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19 00:56:58瀏覽1249|回應4|推薦46 | |
這張是18年前在紫禁城拍的照片,十年人事幾滄桑,經過十多年後的北京街頭,當日的面貌已難以辦認,但宮中的銅獅,想必仍冷然矗立! 在1908年,當第4屆奧運會在倫敦舉行時,南開中學堂校長張伯苓曾在《天津青年》的一篇題為《競技運動》的文章中,提出三個問題:「中國何時才能派一位選手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派一支隊伍參加奧運會?中國何時才能舉辦一屆奧運會?」在經過了整整一百年之後,這著名的「奧運三問」中最後的一個答案,終於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的開幕式劃下句點。 北京的奧運開幕式,極盡炫麗,其中展現的是一種文化心態,以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積聚,經鴉片戰爭至今百餘年的屈辱,要在奧運開幕那一夜,向全世界宣佈,中華文明的自信,已從新建立起來! 奧運開賽至今,大陸的金牌一直遙遙領先,但每一場賽事,當大陸的運動員面臨決賽時,個個都是一副民族榮辱繫之我身的模樣,敗了固然落淚,嚴然是民族的罪人,而且很多時候勝了也淚流滿面,有點終於為民族爭得出人頭地也的心情,當升起勝利者的國旗及奏起金牌運動員國歌的時候,你可以看到最激動的是中國的選手。 因此可以想見,當大陸女子體操選手程菲,在黃河鋼琴協奏曲雄壯的音樂下失誤,她的心情又豈止是頽喪或懊惱而已,這是歐美的運動員無從體會的。所以大陸的運動員上場比賽,面臨的心理壓力會比其它國家的運動員大,也因而更容易失常。 中國人要重建文化的自信,首先要學習的是平常心,畢竟在競技場上,勝敗乃兵家常事,沒有必要把勝敗上綱至民族榮辱的層次,而使自己承受那不可承受之重的壓力。當然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的競技的勝敗,其實也相當於兩國國力的表現,百年前我們從無法派出一運動員參賽的窘境,到今天主辦奧運賽事,其中的歷程與變化,雖然教人心酸,但總算實現了夢想。 我們了解到今日的中國大陸,雖然平均國民所得仍然不算高,與已開發國家仍有好一段距離,但在總體經濟實力上已是縈縈大國,大國之民,要有大國之風,那種文化的自信與氣度,卻有待更多的淬練! yaduo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