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高中 莊義得
因為不敵長期惡意而匿名的網路霸凌, 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自我了斷,實在令人痛心和髮指,痛心為什麼有人竟然可以壞到這種程度,髮指為什麼沒有法律和公權力可以早一些介入這樣的惡行。
碰巧,今天家長讀書會導讀了一本這陣子頗紅的書:「被討厭的勇氣」,是翻譯自日本、介紹阿德勒教導觀念的專書,內容藉由一位困惑的年輕人與奉行阿德勒心理學派的哲學家,之間一連串的爭執和辯證,而導出阿德勒心理學說的精華。
從霸凌殺人到阿德勒,我想要拋出反霸凌的心理學藥方是:就培養「被討厭的勇氣」吧!
是的,被討厭才是根本!不要怕被討厭,被討厭,你才是自由之身啊!
進一步,我引用書裡面的幾個精彩的字句或概念,剛好可以針對正承受著網路霸凌邪魔的受害者,好好「修練」一番,一定可以驅魔的:
一.人一切的問題來自人際關係(p.74):所以,有人就會有問題,簡化人際、看淡人際、甚至是忽略人際,說不定才是杜絕來自人際關係困擾的最佳良方,也說明,只要是一群人-特別是網路的匿名掩護下,什麼壞事都有可能幹得出來啊!
二.表現好像自己很優秀,其實是沉浸在虛偽的優越感中(p.89):那種只會在暗地裡放箭的人,逞自已的口舌之快而洋洋得意,自以為很厲害可以處於指責與高度的位置,其實內心是虛的、扭曲的、自卑的、變態的,更具體的說,這樣的邪魔,只是在炫耀自己的不幸罷了。
三.否定向他人尋求認同(p.136):你絕對不可能討好任何人,尤其當你想要成為藝人或公眾人物,想要尋求所有人的認同時更是危險,因為人人都有一張嘴!一旦想面面俱到,就會變得更在意任何人的眼光和稱許,只要有人對妳表示討厭時,你就會陷入痛苦的深淵而失去自己生命的主導性!
四.我們必須站在「這是誰的課題?」的觀點,將自己和他人的課題切割開來(p.144):既然是別人惡意汙衊我和謾罵我,我就要學習辨識那根本就是謾罵者的問題,有病的、該治療的絕對是他不是我,也因此該受苦的當然也是他,我又何必把這樣的課題(謾罵者有病)攬下來呢?何必把苦果也一併吞下去?
五.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p.167):要擺脫所有人際關係的枷鎖,唯有追求被討厭,才能真正跳脫人際而得到解放!被討厭是一種境界:不用在意別人的評價,按照自己生活的方針而活,能如此,則可以:不計毀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優游自得!
六.所有執著於「我」的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所以更要把「對自已的執著」轉換成「對別人的關心」(p.190):面對霸凌排山倒海的排擠或指責,往往讓我們更專注自己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究竟是為何而活呢?阿德勒所提到的人生三大任務:愛、工作、和交友,正是提示了人生理想可以追求的三大方向,有方向的努力才是充實生活的好方法,網路謠言或謾罵或犯罪,都是擾亂人心的垃圾,不值一視。
七.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會有勇氣(p.211):阿德勒一再提醒人們要充分接納自己,要有面對人生任務的勇氣,要能對別人有貢獻,人的尊嚴和價值感由此自動產生,如此就能充備更多的勇氣去面對人生和困境,當然也就不會在意別人的一時評價或謾罵,自動阻隔了霸凌結果的可能。
八.人生中最大謊言,就是沒有活在「當下」(p.281);只有「貢獻他人」這顆導引之星還在,就不會徬徨,做什麼都可以(p.285);所謂的世界,不是其他什麼人可以幫我改變的,而是只有「我」才能改變它(p.287):回到自己的生命原點吧!懂得欣賞自己,專注於此時此刻的當下,將焦點放在我可以貢獻社會什麼,由此,你掌握了生命的任務和意義,完全輕鬆地看待那些無聊的「靠北」,甚至可以好好感謝這些「酸民」的存在,因為你是被關注的,你是重要的!
被討厭的勇氣不是法律或公權力,雖不是立即可用的好辦法,但卻是很好的心理調適和修練,也可以補足台灣中小學教育所缺乏的哲思能力,學生需要學習思辯問題的根源和關注自己生命的定位,尤其當霸凌加害者的心態一時無法扭轉,只在乎自己爽而不惜傷害別人時,我們回過頭來期待:被害者心態的調整和學習,就變得更為有效和重要了!
(圖片錄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