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女胸前的小林村,帥哥屁股上的那瑪夏
2009/08/29 10:53:19瀏覽3052|回應0|推薦12

1

前幾天,我在整理檔案照片時,發現這張「綠島重刑犯」的T恤。


那是我在2006/05時,到永和的「好萊塢影城」看【終極人質】(很巧吧!),遇到一位年輕影迷身穿這件T恤。


我很好奇地問他,他說這是他在2000年到綠島玩時買的。


問他能不能轉過身給拍時,原本面無表情的他,靦靦地笑著轉過身。


不知為什麼,他那一個轉身的「影像」,我覺得至今比他那件T恤給我更多的感覺與印象。

是的,「轉」,轉ㄚ轉!

去年(2008)228前幾天,我曾寫過一篇「消費二二八」的文章


意思是,二二八果真是一個可以帶給台灣人非常教訓的歷史事件,那從事二二八工作的人(尤其是指「二二八基金會」)先得把自己的腦袋從「教訓」中解放開來。


具有「娛樂性」與「消費性」的二二八商品,將是一種強力扭轉二二八「悲情」為二二八「好奇」的方法之一。


2


對於這次八八水災的賑災,即便是向來高舉娛樂大旗的演藝界的幾場義演活動中,淚水也是從半空中一路噴灑到地板上。


對於離災區很遠的許多人,對於水災已逐漸遠去的許多人,能否繼續「具體而好奇」地關心災民,這份工作就不是什麼歷史教訓可以致之,而落在那些具有「文化創意」的人的身上。


包括災民,沒有人願意繼續把災情每天扛在身上過,因此,之於平常人的我們,要能“繼續「具體而好奇」地關心災民”,就只有從「()轉」中才有可能。


無論是高呼要投入幾百億到文化創意產業的政府相關部門,或者是文化創意工作者,都到了該把這次幾個災情慘重的地區,「扭轉」成文創產品、「直接」成賑災金的時候了。


便利商店中那麼多公仔,教現在的人到底要怎麼挑?


充滿平埔族曼妙風情的小林村公仔,自然是「當前」最教人「眼紅」的商品。


那瑪夏鄉的「世紀大峽谷」與「彩虹瀑布」,自然可以每天現身在台北街頭:在豐情萬種的美女胸前,在不多金卻多情的帥哥的腳踏車上。


這一切,端看我們怎麼眼紅、心熱、活腦了。#


延伸閱讀──

抗日的小林村,再邀「太祖下凡」


(一)從誕生到消亡╱小林村 譜百年滄桑

2009/08/29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

圖╱簡文敏攝影、提供:小林夜祭的盛況


擁有一個「日本味」名字的小林村,在莫拉克風災中慘烈滅村,成為矚目焦點。儘管曝光率超高,卻少人知道,小林村無中生有,它從誕生到消亡,不到百年的光陰,滄桑猶如傳奇。


地理上的小林村,位於玉山與阿里山山脈之間的楠梓仙溪上游,是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落。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葉春榮指出,小林村可分為小林、五里埔兩個自然聚落,水災倖存者多從地勢較高的五里埔逃出,受創嚴重的小林聚落(小林村9-18鄰),約有7、8成居民屬西拉雅族的「四社平埔」。


(1) 兩度抗日 非常罕見


他們的祖先原本居住在台南玉井、南化一帶,日據時代因為參與抗日戰爭才被迫遷到小林,使得他們成為平埔族群中極少見、定居在山地者。


「台灣原住民抗日多半為一次性事件,小林聚落的祖先曾兩度抗日,非常罕見!」高苑科技大學通識中心主任簡文敏指出。日據時代,小林聚落的祖先曾先後參與漢人及華僑的抗日戰役「為尊嚴而戰」,是1915年礁吧哖事件(又稱余清芳事件)和1937年小林事件的戰鬥主力。


(2) 榮耀背後 創傷沉重


「平埔族精於狩獵、野外求生、善於戰鬥。」簡文敏說,小林祖先在山林野地行蹤飄忽、善於躲藏,「在在讓日本軍警吃足苦頭」。最後日本人使詐,謊稱「既往不咎」,先將他們「騙」下山,卻以「不符合減刑條件」的理由,將他們判處死刑。可以說,「他們的榮耀是用沉重的創傷換來的」。


為了「便於管理」,日本殖民政府在1915年強迫小林聚落的先祖遷村至五里埔,接著再遷往一處河谷沖積扇,此地原無地名,他們索性以當年日本警察的姓氏「小林」為名,這是「小林村」的由來。


(3) 夾在原漢 弱勢生存


被迫遷到此地,可說再也走投無路了。葉春榮和簡文敏分析,這裡再往東走,會遇到過去有「獵首」習俗的鄒族,而較肥沃平坦的土地,差不多都被日本財團、殖民政府或漢人占據,小林聚落成為夾在原、漢之間的弱勢族群;也是南部西拉雅各族之中,分布在最東邊的據點。


不同於漢人主流社會,以國、族為中心建構的「抗日民族英雄」的思維體系,簡文敏分析,小林聚落的後裔面對先祖的抗日歷史記憶,將之融入傳統的神靈信仰體系,卻未出現部落或家族英雄;抗日歷史的這一頁遂淹沒在漢人主流社會,「消失」其文化主體性。


(4) 天災滅村 何去何從


這個在90多年前被日本殖民政府迫遷到山上的西拉雅族人,到了現代卻比原住民更加弱勢,因原民會至今不承認西拉雅族的原住民身分,「他們無法像原住民享有保留地,只有土地使用權而無法擁有,更沒有原住民可享有的各種福利,若想下山到平地,也因一無所有,多半還是選擇留在山上依簡單農作維生。」簡文敏分析。


然而,從文化的觀點來看,正因為他們群聚在山上,較台灣其他的平埔族更容易保有完整的傳統族群文化。過去10餘年來,小林族人有意識地恢復在每年農曆九月十五日舉辦「夜祭」、在小林國小附設「小林平埔族文物館」並創辦「平埔文史學會」。


正當慶幸文化復振之際,誰知一場天災,摧毀了這一切。殘存的一小撮小林平埔族,未來將何去何從?備受關注。


(二) 〈重現小林夜祭 民間自力救濟〉

2009/08/30 聯合報記者周美惠】

圖╱簡文敏攝影、提供:小林夜祭中最具特色的「向神座」與「天梯」。


伴隨小林村的消逝,珍貴的小林夜祭是否也將一去不返?為力挽狂瀾,學界、文史工作者和地方人士合組「小林平埔文化重建委員會」,企圖以自力救濟方式重建小林村。


 小林村居民口操流利台語,一般人不易辨認出他的平埔原住民身分。「最能彰顯小林村具平埔族身分的,是他們的『太祖信仰』!」在小林村研究平埔族文化10多年的學者簡文敏指出。


 小林所屬的四社平埔族,早期稱呼其神靈為「kuva祖」、「番太祖」、「壁腳佛仔」等,目前以「太祖」的稱呼最多。公廨則是他們祭祀的處所。「太祖」喜歡喝酒、抽煙、嚼檳榔,祭祀時絕不可少。


 每年農曆915舉行的小林平埔夜祭,是小林村遠近馳名的盛事。最重要的活動含「向神座」、「天梯」、「牽戲」等。


 「向神座」是族人請太祖下凡時,祈求的地方,它以粗大的竹子為主體編成簍狀,開口處插有七支竹刀(刀象徵狩獵),竹刀上纏繞紅、白、藍三色粗布,上面綴有當地居民早上現採鮮花及花環。


 過去小林村的「向神座」在公廨內外各有一座,公廨內的「向神座」,旁邊有以壺或甕盛裝的「向水」,根據小林村抗日先祖的口述歷史,「向水」在抗日時曾「化成百萬兵馬協助禦敵」,族人相信「向水」具有神力。


 另一個別具特色的是召請太祖下凡所用的「天梯」,小林公廨的廣場前有一根高聳的竹子稱為天梯,天梯必須在夜祭當天清晨砍採尾端向東邊的長竹,尾端保留細竹與竹葉,再綁上一束茅草;而竹身綁著七個等距的茅草束,彷彿梯子一般,因而被稱做「天梯」。祭祀祖靈後,族人會在公廨前牽手唱歌跳舞「牽戲」同樂,讓夜祭High到最高點。


 小林滅村後,許多人悲觀地認為小林夜祭將成為「絕響」,但簡文敏、葉春榮等學者認為,只要族人一息尚存,加上學界、文史工作者歷年來所作的紀錄,復原小林夜祭並非不可能的任務。


 西拉雅部落聯盟召集人段洪坤說,其他重災區如:那瑪夏、桃源、茂林等山區部落,有原民會可以幫助他們重建。但小林為西拉雅族,不是官方認定的原住民,勢必成為災民中的弱勢,只能靠民間力量自力救濟。


 為此,仿效九二一重建模式,段洪坤等人集結建築、土木、心理、文史等領域的專家學者,與小林村民共組「小林平埔文化重建委員會」,將持續投入家園重建、文化復振、哀傷治療、生活照顧等重建工作。展望未來,則要建立一個「安全、安定,具有平埔族文化特色的健康生態社區!」小林村自救會執行長蔡松諭許下願景。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nsunny&aid=3268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