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30 09:40:55瀏覽1410|回應0|推薦9 | |
桃園高中 阿得老師 (照片說明:每年差不多時間各校都在辦高三模擬面試,是不是也就越模擬大家越來越相像呢?) 多年來指導學生申請大學,頗能體會這次媒體報導輔大哲學系教授所指控的:學生面試像詐騙! 為了申請上大學,高中生積極包裝和推銷自己,無不在書審資料和面試上下足功夫,豐富但制式的書面資料,應對得宜但俗套的面試招數,憑心而論,那一樣不帶點假? 看那美美的書面資料,有著師長指導的架構和充滿亮點的內容鋪陳,但細看,你很容易發現含糊的、制式的、操作的種種包裝和行銷字句,譬如:自傳和讀書計劃,充滿迎合評審老師的作文辭藻,卻缺乏真正了解自己的適配抉擇的說服力;而師長推薦函,更是幾乎格式是一個模子套印的,常常毫無特色和鑑別度可言 。(名字改一下,誰都適用!) 面試呢?唉!很不幸的,幾乎所有的升學和就業面試,都難免有「包裝」過頭到「騙」的成分吧!就以我多年來擔任教師甄試面試委員的經驗談,許多類似「補習班」的教甄讀書會,都有豐富的口試演練經驗,應試者回答的樣子都很像!但,如果把某些應試者回答的內容錄音下來,對照於考上後的長期表現,大概只能用「判若兩人」成語來形容了。所以,有時候面試,用輔大教授所說的「詐騙」一詞來形容,也不為過啦! 但對考生而言,包裝過了頭,有時也是不得已的,因為: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這個科系、只是為了先求考上、從眾、怕資料或口試輸給別人;騙,道德上也許有壓力,但,當大家都這麼做,不騙,你可能連考上的機會都沒有;合理化的自我洗腦下,自己也不一定覺得是在騙。那叫包裝。那叫行銷。 這是考試制度和方法設計上的瑕疵。 多年來,申請大學佔大學錄取率已經高過五成了,此一取才的管道在大學端也是口碑不錯的,對照於大學指考的一試定終生、可以填100個志願的亂槍打鳥,兩階段的申請好處多多:比較要學生確認自己的興趣、要整理出自己的學習歷程資料、要直接面對大學端老師的詢問、課外優秀表現可以強化志願選填的意義、且限縮六個志願可以減少學生亂填志願;整體而言,多年來驗證,申請大學對高中生而言,最有義意和要重的,就是探索並確認自己的志願科系。 不過,像申請上哲學系的學生,一旦讀了一小段時間,或許發現志趣不合,或許害怕未來不好找工作,想轉系也是不難理解的。只能怪,高三申請前的考量和抉擇過於粗略,資料搜集和探索的功夫做得不足,可能沒考量到未來發展的規劃;人生中的決策,如果都是如此淺碟、草率,怎麼說,不只是哲學系,任何決定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浪費時間、心思反覆、率性而為、見利思遷,都會是自己人生中的波濤洶湧。 超過一半的哲學系新生要轉系,也證明:大學科系的屬性和定位,要力求與就業市場接軌,這才是重點,不應回過頭來否定這樣的申請制度。 坦白講,大學端也早就有應變這些「騙招」的變革:面試時多採取靈活的實作或筆試搭配、問法也更為犀利、或錄取總分採計學測比重再多一些;書面審查時著重實際課內外學習歷程的具體表現、凡是不能確認的陳述或資料自動略過、以關鍵字搜尋瀏覽重點其他自動略過。 我一直鼓勵高中孩子:申請大學的準備,無論是備審資料還是面試,就真實呈現自己吧!真實呈現自己的學習歷程以及選擇申請該系的心路歷程,讓大學看見真正的你,你的準備也會更銜接自己的生涯志願和發展;此種具體的呈現需求,更可以回應到高一時就開始提醒和引導。沒有詐騙,沒有話術,有的只是自己真實人生的試探和挑戰! 註:新聞來源:20160528「申請入學制淪轉系跳板? 教授:學生面試像詐騙」http://udn.com/news/story/6928/1725123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