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買點嗎?」、「現在可以買這支股票嗎?」這是現在一些投資人常會問的問題。然而,無論投資人所問的股票是哪一種,當投資人問這兩個問題時,其實答案已經很清楚了,那就是不能,但卻不是──「不是」。為什麼說是不能買呢?不是現在不是買點,也不是所問的股票不是好股票,而是投資人現在根本沒有買進股票的基本條件。這正如一個新生或新進人員一般,什麼都不懂怎能做什麼重大決策呢?其實,個人所遇見絕大多數的投資人都屬於上述這種,總是想透過隨口問一問的方式,讓自己找到投資的理由,甚至找到可以投資的股票,這其實也是大多數虧損賠錢的投資人所常有的投資特質。為什麼這樣的問法大都會帶來虧損的結果呢?理由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當投資人的投資標的或買賣決策乃是透過這樣輕忽的過程來決定,那麼就無法有著堅實的信心,一有個什麼風吹草動或市場小道消息,就會做出相反的投資決策來,而且更扯的是會來回作上幾次,亦即在短期間裡先買後賣又再買再賣。由於股票市場的短期反應迅速,因此每當投資人做出追風動作時,總是會出現慢一步的情形,如此又極易被左右挨耳光。 上述的情形其實正是證券分析中,所謂的效率市場假設的活生生例證。當然,證券市場假設有著其理論上的問題,不過用來印證短期投機客的投機操作虧損現象似乎蠻適用的。如果說,這種透過別人口中或媒體報導的資訊就進行買賣的方式,是一種不好又常會造成虧損的投資方式。那麼投資人又要怎樣才好呢?答案是透過自己的仔細分析,而後透過其中清楚的投資決策預測進行投資才是。上述透過別人口中或媒體泛泛報導所進行的短期操作,其問題的關鍵在於缺乏投資信心。因著缺乏投資信心,投資人的信心就會隨時動搖毫無定見。所謂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大概指的就是這種情形吧!因為,如果不買就會心中癢癢的怕喪失掉獲利機會,但買了之後卻又怕產生虧損。 而什麼是靠自己的分析投資呢?乃是依據投資大師以及其一脈相承近百年的投資理念進行分析,而這種分析理念不僅有其理論基礎,更有著近百年的實際績效可供驗證。例如,證券分析一詞乃源自投資大師也是此名詞的發明人──班哲明。葛拉漢,他個人即是專業的基金管理人,擁有著大約年複利19%的長期投資績效記錄。而他的學生當今首富──華倫。巴菲特依據他的恩師理論加以改進,發展出本專欄常提到的投資觀念,並在過去五十多年中創下年複利約25%的世界紀錄。當然,運用這些投資大師的理論並不一定能獲取相同的投資成果,但要在過去20年台灣前一千大企業每年總體平均每股盈餘1.5元以及每年15%平均營收成長率的整體經營績效中,獲取15%的年投資複利卻不是太困難的一件事。因為,這只不過是獲取市場平均報酬率而已,而有著投資大師觀念的加持則會變得更容易。 然而,單單擁有著投資大師正確的投資觀念,並無法立即進行實際投資分析。那麼讀者或投資人又要如何進行分析呢?答案是充分運用各券商的研究資料。台灣券商經過這十幾年的合併與成長,領導券商已經有著跟外資研究部門相同的研究架構,即使缺乏國際性的股票比較資訊,但對於台灣上市股票卻有著極大的本土分析優勢。這樣一加一減使得台灣領導券商的研究報告並不會遜於外資研究報告太多,所差的只在於缺乏將正確的投資觀念運用於其中而已(未來有空再跟讀者們多談點)。而讀者只要在幾個領導券商(諸如,元大、中信)開戶,就可輕鬆又免費得到其研究部門的珍貴個股研究報告。而讀者只要先擁有著投資大師的正確投資觀念,再加上手上有著數份相關個股的研究報告(同一券商同一股票常擁有著不同月別或年別的研究報告數份)。只要多多研究分析比較,自可輕鬆從中得到可實際運作的投資分析結論來。不過,切記!切記!除非先擁有著堅定又堅實的投資觀念,否則這些研究報告並無法帶給讀者好的投資成果,恰如該等券商的眾多研究分析人員一般。 事實上,只要運用這些好又免費的研究報告,並加上自己對於該個股的了解與興趣,那麼自能如同巴菲特一般,在看似世界經濟崩盤的現在,勇敢而大膽的買進績優股票,並坐等未來美好的獲利。所以,請從現在開始,不要再用聽來的消息買股票,而是本著正確的投資觀念,運用免費的研究報告透過仔細的分析,從而在產生絕大投資信心下才買進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