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颱風天,去旅行:失業變創業─[Q&A(1)]
2009/10/04 11:44:05瀏覽1486|回應1|推薦13

0

關於這個「客問精選」的分類項,我的電腦檔案裡已經存寫了,一大堆序言草稿又草草稿。

至今尚未出手,是覺得那反倒很可能令「客」被我的一層又一層歷史心得,拖「累」(這字在此念第四聲)到搞不清焦點。

當然,選擇這個小問題(卻從中張出大能量)來開張,更重要的是,有助於掃除我的文章給人的「錯誤印象」。

「錯誤印象」意指,我常認為自己在尋找現象的「癥結所在」(我所使用的詞是“關鍵的是”,或“秘密是”),卻常被人誤解為「悲觀論」、「就愛批找別人的缺點」──「癥結所在」經常就是「能量」與「勇氣」的再出發妙點。

現在,遇到我的「客」走到這個「台灣世紀大災難」(失業率創歷史新高,災難問題攀歷史高峰)十字大路口,就在這裡出手,也許更妙──欲讓「客」有「回春」之驚豔(來客鐵定也沒想到我會在這出手ㄟ!),唯有「妙手」才是正路。

1

好了,來客cupid在我的「放鬆」筆記一文之後留下簡問說“是虛實之間的鬆緊嗎?我最近開始過無業遊民的生活,真怕鬆過頭了。”

我的回答是:「先」別管我的文章,什麼「虛實」東東的。

我很確定那絕不是您「內心中」當前最關切的疑問──否則,您不會立即接下來「擔心」地說,“無業遊民”、“怕鬆過頭”的話。

很明顯,您內心中(ㄛ,又強調了一次)真正關切的問題,在於「失業」。

然而,在我看來,在這個「百無禁忌、沒什麼不可能」的年代,早就沒有「失業」的問題,而只有「創業」問題。

2

在過去那個吃人頭路、儘想一作而終的年代,失業等於斷了生路;然而,在今天這個高舉「創意」的年代(我極儘吸收這時代有營養的「年輕」成份,因此且讓我們真誠而不老實地對待它),「創業」才真正開展出更精妙的「生」的道路。

無論男女老少,之於當前這年代的人,再沒有比「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事業」更迷人、更教人尖叫不已的事了。

當然,失業不等於創業;然而,我們的論點卻是,失業是開創個人事業的契機。

要強調再強調的是,這裡的失業,指的是「在當代環境中」的失業。

3

當代環境異於過往時代的環境,最重要的是,它充滿了各種引導人去開創個人事業的「能量」與「勇氣」。

「能量」與「勇氣」,指的是,催動個人朝向創業的各種資源與精神力量。

我們要特別指出的是「勇氣」。

這個年代比以前那個年代,更多了許多來自社會上層層疊疊的勇氣,來鼓舞個人勇氣的增強乃至爆發──海明威說過(在其最失敗的小說中《To Have & Have Not):「一個人單獨奮鬥是沒有希望的」。

例如:最大的,有世界級的比爾蓋茲超級創業故事;大的,則有我們本土籍的王永慶經營很大的創業故事;再下來的,還有數不盡的各行各業從不可能變可能的創業大大小小故事──雅虎的楊致遠、youtube的陳士駿等等這些故事之多多多,且每天主動跑到你面前與耳邊,恐怕還比你祖父母吃的飯(還有喝的養樂多)還要多上幾百倍。

與以前的年代大不同的是,這些案例,我們在媒體上、圖書館、書店、網路,都是屬於垂手可得之物;巴菲特、王建民、陳麗華、松下幸之助,這些A咖都再也不可能像「蔣介石秘密檔案」,又遙又禁得不可及。

4

當然,狄更斯的《雙城記》還繼續在這個特異的年代作祟:「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

這兩種極端的差別在哪裡?

既然這篇文章從這裡(這個部落格)出來,當然這個大哉問就當先從「垂手可得」的地方找起──而且就是從最近的地方找起(就是「放鬆」那篇文章啦)

真正能「放鬆」地看出「放鬆」那篇文章的「秘密是」,沒有浮現在文章裡、卻在文章各角落若隱若現的「呼吸」。

好了,我們不將此話題扯太遠,免得來客看不到(自己所望想的)焦點。

「呼吸」,關係到您真正的問題的意思是:在失業與創業之間如何可能(來此大)轉折?

沒有徹底的放鬆(這當然不是「懈」),腦袋與心,絕對不可能生發此大勇氣的轉折。

所以,取借自這個時代特色的「能量」,給您最佳的建議就是──請您此時此刻「旅行去也」!

古往今來、古今中外&台外,所有旅行文章都沒有談到,卻很重要的旅行「大秘密」是:旅行是變轉一個人呼吸節奏,最自然的方式之一。

呼吸的節奏本身就同步潛藏著一個人的生命力盛衰(囊括思與感)

改變一個人的呼吸節奏有多重要?

一個很簡單的測量,你我就可了然。

憂心忡忡的失業者,一定會發現自己現在的呼吸,不僅比上班時來得弱,且紊亂,甚至常堵滯不前。

(不自覺的)呼吸問題所反應出來的,正是一個人內在世界的「能量」與「勇氣」。

旅行,當然不是改變一個人呼吸節奏的唯一辦法,卻是取借自這個時代有創意的「娛樂方式」的其中一種妙法:在遊玩中(而不是緊守一小塊地打坐),自動改變呼吸豈不妙哉!

於是,現在(在「虛實」的嚴正問題中放鬆),我們可以回到您那「虛實」之問了:旅行是虛,改變呼吸節奏是實;改變呼吸節奏是虛,調整您失業的心態是實;調整失業心態是虛,尋找創業的契機是實。

那麼,最後,您忍不住要問的是:難道要我在颱風天去旅行嗎?

當然不是「要」您在颱風天去旅行,而是您「有幸」碰到在颱風天去旅行。

意思是,在這個「沒什麼不可能」的時代,您也「敢」(勇氣啊!)在颱風中旅行,當做是一種「娛樂方式」呢──放鬆身體、解放心思的「另類」娛樂方式!

ㄛ,附帶一提的是,主標中看似多餘的那個「,」,正也暗示著某種(新的)呼吸節奏ㄟ。#


c-HOUSE SHIMANO DEORE 27速碳纖維登山車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nsunny&aid=3375723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呵呵
2009/10/06 16:34

沒想到一句也能給你「啟發」,我看了這篇文章時,心中很喜。
其實失業是我自己的選擇,「在當代的環境中」,工作了這幾年,我覺得一直自己像個無頭蒼蠅在到處亂飛,根本不知道為了什麼生活,日子一直過去,但生活、工作卻是一再累積的重覆,我好怕我死的時候,就只是這樣「重覆」的活完了。那到底為什麼要來???

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答案,我也試圖從宗教或是一些新時代的東西去找,但似乎一切都在「正面思考」打轉,這也似乎是唯一的解藥,但卻沒辦法給我答案。

你說到改變呼吸這個點,讓我想到上次我去看醫生時,醫生叫我要去瑜珈、學氣功之類的,從調整自己的呼吸開始改善健康。

沒想到從生理到心理,我都需要重新調整「呼吸」。

謝謝你的建言,我也正好在想,是不是該出去走走了。

Lawrence(yensunny) 於 2009-10-07 18:19 回覆:

哈哈

寫這文章  僅只是在颱風天裡

打一趟拳──

生活(工作也是)本身就很神秘

失業也很神秘

走路也很神秘

否則一句簡單的話 也不會

惹得一個人打完一小趟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