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0/29 10:41:18瀏覽2957|回應6|推薦5 | |
不,這種思維還僅只是現實主義式的平面覺察,我們還要再追求未來主義式的立體洞察:【海角七號】究竟教台灣人「吐」出來了什麼奶?
人們一說再說再再說,僅管【海角七號】拍得不是很好,但台灣電影低迷了二十年,終於出現一部真正的商業片,「還是」值得予以鼓勵。
於是,從中學生到上班族的msn,湧現各種關於海角七號的用詞與句子; 於是,越界而不可能的浪蕩情愛(片中修機車的鼓手暗戀老闆娘),成為藍領階級酒餘不必飯後的最爽話題; 於是,觀光業者大開新墾丁旅遊路線; 於是,南台灣人在政治之外找到了另一種強過北台灣人的優越感; 於是,在野最大黨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包場領黨看這部影片; 於是,現任總統也不得不創歷史紀錄地,在國慶文告中將這部影片納入國家大「是」。
這種種不斷發展狀況再三顯示,這麼多又多的抱持「只」愛護本土電影的台灣大眾,諷刺更悲情地卻踏入了另一種自我踐踏的陷阱中:姑息式的「純愛」只有教人更盲目,更看不清台灣電影究竟真正需要什麼樣的助力──「錦上添花」式的鼓勵,明示著更多的是對於電影與冒險關係的無知與無義。
我們看到【海角七號】在各行各業中,是一種急於「吐」出來的奶水,台灣人這股急燥之奶透過網路,還令我們看到一場空前的網路社會運動,文字暴力更也隨之四處亂放。
愛台灣的【海角七號】影迷,很可能因此倒過來輕率地踐踏了,其當初所欲擁抱的這塊土地。 罪或不在【海角七號】,而在我們台灣人再一次寫下遇大事則浮亂一氣的民族性。
暴雨,不知還會在未來「光輝的十月」中持續多久? 羔羊,又不知將變身為何等模樣?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