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黃帝內經: 腎/膀胱病症狀
2010/01/13 05:49:35瀏覽2681|回應0|推薦55
腎者 精神之舍 性命之根 外通於耳
男以閉精 女以包血 與膀胱為表裡 足少陰太陽是其經也
腎氣絕 則不盡其天命而死也 王於冬

腎主冬 少陰太陽主治 其日壬癸(冬天) 腎苦燥
急食辛以潤之 開腠理 致津液通氣也

病在腎 愈在春 春不愈 甚於長夏 長夏不死 持於秋
起於冬 禁犯焠(ㄘㄨㄟˋ)埃(ㄞ應是火字旁)熱食 溫炙衣
*焠埃熱食: 火烤的食物

腎病者 愈在甲乙(春天) 甲乙不愈 甚於戊己(長夏)
戊己不死 持於庚辛(秋天) 起於壬癸(冬天)

腎(水)病者 夜半慧(舒坦) 四季甚(嚴重) 下晡(下午)靜(平靜)
*四季: 又叫四季土(土剋水) 四季之末月(二 五 八 十一 等月)

腎欲堅 急食苦以堅之 用苦補之 鹹瀉之

腎病者 腹大 脛(小腿)腫 喘咳 身重 寢(睡時)汗出 憎(怕)風
虛則胸中痛 大腹(臍上)小腹(臍下)痛 清厥(清冷氣逆) 意不樂
取其經 少陰(腎經) 太陽(膀胱經)血(經脈)者

腎色黑 宜食辛 黃黍 雞肉 桃 蔥皆辛

腎足少陰之脈:
是動則病飢不欲食 面如漆柴(黑色) 咳唾則有血 喝喝(氣喘聲)而喘
坐而欲起 目茫茫如無所見 心如懸若飢狀
氣不足則善恐 心惕惕如人將捕之 是為骨厥
*骨厥: 腎主骨 經脈所經之處會出現症狀
是主腎所生病者 口熱 舌乾 咽腫 上氣
嗌乾及痛 煩心 心痛 黃疸 腸澼(瀉狀)
脊 股內後廉痛 痿厥(下肢軟弱氣逆) 嗜臥 足下熱而痛
*股內後廉: 大腿內側後邊
為此諸病 盛則瀉之 虛則補 熱則疾之
寒則留之 陷下則灸之 不盛不虛 以經取之
灸則強食生肉 緩帶披髮 大杖重履而步
盛者 寸口大再倍於人迎 虛者 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在寸口和人迎兩個穴位量脈博 比較脈博數 即知是盛是虛
*寸口: 把脈的穴 腕後橫紋處
*人迎: 穴名屬胃經在喉頭旁
足少陰氣絕 則骨枯
少陰者 冬脈也 伏行而濡骨髓者也 故骨不濡 則肉不能著也
骨肉不相親 則肉軟卻 肉軟卻 故齒長而垢 發無澤
發無澤者 骨先死 戊篤己死 土勝水也

足少陰之別(絡):
名曰大鐘 其病氣逆則煩悶 實則閉癃 虛則腰痛 取之所別者也
*大鐘穴: 腎經之絡穴
中醫云:久病入絡
黃帝內經云:實者必見 虛者必下
視之不見 求之上下 人經不同 絡脈異所別也
(人若有病 絡穴是有異樣 可以查到的)

足少陰之筋:
其病足下轉筋 及所過而結者皆痛及轉筋
病在此者 主癎(癲癇)瘈(抽經)及痙(痙攣僵直)
在外者不能俯 在內者不能仰
故陽病者 腰反折不能俯 陰病者不能仰
治在燔針劫刺 以知為數 以痛為輸
在內者熨引飲藥,此筋折扭 扭發數甚者死不治 名曰仲秋痺也
*以痛為輸: 根據痛的部位來定位 即"痛點穴"
*痛點取穴法: 不是我發明的 是黃帝內經說的 只是我用白話字說它



腎虛:
論曰腎主水 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
若腎氣虛弱 則足少陰之經不利 故其證腰背酸痛
小便滑利 臍腹痛 耳鳴 四肢逆冷 骨枯髓寒
足脛力劣 不能久立 故曰診左手尺中神門以後陰脈虛者
為少陰經病 令心悶下重 足腫不可按 蓋足少陰腎之經也

腎實:
論曰足少陰腎之經 其氣實為有 則舌燥咽腫 上氣嗌幹
咳喘汗出 腰背強急 體重內熱 小便黃赤 腰脊引痛 足脛腫滿
此由足少陰經實 或為邪濕所加 故有是證 治宜瀉之

腎寒:
論曰腎寒者足脛微弱 腰重少腹脹滿 氣上搶心 痛引脅下是也
此由腎臟虛弱 陽氣不足 為寒氣所中 元臟不和而成 故名腎寒

腎脹:
論曰腎脹之病 腹滿引背央央然 腰髀痛者是也
蓋腎主腰腳 其經屬足少陰 與足太陽為表裡 腎經所過
抵少腹通膀胱經支內 過髀樞循髀外 是動則病髀不可以曲
今寒氣積於腎經 不得宣通 故氣留滯而為脹

腎著:
論曰腎著之病 形如水狀 其人不渴 小便自利 飲食如故
惟身體及腹重如帶數千錢 腰以下冷 如坐水中 蓋腎經虛弱
外受風冷 內有水濕 風水相搏 內著於腎 故成此病
或有作勞汗出 衣裡冷濕 久久得之者 以濕氣著而不去 故名腎著也

解:
論曰冬脈太過 則令人解 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 夫腎為作強之官
精為一身之本 所以運動形體者也 一或受邪 則腎實而精不運
故有脊脈痛 少氣不欲言之證 名曰解者 解有解緩之義
則疑於寒亦疑於熱 疑於壯亦疑於弱 不可必之辭 診其尺脈緩而澀者 解也

喑俳:
論曰內經謂內奪而厥 則為喑俳 此腎虛也 喑俳之狀
舌喑不能語 足廢不為用 蓋腎脈俠舌本 腎氣內奪
氣厥不至舌本 故不能語而為喑 腎脈循陰股循內聯踝
入足下 腎氣不順 故足廢而為俳

厥逆頭痛:
論曰厥逆頭痛者 頭痛齒亦痛 數歲不已是也 蓋腦為髓海
系於頭 齒為骨餘 屬於腎 因犯大寒 寒氣內著骨髓
髓以腦為主 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也

腎藏風冷氣:
論曰腎藏風冷氣者 臍腹脹滿疼痛是也 由腎氣不足
內生陰寒 風邪冷氣 客於腎經 攻於下焦
蘊積臍腹之間 故連少腹脹滿而疼痛也

腎臟風毒流注腰腳:
論曰腎臟風毒流注腰腳 其狀腰腳沉重 筋脈拘急
或作寒熱 或為疼痛 或發瘡瘍是也 蓋腎主腰腳
風邪客於腎經 久而不去 風毒流注 發於下部 故變腳弱之證

腎臟積冷氣攻心腹疼痛:
論曰腎藏積冷氣攻心腹疼痛者 腎虛冷之氣 久積於內
陽氣不足 其經厥逆 上幹心絡 與正氣交擊 故令心腹疼痛也

腎藏虛冷氣攻腹脅疼痛脹滿:
論曰腎藏虛者 陽氣不足也 陽氣不足 則陰氣多
陰氣多則營衛不得和流 氣脈不能通暢 故使水谷不化
胃氣虛弱 令人腹脅脹滿 甚則疼痛也

腎臟虛損陽氣痿弱:
論曰腎臟虛損陽氣痿弱者 由嗜欲不節 勞傷腎氣
精血耗竭 腑臟虛損 血氣不能充養故也

腎臟虛損骨痿羸瘦:
論曰腎臟虛損 骨痿羸瘦者 蓋骨屬於腎 腎若虛損
則髓竭骨枯 陽氣既衰 身體無以滋養
所以骨痿 肌膚損削而形羸瘦也
經曰骨者髓之府 不能久立
行則振掉 骨將憊矣 此之謂也

腎虛多唾:
論曰水飲非升降不能傳導 非陽氣不能銷鑠 腎虛多唾者
緣腎藏不足 陽氣虛微 而又陰寒凝 停滯於胸膈之間
不能銷鑠水飲 上溢於齒牙 故喜唾也

骨虛實:
論曰腎生骨髓 骨髓者 腎氣之餘 其氣虛 則骨弱酸疼
倦而無力 其氣實 則骨熱苦煩 津液內燥 當隨證以治之

髓虛實:
論曰骨髓之病 應肝膽 若其腑臟有病 皆從髓生 熱則應臟
寒則應腑 故髓虛者 腦痛不安 身常清栗
髓實者 身體煩躁 勇悍驚熱 當隨證以治之






膀胱足太陽之脈:
是動則病 沖頭痛(頭重而痛) 目似脫 項(頸部)如拔 脊痛 腰似折
髀(股關節)不可以曲 膕(膝蓋後部)如結 踹(小腿肚)如裂 是為踝厥
是主筋所生病者 痔 瘧 狂 癲疾 頭囪項痛
目黃 淚出 鼽衄 項 背 腰 尻(尾椎骨部)
膕踹 腳皆痛 小趾不用
為此諸病 盛則瀉之 虛則補之 熱則疾之
寒則留之 陷下則灸之 不盛不虛 以經取之
盛者 人迎大再倍於寸口 虛者 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足太陽之別(絡):
名曰飛揚 實則鼽窒(鼻塞) 頭背痛 虛則鼽衄(鼻血) 取之所別也

足太陽之筋:
其病小趾支跟腫痛 膕攣 脊反折 項筋急 肩不舉
腋支缺盆中紐痛 不可左右搖 治在燔針劫刺
以知為數 以痛為輸 名曰仲春痺也

胞痺:
論曰胞痺者 少腹膀胱 按之內痛 若沃以湯
澀於小便 上為清涕 夫膀胱為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氣化則能出矣 今風寒濕邪氣 客於胞中 則氣閉不能化出
故胞滿而水道不通 其證少腹膀胱 按之內痛 若沃以湯
澀於小便 以足太陽經不得下流 故熱而痛也 上為清涕
以足太陽經 其直行者 從巔入絡腦 腦氣下灌 出於鼻竅 則為清涕矣

胞轉:
論曰胞受水液 氣未傳行 則少腹滿脹 或飽食用力
或因合陰陽 令胞屈闢 小便不下 遂致胞轉
其候水道不通 少腹急痛 煩悶汗出 氣道奔迫
甚者乃至於死 宜速治之治胞轉臍下急滿 或因霍亂而得

膀胱虛冷:
論曰膀胱者津液之府也 氣化則能出矣 其氣不足則虛
虛則寒氣乘之 致津液滑利 不能制約 其證小便利多
小腹痛甚 項背腰尻痛 內經曰膀胱不約為遺溺者以此治膀胱虛冷 小便頻數
*遺溺: 尿失禁

膀胱實熱:
論曰膀胱者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氣化則能出矣
其氣有餘則實 實則熱氣留之
故壅閼而不通 其內證胞閉不得小便 煩滿而躁
其外證體熱 腰中痛 頭眩是也 內經曰膀胱不利為癃者以此
*癃: 尿不出來




來源: 黃帝內經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qoub&aid=3472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