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28 14:09:46瀏覽686|回應0|推薦2 | |
中國網友有些慣用語法,有時候也滿有趣的。啥事件都喜歡冠上個「門」,據說是來自於「水門」案,或是「羅生門」。通常用於一些情色方面,像是艷照門、摸乳門等兒童不宜的,當然也有很民生的項目,像是iPhone 4的「菊花門」: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0/10/20/iphone-4-xx-photo-albums/
除了啥都來個門之外,社會上也喜歡分類個「後」,例如80後、90後。把中國採用的西元紀年扣掉1911,或是大概減十,就變成我們講的七年級、八年級的。而西洋人怎麼說呢? 他們比較精細的用拓樸學來計算「世代」。
當初我在閱讀勞倫斯•克里寇夫&史考特•柏恩斯所著的「世代風暴:人口老化即將引爆新經濟危機」,也是作者掛保證,這麼看似複雜的題目裡,只有一條數學公式: 未來世代的負擔(A) = 政府支出現值(C) +官方債務(D) + 隱性債務(V)- 當前世代的稅負現值(T) - 政府金融資產的價值(H)
不過今天輕鬆一下,先不來算美國這筆帳。這個南華大學社科院長的讀書心得,講述台灣的問題更嚴重,在此先僅供參考,我們先舉幾個點來嚇嚇大家,以後再從日本這個老人國講回來,會更加完整: 估計如果維持現有公教退休制度,50 年後退休金虧損將達 8兆元,除非退輔基金能夠重新調整,否則軍人(2018 年)、教育人員(2029 年)、公務員(2035 年)都將領不到退休金。 產業外移、貧富差距增大、失業率增高(尤其是中高齡失業)、老年安養問題逐漸浮現,未來的社會問題,遠比當前想像的要更複雜。 http://www.ireading.cc/review/review.aspx?rid=48894
我們來看看台灣的網友怎麼定義四到七年級的: 「哀愁五六七」失落世代六年級(一) http://cityranger.pixnet.net/blog/post/20807920 「哀愁五六七」K金世代五年級(二) http://cityranger.pixnet.net/blog/post/20808230 「哀愁五六七」3D世代七年級(三) http://cityranger.pixnet.net/blog/post/20808478 最後是: 「哀愁五六七」可惡的蛋白質世代四年級(四) http://cityranger.pixnet.net/blog/post/20808790
作者提到世代的臉譜,受到時代的影響產生差異,四五年級在戰後展開的成長期占據位子,老的那代認為成長是直線性的,也因為年紀的關係,逐次佔據著較高階的資源,影響力也遞減到五年級後段的「系統風險」(中年結構性失業)。 六年級是機會偏少的一群(時代跟前世代的作用),七年級則更少,但相對的七年級是四五年級的後代,很大的部分也是這些世代的(親系)直接作用,而將壓力轉換為逃避等等...
相較於跟西洋的世代分類: 沉默世代、戰後嬰兒潮跟X世代與次世代,時間剛好也有重疊: http://www.slideshare.net/jasonlaipmp/how2-b-the-employee-ur-company-cant-live-without-chap2
也就是說,戰後嬰兒潮(四五年級)不像沉默世代一樣經歷戰爭跟蕭條的記憶,在高速成長期認為世間的資源取之不盡,也歷經歲月的成長占據了資源,反過來把這些「時代經驗」以為必然之演進,而想要複製給下一代(直升機父母)。
而X世代(五年級到六年級)已經面臨全球經濟洗牌,傳統以勞動力增長的亞洲模式產生瓶頸,歐美也產生消費老化跟全球化中產階級消失。
請注意,中產階級在全球化的弱化,代表傳統的就業模式無效化產生,所以X世代產生機會喪失,變得徬徨跟消沉。而戰後嬰兒潮世代又因為生存年齡提高,產生沒有退休的機制,或是退休之後要把重擔交給機會更少的世代負擔。
次世代的七年級生之後就更不用說,其實他們知道機會的減少問題,但由於亞洲親子體系的管教方式,撫養比教育子代獨立精神更高(尤其少子化的寶貝效應)。讓七年級得以延後面對世代的挑戰,這些還是回到吃老本的問題。
總而言之,這篇只是個針對世代經濟問題的探討開端,但這也是今後全球經濟體系的大哉問,我們稍「後」再來探「門」。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