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黃帝內經: 痰
2009/09/14 06:18:51瀏覽1503|回應0|推薦58
黃帝內經云:
太陰在泉 濕淫所勝 民病飲積
太陰司天 濕淫所勝 則沉陰且布
歲土太過 雨濕流行 甚則飲發中滿
太陰之復 濕變乃舉 體重中滿 食飲不化
陰氣上厥 胸中不便 飲發於中 咳喘有聲
諸痙強直 積飲 痞膈中滿 霍亂吐下
體重腫 肉如泥 按之不起 皆屬於濕
*此是太陰濕土 乃脾胃之氣為病也

稠濁者為痰 為火燥 清稀者為飲 為寒濕

痰有五: 曰風痰 曰濕痰 曰食痰 曰熱痰 曰酒痰是也
風痰-多帶涎沫 因形寒飲冷 或成癱瘓奇證
或因感風而發 或因風熱拂鬱而致 則痰清白
濕痰-因停飲不散而成 多倦怠軟弱 或面浮腹脹
熱痰-為火盛制金 飲食辛辣 重濃褥所致 多煩熱 咳吐頗難 間有口乾
酒痰-因浩飲所得 飲酒過多 不得消導 次日又吐 漸成反胃
食痰-多成痞塊癖滿 因濃味炙爆過多 及脾虛所致

為七情久鬱而致者亦有矣
驚痰-發則心痛 或為癲疾恐怖

人之血氣流行 無一息之間斷 才有壅滯 津液凝積 鬱而成熱 痰遂生焉
因證而觀痰 則火之變出也 未有痰病而不因火而成者也

痰清白 久則黃濁 清白稀薄漬於上 黃濁稠粘凝於下

咳而易出者 清而白 咳而難出者 黃濁結滯也

若咯唾日久 濕熱所鬱 上下凝結 皆無清白者也
甚至帶血 血敗則黑痰 為關格異病 人所不識
又清白者氣味淡 久之漸成惡味 酸鹹腥臭 焦苦不一 總是濕熱為源

眼皮及眼下必如灰煙黑色 病痰也

眼堂黑而面頰赤者 熱痰也

心下煩滿 口乾思冷凍飲料 大便秘結 小便赤
久必生風 或眩運耳鳴眼花 多虛證

眼黑而行步呻吟 舉動注骨者 入骨痰也
其證骨髓痛 眼面俱黑 四肢冷痺 屈伸不能 此風濕也

眼黑而氣短 心驚恐 痰之為物 隨氣升降 無處不到是也 氣痰也

痰飲 有因氣脈閉塞 津液不通 水飲停留 結成痰者
有胃氣虛弱 不能營運水穀成痰者
有因酒後飲水停滯於脾成痰者
有風寒濕邪入脾 相搏成痰者
此證之所感不同 難以類舉

今脾胃為倉廩以納谷 因脾弱而不能營運 致氣血失於滋養
故不周流 氣道壅滯 中焦不能腐谷 遂停滯為痰 為飲
變則為寒 為熱 為喘 為嗽 為嘔吐 為反胃
為腫滿 為眩運 為風癇 為噯氣 為吞酸嘈雜
為嗝噎 為怔忡 為疼痛之類 不可盡狀 皆痰之變而病
其源出於脾濕不流 水穀津液停滯之所致也

臂不能動是痰 凡人手臂 或動不得 或骨節遍身疼痛 坐臥不安 此痰入骨也
有人香港腳病久 骨節痛 與香港腳藥不愈 此痰病也
嘈雜是痰 凡人胸膈一時如火烘炙 似痛非痛 忽然飢甚 人呼為心刺 此火動其痰也
眩運是痰 頭目眩運 眼前黑暗 如坐舟車欲吐者 痰也

煩躁是痰 凡人似熱非熱 似寒非寒 似病無病
坐臥不寧 心中焦躁 欲哭欲叫者 痰病也
審其人之虛實 從痰治之立愈

顛狂是痰 凡人忽然發狂 語言錯亂 棄衣登高 此痰病也
痰在膈上 使人顛狂或健忘

顛僕是痰 凡人卒然跌倒 不省人事 痰病也 雖氣虛治痰為先

中風不語是痰 雖曰中風 亦以治痰為先

小兒驚風是痰

婦人驚痰最多 十有八九
蓋因產後 因乳孩兒 因月事方行 驚因虛而入 結而成塊者 為驚痰
或常有一塊在腹 如身孕 轉動跳躍 痛不可忍者是也

治痰經脈: 肺經/大腸經 脾經/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袪熱袪濕穴:
五臟五輸穴: 滎(火穴) 輸/俞(土穴)
手太陰肺經- 魚際(滎) 太淵(輸/俞)
手厥陰心包經- 勞宮(滎) 大陵(輸/俞)
足太陰脾經- 大都(滎) 太白(輸/俞)
六腑五輸穴: 經(火穴) 合(土穴)
手陽明大腸經- 陽溪(經) 曲池(合)
手少陽三焦經- 支溝(經) 天井(合)
足陽明胃經- 解溪(經) 三里(合)
火穴可袪熱邪體質 土穴可袪濕邪體質


來源: 黃帝內經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qoub&aid=326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