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6/26 11:45:22瀏覽1293|回應2|推薦82 | |
***___ 我那些「雷霆萬鈞」的大部頭們 ___***
近日刻意整理書架,把一些內容過硬的<也就是理論太多的>、以及過於閑扯的著作,全請了下來不說,還把幾本看來內容豐實卻一直沒讀完的,又重新翻弄了一下。想起「獨學術」裡所說的,把它們放在隨手可及的地方,興致一來方便隨時翻它個幾頁,在自然自在的輕鬆情緒中把它讀完。千萬別為它們正襟危坐,那樣書与人的距離肯定越拉越遠,可能就永遠沒有讀完的一天。 像那本「中世紀英雄与奇觀」,就算不提它寶藍嵌上銀灰盔甲的封皮有多漂亮多典雅,說的還是中世紀的歐洲,對歷史,我一向興趣濃厚。可再翻開書頁一看,之前也只不過讀了作者的序文和譯序就停頓下來。這次再細讀作者所寫的序文,學術味很濃。而我在前次閱讀的那個當下,由於心中預期的興奮,還真是認真得可以,畫線、眉批一起來。想來就是讀沒兩頁就累了乏了的原因,之後乾脆把它束之高架,如同書架上的擺飾,不再聞問。 晚上把之前畫線的部份,也就是閱讀的當時對那些比較理論和學術的專注部份,全用橡皮擦把它擦個乾淨,既然它是分開章節的個別人物介紹及論述,盡可以隨興選讀,我決定這次要從最後一章讀起。 這表示我不再費心專注它內容艱深的章節,也不管它們歷史上的前後順序排列,而專挑輕鬆有趣的先來賞讀。可能用功的人會覺得好笑,這叫什麼讀書態度?還硬要從後往前讀。但我自知不是作學問的料,感興趣与否,才是我閱讀的重心所在。 如此讀到後來,竟發現其實它書頁之中的用字相當口語化,和序文的風味全然不同。作者本身固然是法國對歐洲中古史的權威,但他也考慮到一般人可能很怕那股學究味,特意找人把各篇的語氣軟化了一下,比較親民,相對也就好消化得多,讓讀者如同在看故事一般。我們通常觀念裡都以為:前面的序文既然已經那麼壯觀,內文就更是不得了的雷霆萬鈞,當然多半也就先被嚇個半死,早早棄甲休兵,找別的書廝磨消遣去了。有了這個經驗,以後再也不要因為是大部頭,就嚇壞了自己。當然,這是說笑的。 書中的篇章,首先出場亮相的就是亞瑟王,旁及与他相關的傳說,圓桌武士和騎士制度之所從來,以及它們在中古歐洲佔什麼樣的地位;防御城堡和大教堂的淵源;也有關於魔術師梅林、獨角獸和狐狸在民間野史的各種傳說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吟遊詩人在中古歐洲對詩歌、文學及戲劇表演的貢獻。當然也少不了那位劫富濟貧的綠林大盜羅賓漢。 這些歷史人物,一般而言大家都已耳熟能詳。它們在正史上未必那麼肯定確鑿,可能只是一種傳說到處流佈,遍及整個歐洲大陸,很有所謂野史的趣味和取向。多半來自民間,版本可能很多,隨著時間的遞增和不同的政治走向,難免增刪簒改潤色,但創造了歐洲文化中相關文學、戲劇和電影中的英雄故事獨具的特色和傳承,卻真正的功不可沒。 這本書和日本歷史學家阿部瑾也「在中世紀天空下」不同,一是寫的意象,是感性的共鳴;一是依真實歷史而寫,屬於理性的開解。 我之前那種專注研讀的態度真是太笨了,應該要以讀童書或神話故事的心情去領略、去感受,將所有的故事傳說都圓融地揉搓之後,才能真正體會出它們在歐洲整體文化發展之中所佔的地位。閱讀的當下,管它什麼制度、因由、影響的,就抱著多窺探甚或參與的心態來對待,不也是一種單純有趣的因應? 閱讀中,幾回讓我停頓思索,西方世界對其傳統史蹟以及意象的表徵真是何其重視,何其珍惜!經常有學者窮畢生之力加以探究,然後出書讓民眾接觸了解。即使只是傳說中的英雄人物、神仙,都認為与其文化与地域習俗密切相關,骨子裡也都相當引以為傲。而我們中華文化,即使只說「封神榜」和「西遊記」裡的滿天神佛:像哪吒剔還骨血的叛逆;孫悟空、豬八戒對天廷所表現的「冥頑不靈」;水滸草莽英雄敢与官府對立且不為其所限的自成一格;或「老子道德經」的諸多哲學玄學思想,其內涵意象之豐富多樣,應該早已不下於西方中世紀的這些奇蹟和奇觀。 然而我們研究的人在哪裡?他們是否都深深隱匿於學術的象牙塔中而不為我們一般百姓所知?也可能我們民族在長時間受了老子無為的那份薰染之後,都能夠沉得住氣,悠然地各自去體會「見山是山」或「見山不是山」的超然人生態度。對於耗氣費神去深研那些傳說的事件或意象,認為都是不夠洒脫的末端追求。人生就是要放得開、放得下,瀟洒走一回就好,哪裡須要對那麼久遠之前野史裡的神話和傳說使出無謂的鑽研之力? 我不是學術界人士,當然不可能知悉那些有深厚學問的人,究竟持什麼態度來對待我們文化中曾經閃耀的精采与精髄。可能一直以來最重要的依循和影響還在於孔孟之道,這樣整體社會才能有一個眾人都可遵循的軌道,人与人之間才不會出現逾越的非份之想,永遠是君君臣臣,即使昏君也被尊之如天,因而扼殺了所有可能逾越制式的想像力和空間。 數千年來,我們的民族應該不乏浪漫情懷吧?但見凡事都講究孔老夫子最中意的中庸之道。處世態度,中庸之道無疑是最安全的生存法則。然而絕對中庸可能會綁死所有的想像和熱情。很多時候,社會上一般所謂的中庸,代表的未必是理性第一,可能懦弱和牆頭草才是內裡的真髓。 好萊塢不少電影也都是取材自這段中古歐洲意象的故事,連名字都原原本本照搬不誤,像「亞瑟王」「石中劍」「聖杯」「圓桌武士」,還有「羅賓漢」等等,如同希臘羅馬英雄神祇的故事一般無二。他們經常可藉由其蓬勃發展的電影,將這些故事演繹成為有目共睹的「真情實境」,根據各時代各導演与編劇的眼界和才華,一次次將其文化中的精粹呈現在普羅大眾的眼前,幾近一種再灌輸、再教育的手法。而我們中華文化中,難道就只有皇帝後宮裡后妃之間的陰詐狠鬥,才值得影視專業人才如編劇、導演諸公竭盡全心全力的投注?一般民眾所被導引的,也就是歷史裡最黑暗最齷齪的那個旮旯角?一點不顯示天空的開闊和人性醇美的可能? 話說回來,以趣味喜好來面對這些大部頭,肯定輕鬆自在,也不必拘泥強迫自己對其內容面面俱到,就是可以縱容自己漏掉它的什麼、或是偏頗它的一些重點。儘管在學術研究上它們都各有其份量,然而在喜讀閑書的人來說,符和興味才是重點。更何況,如今我的年齡已不是重在吸納的階段,哪在乎理論上的什麼之乎者也的? 另外一本厚得很壯觀可歸為大部頭的,是侯文詠「沒有神的所在」,竟然厚達607頁。他說這本書是他的私房閱讀,對「金瓶梅」的內容做了個整體的介紹和評點。全書呈現了明代當時各種典章制度之下的風物民情,有意深寫「人心深處的錢慾、權慾和性慾」,人之初的七情六慾更是刻劃得栩栩如生,可說是中國傳統小說裡的第一手筆。但侯文詠把每個角色之所以慾海浮沉的心理思路,全都理出一個清晰的輪廓秩序,讀者猶如從高空俯瞰,境界自是超然。 「金瓶梅」這本書歷來都被列為最淫蕩的禁書,以前根本沒有接觸到的可能,等自己大權在握,想讀什麼都可自做決定的時候,好像興致沒了、時間也沒了。如今可以從侯文詠的這本進入狀況,在我讀後倒有個感想,即使血氣方剛,讀了也不至誤入歧途,如果你肯「分心」多關注一下小說裡底層社會那些販夫走卒和僕傭人等的忍氣吞聲和無奈。 書架上那些立得滿滿、雷霆萬鈞般的大部頭還真不少,其他厚度袖珍一點,而內容扎實不遑多讓的,更是覆拾皆是,總算悟出了一番与它們相處的個中道理。這個夏天,消暑的良方看來是不用愁了。^-^ |
|
( 興趣嗜好|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