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假設有最好與最標準答案的教育注定失敗
2017/10/04 05:06:12瀏覽839|回應0|推薦4

芬蘭教學革命:上課短、放假長且沒考試 卻培育高成就學生

這是很諷刺升學主義理念的一個報導吧?不「用功」讀書「成績」卻更好?我不想評論這是不是「最好」的教學方式,但是我很確定我們自以為是,假設我們知道該學甚麼東西?學甚麼東西「最好」?的教學理念註定會失敗

世界本來就是一直動態在改變的,現在因為科技文明的飛躍進步,更是天翻地覆的不斷改變!生活方式與工作種類內容都不斷變化,十年後還有沒有店員?甚至醫生?人還需不需要手握方向盤開車?大學各科系在教的各個專業職業領域還會不會存在?即使存在,為了未來發展,需要認真學的課程內容真的是像課綱說得一樣嗎?「大人」們其實沒有這麼知道具體應該學習的內容。

我的看法是:既然我們都沒這麼確定,就不要花太多時間爭辯誰對誰錯?更不要強迫孩子學習太多我們根本不知道有沒有用處的知識,試問有幾個中年人還記得中學學過的基礎數學與世界地理呢?挪威的首都你還記得是哪裡嗎?有了網路我們真的還需要記憶那麼多知識嗎?學生真正需要學習的其實跟我們大人一樣,就是每天上班與生活過程中,隨時可以思考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我們大人其實是被迫要應變遷就現實的,因為讀書時代老師學校塑造給我們看的世界不是這樣的!那個世界非常穩定美好,當教授、醫生、律師、工程師一定很棒!當麵包師或店員一定很悲慘!只要你努力學好一種專業,就一定可以快樂逍遙一生一世,我們已經知道這不是事實,譬如遇到少子化,連教授工作都變得不穩定沒尊嚴了!前人可能是無意的「欺騙」了我們,我們還要「故意」的欺騙下一代嗎?

我覺得我們的教育問題不是在制度該如何變革?而是觀念上我們要不要拋棄虛假的「我知道」心態承認自己無知不是不作為,而是更積極面對現實,更主動的帶學生與孩子學習一定要會的能力!就是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態度與能力!這些教學內容很難出考題,很難用來評價誰可以唸建中?

教育的目的是讓更多人變得更好更能在未來世界活得好?還是分辨出誰才是該進建中台大的人?讀了建中台大就是人生終點終極目標嗎?所以我看到大家在爭辯考招方式時,總覺得真正的誤人子弟就是這樣了!我也不知道怎麼考招會最公平?但是我知道即使公平也沒有意義,考上甚麼學校意義也不大!高中畢業到業界找到需要學習的東西,找到可以教你的前輩,可能比讀台大找知名教授教你更有出息!

除了未來我們其實不能確定之外,還必須認知到,即使同一個時期,世界對大家是一樣的,但哪個工作最好?哪種學習方式對你最有效?其實也「一定」不會一樣的!賺錢只是一個指標,社會地位也只是一個指標,任何時候這個世界都是多元的,適合你的未必適合他人,別人成功的模式未必可以讓你成功,這通常不是你學習模仿不到位,而是你和他的條件與環境不會完全一樣,沒有公式可依循的!

很可怕嗎?如果你覺得可怕不安,其實你的日常生活就是這樣的!你去市場買菜都會意外遇到菜價暴漲,開車去某處也會因為別人車禍塞車害你遲到,現實世界任何事都是這樣亂糟糟的,我們要學習的最重要本事就是隨時保持清醒,保持警覺,善於也樂於面對不同的問題開始思考解決方式。

回到前面報導的芬蘭式專題教育方式,不正是嘗試將問題解決的經驗帶進學校嗎?既然學生與孩子最終要進入真實世界活幾十年,學校當然就是讓他們更快更有效學習如何順利在這個亂糟糟,而且未來可能更亂更不一樣的世界活得很好的場所!

這個能力其實比多數人認為的「基礎課程」可能更重要,因為所謂的基礎課程就是我們已經確定且熟悉的科學知識,其實任何時候在中年甚至老年再上網或上學校補課都來得及,會不會處理真實世界的問題?則是從沒畢業到一輩子都要隨時用到的能力!如何教呢?老師只要多給機會與陪伴學生思考就差不多了,你不夠聰明就教學生如何找資源,找專家,這不難的!而且絕對會比死K(定型化知識)有用也有意義多了!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10872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