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ref.] 跳完舞後,重新站起來─小林村災後首次夜祭
2009/11/23 12:24:46瀏覽1593|回應0|推薦4

〈夜祭悲喜交錯 小林村等待奮起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2009/1122報導&攝影

慘遭八八水災滅村的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逢災後第一場小林「平埔夜祭」,痛失至親的村民及與會者,心中都存有疑惑。

(1) 建築殘骸 見證苦難

災後,通往甲仙的公路柔腸寸斷,四處散落的大石塊與人比高、遭土石流淹沒泰半的樓房成了災難的活雕塑。夾在玉山與阿里山山脈之間、原本如同人間仙境的小林村,被厚重的土石覆蓋掩埋,好像未曾存在過。站立在河谷沖積扇,仰望蒼茫天地,唯剩建築殘骸見證災難吞噬了一切。

小林村素以平埔夜祭聞名,過去的夜祭宛如豐年祭帶有歡樂氣息,八八風災造成400多位村民不幸罹難,倖存的村民正為安置忙得不可開交,今年原本沒心情舉辦夜祭。為延續小林夜祭香火,文建會及旗下國立台灣博物館等,決定協助小林村民舉辦夜祭。

農曆914(國曆1031日)清晨,劫後餘生的小林村民,一早上山砍竹子,在五里埔搭建的公廨裡外,豎立起迎接番太祖降臨的「天梯」。午後,族人獻上的麻油雞、油飯擺滿公廨外,不到5大的公廨裡擠滿人潮,在「阿立祖」的香位前奉上檳榔、香爐、酒杯及法器,族人魚貫進入公廨裡卜杯,有人大聲祝禱、有人默默誦念。

(2) 嗚咽哭腔 牽戲起舞

被「太祖附身」的「向頭」(乩童)劉清秀,在「天梯」前起乩,接著進入公廨,在太祖座前以嗚咽哭腔唱著「牽曲」,進而牽起族人的手,一個帶著一個開始「牽戲」起舞,有人躑躅不前,因在外多年,已不知如何起步。舞步並不複雜,跟著一群人在公廨內外圍圈跳舞,許多人臉上漸漸出現笑容,似已擺脫哀傷,但也有人始終愁眉深鎖。

小林人所屬的西拉雅族群相信,若祭祀者歡樂,神靈也將跟著歡樂,此刻罹難者已化為西拉雅信仰中的「向魂」,在未知的世界裡,親人的魂魄是否與生者同悲同樂?

(3) 紀錄片 點滴都催淚

當晚的小林夜祭,一改行之有年的形式,歡樂歌舞全無,取而代之的是以往小林夜祭的紀錄影片和官員致詞,當看到一個個已不在人世的親人出現在大銀幕裡,哀哭、啜泣聲不絕於耳。生死一瞬間,有人為了父親節返鄉探望父母,就此與妻兒、姊妹天人永隔,他的姊姊、遺孀在夜祭中相依落淚,隨後抹乾淚水反過來安慰旁人:「明年這時候,我要跳舞唱歌」!

75歲的陳秋蓮阿嬤(最上圖)異常幸運,水災時,她的孫兒機警地幫她在腰際綁住一塊巨石,祖孫逃過一劫的歷程,她至今心有餘悸。讓人喜出望外的是,水災過後,她竟奇蹟似地尋回她先夫王天路親手雕刻的西拉雅勇士木雕以及他的遺照,還有她獲得模範母親的獎狀等,這些無價珍寶帶給她無比生命力。

(4) 手創小林 期待轉型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已決議,未來小林村的重建將由文建會統籌。在夜祭中,前文建會主委黃碧端允諾,小林村的重建將融入平埔族特色文化。

離鄉北上打拚多年的小林子弟蔡松諭,則在夜祭中拋出了「手創小林」的願景,希望小林人能自己參與設計未來家園,而政府和慈善組織能以居民為主體重建小林村。

一夕間的遽變,讓小林村的文化傳承面臨重大危機,卻也是轉機。已成為重建指標的小林村,終將揮別哀傷,在夜祭過後,新生的小林將如何重建與轉型?格外令人期待。

 

(5) 小林人想要的 與政府有落差

921震災後,出現桃米生態社區等重建典範,我們希望也能靠雙手打造自己的特色家園!」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松諭說。

浩劫餘生的百餘位小林村民,先被安置在龍鳳寺,再遷居到杉林鄉月眉農場,如今這個組合屋基地上,分別插了涇渭分明的紅、藍旗幟,藍的一方代表慈濟,紅旗是紅十字會。

組合屋每戶十五坪的空間,讓災民終於擺脫睡大通鋪的日子,開始有「家」的感覺。

然而,年輕一代的小林子弟並不滿足只是這樣,他們想效法921災後重建,以生態農業營造的成功案例,蔡松諭說:「自己建造家園就是療傷的過程,災後,很多年輕人想回來。」但「我們想要的,跟政府想給的,有落差。」

「目前政府在遷村議題上,最大落差是對話不足,乃至造成選擇上的困難。」小米穗原住民基金會董事長黃智慧指出,民生議題是另一個受矚目的焦點;高雄大學講師李重志指出,學者擔心遷村將導致原住民文化的崩解。

而原住民面對遷村,最焦慮的則是:「我們要靠什麼過活?有沒有地可以耕種?還是要去城市打零工?」

高苑科技大學副教授簡文敏警告,依照台灣早期的遷村經驗,倘若缺乏完善的規畫,「不出三年,遷徙戶經常淪為一級貧戶!」乃致迫使他們為了生計,不得不再度遷徙。

(6) 婉拒政府遷慈濟大愛村,博物館參與重建規劃

由於幾度與慈濟協調未果,小林村最近投票表決婉拒政府安遷慈濟大愛村的安排,目前村民已決議將由紅十字會協助,為每一戶小林村民建造獨一無二的永久屋。

未來,小林村重建工作將分為兩部分,72戶登記在五里埔的永久屋,將以「文化小林村」為重建主軸,興建公廨、紀念碑等;150戶登記住在月眉農場的永久屋,定位為「特色小林村」,將平埔文化的生活融入建築風格。

災後多次赴小林村關心的台博館館長蕭宗煌表示,學者、小林村民及文建會一致認為,小林村應朝「平埔文化生態社區」方向進行重建規畫。

村民理想中的新小林村,容納不同的建築特色,並融合觀光、慢活與樂活等概念,還計畫註冊自己生產的有機農產品品牌,再加上鴻海集團將在災區投入有機農業的磁吸效應,在台北打拚多年的蔡松諭為此返鄉,也正在召喚小林村的年輕子弟回家親自參與故鄉的重建,「這才是我們看見的未來」!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nsunny&aid=3523650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5 10:40 【udn】 我還找到這個網頁!倒數 螢幕 站立 附磁比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