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故事~和尚的兩塊布
2007/06/19 11:29:59瀏覽319|回應0|推薦0

清海無上師以英文講於美國紐澤西 1992.06.20(影帶編號#257)(轉帖)

 

有一個印度和尚,他本著出家人的精神,將自己完全奉獻給上帝,因此,他全部財產只有一塊用來遮蓋身體的布,以及一個兼具取水、煮東西、裝牛奶等等用途的鍋子。

 

後來鍋蓋不小心弄破了,不過他並沒有再買新的鍋蓋,只是用他身上那塊布的一角來蓋住鍋子,所以每當他坐下時,都會靠近鍋子而坐。於是就有人跟他說:「你為什麼不買個新的鍋蓋呢?」那個和尚說:「我已經發過誓,不管我現在有什麼,絕不再多要了,我只用那些我已經擁有的。」

 

然後問的人說:「你何必那麼固執?一個蓋子不算什麼啊,要不要考慮乾脆買個新鍋子?」那個和尚說:「不!不!現在增加了這個,明天就會再增加別的,就像有一個和尚」然後他便講述了另一個和尚的故事,那是個真實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

 

在印度有個和尚,他經常出去托缽一些東西,他有一條腰巾,用來蓋住他認為應該遮住的地方(大眾笑),這沒什麼問題,他很滿足。他每天出去托缽,得到足夠的食物飽腹後,就回去他的小茅屋打坐,日子過得很愜意。

 

問題是他只有兩塊布,當其中一塊換洗時,他就用另一塊圍在身上,有時他出門時,會把洗好的布晾在屋頂上。結果經常有老鼠跑來將他的布咬成碎片,於是他就得再出去托缽另一塊布。這種事一再地發生,讓那個和尚不知如何是好。

 

鄰居就建議他說:「你不能這樣老是去托缽布啊,為何不養隻貓呢?貓自然會處理老鼠,這樣一來你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否則,有誰能夠像這樣一直供養布給你呢?」經過了多次托缽布的經驗以後,他想:「也好,這個主意還不錯!」於是就決定養隻貓。然後,就有人送給他一隻貓。

 

下一頁

 

現在他養了貓,不過,麻煩更大了,因為他必須出去托缽牛奶給那隻貓喝。於是又有一些好心人來告訴他:「你不能這樣為了這隻貓而得經常出去托缽牛奶和食物啊,只要養一頭牛就好了(師父及大眾笑)。我們是不會介意供養牛奶給你啦,不過,如果還要供養你的貓的話,那就太多了一點。我們當然會給你牛奶,不過其他人就不見得如此,他們不會每天都供養你,到時候你甚至必須將你自己那份牛奶給這隻貓了。不如養頭牛吧!我們有一頭牛可以供養你,這樣一來你要獲取牛奶就很方便了,而且牛奶中的乳清也可以拿來煮菜,一切都會很方便的。」

他們正好有一頭牛可以送給他。在印度,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一頭牛,那些牛到處遊蕩,也許你就剛好捉到一隻,有些是沒有主人的牛、無家可歸的牛。經過再三考慮之後,這個和尚終於接受了這頭牛。不過,現在他必須親自擠牛奶,還得出去托缽一些草給牛吃。因為他是個和尚,除了托缽以外,不知道還能怎麼做,再加上他住在喜馬拉雅山區,附近沒有那麼多牧草,所以他必須為他的牛托缽一些草,還得蓋一間牛舍給牠住。

到目前為止,一切還好。可是後來有人建議他說:「你不能老是去托缽牧草啊,誰會一直供養牧草給你的牛呢?我們會供養你,不過,我們沒有義務也要供養你的貓、牛等等,所以,找個農夫當伙伴或是娶個太太吧!」

現在這個和尚面臨了嚴重的問題,因為他不知道如何種植牧草,因此有個好心人建議他說:「你可以找個農夫當伙伴,或娶個農家女,那麼你就可以進行耕種了。這附近有這麼一大片寬闊的土地可以供你耕作,這樣就有足夠的牧草給你的牛吃,也會有足夠的玉米、小麥等食糧讓你食用。」這個和尚的問題愈來愈嚴重,他只好結婚了,然後他們開墾了一個農場,接著就有小孩了,然後他們必須照顧小孩,還要為小孩找個老師等等,因此,他們的「事業」就愈做愈大。

有一天,這個和尚的師父回來了,他不斷地打聽三年前住在河邊茅屋裡的那個和尚的下落,然而,根本沒有人知道有過這麼一位和尚。經過一番訪查後,他終於找到和尚的農場。最後他了解整個事情的經過,全都只為了一塊多出來的布!如果當時他只有一塊布圍在身上就一切都沒事了,但因為他有兩塊:一塊圍在身上、一塊拿去洗,所以才衍生出後續的一大堆狀況。這是個真實的故事。

這個和尚在他師父回來後感到後悔不已,但他師父已不願再留下來,他告誡和尚:「我囑咐過你要好好修行,我沒叫你去養牛、狗、貓、太太和小孩!」那時候那個和尚已經經營一整個農場,他必須雇用很多農夫,因為有太多農事要做,而且他們一直在擴充、發展,農場已頗具規模了。他放下世俗一切去當和尚,為了擺脫塵世的束縛,過著最簡單的生活,然而,最後卻變成個富翁,成為一個大地主,擁有許多牲口和工人,妻子和小孩!農場愈來愈興隆,於是他整天忙著數鈔票、巡視收成,再也沒時間打坐了,修行的方面便到此為止,「和尚的工作」結束了,他得到另一種工作。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ng0115&aid=1035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