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談美國華裔女作家李翊雲
2017/01/15 00:37:25瀏覽1969|回應3|推薦62
2017年1月2日的美國《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刊登了一篇題目很特別的文章《To Speak is to Blunder》,作者的名字Yiyun Li更是引起我的興趣,我不是有她的書嗎?果然在書架上找到她(李翊雲)的成名作《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2005年,短篇小說集)和2014年的《Kinder Than Solitude》.

《To Speak is to Blunder》的主旨是李翊雲宣告世人她從此不再用中文寫作,其實她雖在中國北京長大,北大畢業後才來美國,但是從未以中文發表過任何作品,為什麼突然發表這樣的聲明?我不知道她平常和中國親友用何種語言溝通,但是她說如今夢到小時候的街坊鄰居,甚至親友都是以英語和她對話.

這文章頗長而且很多地方語焉不詳,我讀了似懂非懂.她在文章結尾把標題引申成「To speak when one cannot is to blunder」,我猜測她的意思可能是無法用中文表達她的心思,所以用中文會出口即錯,因此選用了能幫她表達的英文,這是本文不把她的英文翻譯成中文的原因.我從另一個網站得知《To Speak is to Blunder》會收入李翊雲的新書《Dear Friend, From My Life I Write to You in Your Life》,據說這本書雖是散文集但是有自傳的味道,猜想它會讓讀者更深入的了解她的心路歷程.

李翊雲的小說喜歡在時空裡跳來跳去,我還沒有老到在思路上跟不上,所以不妨礙我對故事的理解.美國書評家把這特點歸類於她的風格,也沒有人說不好,作家有獨特的風格是好事,只是我這外行人覺得這個太過於花巧.雖然如此我還是覺得她的小說值得一讀‧

李翊雲有一個和和其他華裔小說家不同的地方,她的故事常常涉及中國本土的生活,因為是英語加上她的好文筆讓我讀來有另一種味道.舉例說她描述北京四合院生活的真切竟然給我一個讀中文小說的親切感.不過四合院裡的人一開口卻都是流利的英語,馬上引導我到另一個世界.我倒沒有覺得不好,因為那些人本來講的是流利的中文,用英文寫下當然應該是流利的英語,不會是洋涇浜英語,只是讀來有一種特別的感覺.

李翊雲在美國已經小有名氣,美國一個著名網站還將她尚未出版的《Dear Friend, From My Life I Write to You in Your Life》列入2017年女作家非小說類的必讀之書,不知道她能否更上一層樓.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zenwu&aid=88553213

 回應文章

Flying Eagl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1/16 18:24

你這篇讓我想到黃西(Joe Wong),他雖非作家,但一樣是大陸背景,到美國唸了生化博士,現在是小有名氣的脫口秀表演人。我覺得稀奇的是他到美國時間不長,亦非文科或社會科系學生,但對美國文化頗有認識,還能用英文幽默表達。

離題了,不好意思。


吳怡仁(yizenwu) 於 2017-01-17 01:04 回覆:

部落格的一個好處就是大家分享資訊,謝謝. 我大慨查了一下,黃西還上過"Ellen",顯然小有名氣.我對單口相聲本來就有興趣,以後有空會去找找他其它的表演錄影.


Catherine 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1/15 10:08
二十幾歲來美才開始用英文,到可以英文出書並獲得好評,她的確有語言和文學的天份。
吳怡仁(yizenwu) 於 2017-01-15 10:43 回覆:

更希奇的是她先有愛荷華大學免疫學的碩士學位,後來才改行的.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1/15 08:04

To speak when one cannot is to blunder - It is so true。


吳怡仁(yizenwu) 於 2017-01-15 08:19 回覆:
要有足夠人生經歷才能了解.倒不是說你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