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黃帝內經: 咳嗽
2009/08/04 06:32:53瀏覽1290|回應0|推薦65
黃帝問曰: 肺之令人咳 何也
岐伯對曰: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非獨肺也

黃帝問曰: 願聞其狀
岐伯對曰:
皮毛者 肺之合也 皮毛先受邪氣 邪氣以從其合也
其寒飲食人胃 從肺脈上至於肺 則肺寒
肺寒則外內合邪 因而客之 則為肺咳

五臟各以其時受病 非其時 各傳以與之

人與天地相參 故五臟各以治時 感於寒則受病 微則為咳 甚者為泄為痛

乘秋則肺先受邪 乘春則肝先受之 乘夏則心先受之
乘至陰(長夏)則脾先受之 乘冬則腎先受之

黃帝問曰: 何以異之
岐伯對曰:
肺咳之狀 咳而喘息有音 甚則唾血
心咳之狀 咳則心痛 喉中介介如梗狀 甚則咽腫 喉痺
肝咳之狀 咳則兩脇下痛 甚則不可以轉 轉則兩胠(ㄑㄩ腋下)下滿
脾咳之狀 咳則右胠下痛 陰陰引肩背 甚則不可以動 動則咳劇
腎咳之狀 咳則腰背相引而痛 甚則咳涎

黃帝問曰: 六腑之咳奈何 安所受病
岐伯對曰:
五臟之久咳 乃移於六腑
脾咳不已 則胃受之 胃咳之狀 咳而嘔 嘔甚則長蟲出
肝咳不已 則膽受之 膽咳之狀 咳嘔膽汁
肺咳不已 則大腸受之 大腸咳狀 咳而遺矢(屎)
心咳不已 則小腸受之 小腸咳狀 咳而失氣 氣與咳俱失
腎咳不已 則膀胱受之 膀胱咳狀 咳而遺溺(尿)
久咳不已 則三焦受之 三焦咳狀 咳而腹滿 不欲食飲
此皆聚於胃 關於肺 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 氣逆也

黃帝問曰: 治之奈何
岐伯對曰: 治臟者治其"俞" 治腑者治其"合" 浮腫者治其"經"

*五輸穴
手太陰肺經-太淵(輸/俞) 經渠(經) 尺澤(合)
手陽明大腸經-三間(輸/俞) 陽溪(經) 曲池(合)
足陽明胃經- 陷谷(輸/俞) 解溪(經) 三里(合)
足太陰脾經- 太白(輸/俞) 商丘(經) 陰陵泉(合)
手少陰心經- 神門(輸/俞) 靈道(經) 少海(合)
手少陽小腸經- 後溪(輸/俞) 陽谷(經) 小海(合)
足太陽膀胱經- 束骨(輸/俞) 崑崙(經) 委中(合)
足少陰腎經- 太溪(輸/俞) 復溜(經) 陰谷(合)
手厥陰心包經- 大陵(輸/俞) 間使(經) 曲澤(合)
手少陽三焦經- 中渚(輸/俞) 支溝(經) 天井(合)
足少陽膽經- 臨泣(輸/俞) 陽輔(經) 陽陵泉(合)
足厥陰肝經- 太沖(輸/俞) 中封(經) 曲泉(合)

"經"(屬金穴)主喘咳寒熱(多用於感冒)(中醫云:初病入經)
多用於循經遠道作為配穴
用於發燒 喘 咳嗽


請用痛點取穴法:
是在經脈上尋找"痛點穴"
然後在"痛點穴"上壓揉直到痛感消除
但是一定要在"同一個經脈上"去尋找
"每一個點"都是要經過壓揉的過程
你才能找到"痛點穴"
當你找到"痛點穴"時
只要壓揉它直到痛感消除
發病的訊號 就解除了

痛點取穴法的補瀉法:
輕壓-則補 重壓-則瀉
順經絡走向-則補 逆經絡走向-則瀉
順時鐘方向-則補 逆時鐘方向-則瀉

人若有病 所有的"經穴" 或 "阿是穴" 或"奇穴" 的穴位
是會有異樣的 可以查得到的 亦能治療的
*阿是穴: 亦稱天應穴 亦稱不定穴 因為它 不是經穴 亦非奇穴

早睡:養血
睡足:養氣


來源: 黃帝內經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qoub&aid=310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