在,連一隻青蛙他都降伏不了!修為如優陀夷這樣的羅漢,都不免因酒而醜態橫生,我們又怎能逃其魔掌呢?
(三)喝酒越禮分:
喝醉酒的人,常胡言亂語,胡作非為,不僅自我戕害,更容易損傷別人,原有的禮法、戒律,一樣一樣都逾越了,接著要面對的,不僅是現實的殘酷法律,日後的惡果,恐怕也是自己要獨自品嘗。有一個平日自律十分嚴謹的阿明,待人和氣,守分守禮,十分受到鄰里的尊重。有一天,他參加了一位好友的婚禮,拗不過大家好意的勸請,喝了幾杯酒,由於不勝酒力,就搖搖晃晃地踏著夜色歸來,走到家裏頭,看到一隻雞四處遊走,一時興起,捉了牠便就地拔毛烹煮起來,沒料到此時叫喚聲起,原來鄰居婦人來詢問是否看到他家走失的母雞。這時,阿明只好謊騙沒看到,甚至,在酒精的催送下,對原本頗具姿色的鄰婦,做出了褻瀆的行為。一下子,因幾杯「好酒」下肚,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等惡行全犯了,一生美名,就毀在片刻間,現世的痛楚尚在其次,未來的苦果,就難以承受了。
(四)喝酒丟健康:
飲酒到底有什麼好處,實在叫人費疑猜,有人說:「促進血液好循環」,其實運動項目多得數不清,樣樣都比酒精強。有人說:「飲酒助興真快樂」,殊不知交誼的濃淡,怎好建立在這些瓶瓶罐罐上?身心的健康,完全仰賴正確的判斷,靠喝酒,恐怕流失的,不只是自己的青春歲月,還有看不見的健康資產。
孩子們:很多事是沒有辦法重來,要好好地選擇生命中的每個「第一次」,是迎向亮麗的陽光,還是面對無盡的黑暗,就全在一念間,喝酒,尤其是第一滴酒,要慎思啊!
(明倫月刊295期)
【延伸閱讀】 《我們教了孩子什麼》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