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太聰明?
2013/06/15 07:16:24瀏覽982|回應0|推薦16

一時之間想不起來最近在哪裡聽到這樣一句話:「台灣人的優勢是很聰明,缺點則是『太』聰明!」真的蠻有道理的,譬如日本文化中有一股力量是各行各業中都有很多人願意堅守岡位,鑽研熟練自身應有的技術,最終變成某某達人,並以此自豪滿足。台灣人則好像只要自身能力條件到一定程度,或只是擁有一點機會時,就太積極的想變現為可以計算的名與利。

我自己是屬於害怕高處不勝寒的類型,讀大學與博碩士時,比較不會積極算計如何可以快點畢業,我總覺得只要學夠了該學的東西,做夠了應有的績效,自己覺得自己像個博碩士時,老師與制度都不會虧待我,自然會給我一個學位的。我比較怕的反而是如果我還不夠格卻拿到學位,之後常常會受到質疑與挑戰的尷尬壓力。

所以我還真的大學讀五年,博士讀六年,從來都沒比別人快,但是沒有壓力,因為拿到學位之後從來就不擔心接受專業的挑戰。所以現在常聽到同仁鼓勵學生考研究所時會說:「台首大的學歷不怎麼樣,但是如果你能考個『好』學校的研究所,以後就不一樣了!」聽起來總是覺得怪怪的?是研究所的名號決定你的能力?還是相反?

甚至回到考高中大學時我的想法也差不多,只會想我的能力夠不夠讀明星高中?或頂尖大學?我想只要自己真的有那個實力,即使考到差一點的學校,也不會改變我的實際價值。也因此,我大考是從來不緊張失常的!該去哪就去哪,極少意外。人生很長,現在回頭看,我當年是不是讀了建中台大,真的沒有太大的差異,人的價值多半還是建立於你日常生活逐步累積的能力與能量。

所以有此感觸是因為擔任院長之後常常需要參與老師們的評鑑審查工作,開始很清楚的看到部分老師過於積極爭取績效的各種動作。在自己單純當老師時,同事之間彼此應對都是溫文儒雅,自我評鑑或提出升等時都是各自進行,看不出誰會走偏鋒積極爭取績效,現在則看得很清楚!

譬如某老師其實日常教學不太積極,但是卻「著作等身」論文多到不行!仔細一看又幾乎完全與授課專長不相關,且重複性很高,申請升等也因此被外審委員打回票,但是他依舊年年準備大批資料繼續申請升等!據他的說法是外審教授可以每次不同,總會輪到願意讓他通過的人,好像把升等當作是買樂透,而且提升等是他的應有「權益」。但是他每提一次就必須搞一大堆審查會,系院校人事室都得為他動員一次,真是不堪其擾。

今年另有兩位老師申請升等,因為知道升等必須有SCI的潛規則,沒有SCI外審絕對是不過的,多數老師沒有個兩三篇SCI論文基本上都是自動不提出申請的。但是這兩位都完全沒有SCI等級著作,卻還是要提升等,據說去年直接被前院長退回,今年條件未變,他們還是沒有SCI但是再提一次,似乎想看看闖一關算一關。

中一位真的搞笑了!居然將submitted,就是只有投稿SCI期刊,但未被審查接受的論文也列為升等著作!這種列法當然SCI要幾篇就有幾篇囉!即使我不認同SCI的潛規則,這種違反學術慣例的案子當然還是必須檔下了。其實提出去也只是被更高層飭回還要處分的,事實上稍早有一位教授就是因為想衝論文數量,一稿多投,然後拿這些重複的著作想升等,升不成就算了,還被教育部指示,因為違反學術倫理,必須進行處分!

這些狀況歷歷在目,這些老師真的以為有機會混得過去嗎?我想他們都知道機會不大,但是太想贏了!升等後的名利差距太誘人,實在是忍不住吧?希望大家都可以夠「聰明」就好,但不要「太」聰明了吧?

如前所述,我比較喜歡日本的達人文化,雖然較高的職級收入與地位好一點,但是如果我其實不夠格,不能勝任有餘受到肯定,我寧願做個游刃有餘的助理教授,也不願意強做較高的職級,自己壓力很大,還飽受批評忌妒。享受自己的實質生活內容應該才是幸福的主要指標,客觀的輸贏高下其實沒這麼重要的。不然想到我的高中同學朱立倫都做到新北市市長了,連行政院長與台南市長據說也都是我的同屆高中同學,要我怎麼能贏過他們呢?輸贏高下是別人看的,珍惜自己的生活內容與品質才是人生的快樂之源啊!尤其是已經足夠溫飽的教授族群,實在不必如此扭曲自己的價值觀。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776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