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20 19:38:01瀏覽1961|回應5|推薦51 | |
上週末做了好多事。知道暫時不必搬家,終於買了一張自己的書桌。 雖然是自己組裝的夾板便宜貨,但廠商很貼心地附贈了一個叫做「PORTA-BOOK」的塑膠架,讓我可以把書、電腦立起來使用。最近聽說好幾個朋友因為經常低頭打電腦,得了「頸椎凸出」,這小架子來得正是時候。 然後我們又去看了第二次電影,最新一集007。這次沒去華納威秀,在離西班牙廣場不遠的「人民廣場」,找到一家也經常播放原音電影的METROPOLITAN戲院。 售票小姐英文挺流利,給我第一印象很好。付了十四歐元,反覆端詳票卷,我跟P先生卻很狐疑,「我們座位在哪?」 「自由入座喔!」售票小姐揮手示意我們快去排隊。 距離開場剩十五分鐘,門口等候人數不多,我們挑到後排中間的理想位置。 「還好看英文電影的人不多,不然不劃位很令人緊張。」我話剛說完,黑壓壓人影魚貫湧入,戲院裡此起彼落道地英國腔、美國腔,五分鐘內,連前三排位置都爆滿。 「哇塞,全羅馬講英文的人都來這裡了吧!」忽然有種身在美國的錯覺。 「我們可能是全場聽懂最少的一對。」P先生打趣。 不過事實上,義大利「原音電影」(original version),單純是指未配上義文發音,電影內出現其他外語,也是原音播出,不會熱心替你翻成英文。 因此像007這樣一部橫跨義大利、海地、波利維亞等多國拍攝的影片,偶爾自然也會蹦出義文、法文、西文。此時,觀眾就得「各憑本事」了。看到劇中義文情節,身邊小男孩直覺用義文回應「DIO!(天啊)」,背景暗插西班牙文笑料,整排只有P先生一個人哈哈傻笑。 我身邊小男孩是流利的英義雙聲帶,母親則只講英文。他跟母親對話總是刻意用英文,但電影出現緊張刺激畫面,小男孩脫口說的都是義文。 「大概是美國小孩從小來義大利唸書吧?」P先生猜。 「聽口音很像。但他問電影片頭那個女神手上拿什麼,媽媽告訴他是火炬TORCH,他聽不懂。」我說。 「Well,那他應該不是美國人。」P先生調侃。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火炬女神LOGO,讓人很難不聯想到紐約地標「自由女神」。更何況這火炬女神的LOGO,1924年最早設計還披著美國國旗呢。 不過,也正如曾用以影射「美國精神」的火炬女神LOGO改披藍袍,甚至1989年整個哥倫比亞影業賣給日本公司SONY。活在移民社會,一句「鄉關何處」,可能是最難回答的問題。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