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1/30 19:51:19瀏覽4026|回應4|推薦43 | |
***______ 「如歌的行板」 ______***
讀了瘂弦那首「如歌的行板」,很多「之必要」的重複句子,看到其中有一句「正正經經看一名女子走過之必要」,不禁笑出聲來,這句可說很無聊,也可說很幽默,或者也可說其實就是很寫實的一種描述。平時在街上、在簷廊下看一個女子在你眼前走過,你會是什麼反應?帶色情還是不帶?而用上「正正經經」這幾個字,好像就頗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描抹。平靜無波應該還是常理,對吧?把這個常理常態寫入詩句,就有既帶幽默又引發想像的趣味。這個寫法真是既平常又別緻。
其實瘂弦的詩讀的不多,楊照「詩人的黃金存摺」整本書裡介紹的五位60年代詩人的詩作都讀的不多,除了周夢蝶是那個時代最風靡的形象和傳說之外。正好藉楊照的詳細介紹,對他們多少有了個概念。當時很多詩都帶點隱諱,內裡真正的意涵並不明說,只讓讀者自己去體會、甚至瞎猜。而楊照竟然對每一位詩人的作品都入木三分地去探究,好像詩人在寫作當初都和他說好了要寫些什麼,留好了線索好讓他摸著上路似的。不像我「甚或一般的讀者」,理會不過來了乾脆就來個置之不理。
而楊照對很多詩體的解說,倒是很讓我開竅,原來「如歌的行板」這個音樂成語,在它原文裡就是走路的意思,表示音樂的節拍旋律就是很自然自在如同閑閑走路的速度。雖然我對音樂一向十分喜愛,而看詩人把音樂術語也用在詩裡,還是別開眼界。這些60年代詩人整體的詩作,未必說得上喜歡或不喜歡,但多讀,絕對該是另一種「必要」。
昨晚夢境裡到一個文化古城旅遊,色彩典雅珣麗,我所有的朋友都不缺席,總在上坡和下坡之間來回跋涉。還轉到一個地方去看了個畫展,最後出來一個人說,看完這個畫展是要考試的,一下就讓我傻了眼。在夢裡竟也會算計一下,我幾歲了還考什麼試?是高中還是大學?不都是過去式了嗎?為什麼大家都那麼惶惶然地在收集資料?而那些資料正是主持考試那人指定的,幾乎每個人都拿到一份,我卻翻遍了所有的書堆也沒找到。心想,也可以不考吧?為什麼我非得參加這個考試不可?又不圖它什麼分數等級的。可不考的結果可能就是被人編排說程度真差,連這個都怕考不過,那豈不讓人心裡很不舒服,是不是可以瀟洒地管他三七二十幾的,不睬就好?真是神經咧!好好的覺不睡,夢些什麼來折騰自己?
以往考試太多了?就學期間簡直像考試機器一樣,兵來將擋,水來土淹。雖說是過關斬將,一路走來還算順利,但在心裡還是留下一份惶恐的餘緒沒有消化掉?竟而成了潛意識的再現?有時也會夢到考卷一發下來,根本就是一張白紙,無從答起,那才真是猛然就慌亂起來。那白紙象徵的是什麼?應該是人生吧?從沒經歷過的,都由自己編寫就好,沒什麼可依循的資料和軌跡,是這樣嗎?
以前的考試,很多申論題,聽說後來都如同答是非題,只須畫上圈圈叉叉就好,方便電腦改卷。我不喜歡考試,倒是比較偏愛寫報告,由每個人自己去表達自我的理解和心得。然而也有人的報告是東拼西湊甚至抄襲的,那就意義盡失了。我認為這樣的人很不尊重別人是一回事,最主要還在於不尊重自己。有個讓自己說話表達的機會都可以讓別人代理,那麼把自己定位在哪裡?等同於虛無嗎?
通篇下來好多問號。在我來說,既是聊天,答案當然也不是我說了算,每個參與聊天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對吧?所以有問號應該還是合理。^-^ 當然,天南地北的,沒什麼邏輯。就附上瘂弦的那首詩,算是首尾一氣,如何?
*_____ 如歌的行板 _____*
溫柔之必要 肯定之必要 一點點酒和木樨花之必要 正正經經看一名女子走過之必要 歐戰,雨,加農砲,天氣与紅十字會之必要 散步之必要 溜狗之必要 薄荷茶之必要 每晚七點鐘自証劵交易所彼端
草一般飄起來的謠言之必要。旋轉玻璃門 之必要。盤尼西林之必要。暗殺之必要。晚報之必要 穿法蘭絨長褲之必要。馬票之必要 姑母遺產繼承之必要 陽台、海、微笑之必要 懶洋洋之必要
而既被目為一條河總得繼續流下去的 世界老這樣總這樣:── 觀音在遠遠的山上 罌粟在罌粟的田裡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