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02 03:06:35瀏覽3502|回應14|推薦24 | |
在台灣如火的夏季,和陳致中有無召妓同樣火熱的話題是,因雲林縣六輕大火,縣長蘇治芬親率民眾在行政院門前下跪事件。在雲林縣治下的台塑六輕發生大火,縣長該不該去下跪?爲什麼去下跪?跪了之後能得到什麼?今後還會不會下跪?什麼樣的政治人物、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最有可能下跪?這是否某種程度上代表了藍綠政治人物不同執政的風格? 蘇治芬作為雲林縣的地方首長、人們的父母官爲什麼會親自率領民眾到行政院門口下跪呢?基本的原因不外有三:其一,不知道自己有權責能夠管到台塑這樣的大公司,原本認為就是應該行政院既各個部會的權責,而各個部會動作不力、救援遲緩。其二,儘管知道督促台塑六輕工安控管屬於自己的權責,但驟然之間發生如此大的的變故,驚慌失措,如果不率領民眾到行政院門口下跪,民眾就會到自己的縣政府門口下跪。順水推舟、轉移矛盾,讓上面幫助解決本屬於自己應該解決的問題。其三,明知是自己的權責,但出於某種原因,平時不方便、不忍心嚴格管理,事態惡化到難以收拾的局面后,不但要推卸責任,還要充分利用自己瀆職造成的惡果,倒打一耙,輕輕一跪不但轉移了自己應負權責而處置不力的焦點,還要一魚兩吃,將之操作成國民黨、馬政府不管人民死活的政治事件。 上述三種原因,如果說蘇治芬及其執政團隊執政這麼多年,連自己有沒有管理台塑六輕的權責都搞不清楚,無疑是對他們的侮辱,況且,他們也有過勒令六輕一些分廠停工,也象徵性地對六輕開罰過。知道六輕該自己管、自己能管是毫無疑問的。但蘇治芬說:不是雲林自己能夠解決的。第一時間,特別是她率領民眾行政院門前一跪,更讓許多人,認為是行政院和各個部會該做的沒有做,這一跪陡然之間就將自己脫離了矛盾的中心。蘇治芬在下跪之前,似乎應該思考和檢討,在六輕問題上,自己縣政府團隊,有哪些該做而沒有做、做了卻沒有做好,以及具體需要各個部會做的,或者自己提請上級協助而沒有獲得滿足的。如果這些都沒有搞清楚,就去下跪,這跪未免太便宜了些、也讓人太齒冷了些。再退一步講,即便自己的權責執行得很好,行政院以及各個部會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民眾沒有和執政高層協調溝通的管道,作為縣長大人,私下要見行政部門高層、甚至直面馬英九彙報六輕調查處置情況,甚至將應該盡責的相關部會高層失職之處,告上一黑狀,豈不是比製造民眾和政府之間的對立更有效,而且符合自己的身份?更有利於民眾問題的解決? 至此可以得出結論,蘇治芬下跪,將行政事務政治化,製造了中央、地方的對立,主動點燃和擴大民眾對政府的敵視,不敢妄斷蘇治芬本人內心有這樣惡毒的算計,但是,評判她明知自己肩負督促、監管六輕工安對地方相關影響的權責,因為平時和六輕關係太好,沒有善盡地方政府的職責,終於釀成今天的大禍。即便如此,也不敢親自下令對六輕提出全面和加重處罰,下跪,不但轉移了自己該管的焦點,也順勢將得罪人的事交給上級來處理,是不是拿了人家的手軟(不僅僅指個人,也包含雲林縣政府是否平時接受台塑資助頗多,而拉不開臉面處理等)。至於操作成政治事件,即便不是蘇治芬的本意,也應該是綠營政治人物習慣思維和行動的慣性所致-------因為他們一貫就是被這麼訓練的。 蘇治芬自己沒有善盡權責(至少沒有完整檢討六輕事件自己做的如何、以及向上級提出具體的要求)而就下跪,將行政事務性問題政治化,絕對不是第一人,也不會是最後一人。陳菊自己意識形態的熱衷,讓達賴、熱比婭問題導致遊客減少等相關問題的發生,陳菊不會檢討自己,卻要怪人家“以商逼政”;郭台銘原先答應投資高雄沒有如期兌現,陳菊團隊不是主動與之溝通檢討為什麼,反而攻擊其吃高雄人的“豆腐”。一方面說,馬政府對南部民眾關注不夠,但另一方面縱容其支持者對前去抬升高雄人氣的馬英九扔雞蛋、潑油漆等等。這種做法更是一種不下跪的下跪。在對待ECFA的問題上,綠營政治人物更是錯亂得利害,一方面把ECFA視為洪水猛獸,將之操作成為馬政府的傾中賣臺,比如,民進黨的縣長張花冠聯名民進黨執政的縣市抵制ECFA;另一方面又唯恐自己治下分攤到的ECFA紅利太少。 綜觀藍綠執政風格,不難發現,藍營政治人物執政,會做不會說-----不是因為說的少,而是說不到點子上或者不能拉下臉皮,硬拗亂扯。在自我宣傳和推銷上,缺少綠營的創意靈動和膽魄(有說是無恥的)。藍營的許多官員像學者,綠營的學者往往像政客,而綠營的政客則像社團領袖;藍營辦事多嫌教條,看似不關心民意,卻常常因為民意而調整自己的既定政策,而讓自己顯得執行力不夠;因為勇於承擔責任,而對自己的錯誤頻頻真誠道歉,致使自己顯得軟弱無力、善良可欺。在同樣的問題上,民進黨錯誤的政策也不會因民意而改變:遠的如,去中國化改名的一系列動作;近的,如反ECFA臆造出的不存在事實而引起的社會的恐慌、焦慮,國會以及街頭暴力等等,綠營人物往往能夠反客為主,避重就輕、轉移矛盾,輕易不會道歉,即便道歉,也十分技巧。許多民眾的印象是,藍營的政治人物花十分力幹實事,卻並不一定能夠能掙到相應的人氣(事情幹的越多越容易出錯);綠營的政治人物一旦當政,實幹有沒有且不說,巧幹一定會很多,人氣不一定就會比藍營的差。五都選舉,人們納悶的是台北、新北市藍綠候選人的民調一直膠著:民眾難道真的會覺得換了一些和扁政府時代沒有任何改變的綠營政治人物執政會更好?也難怪有人擔心:國民黨將經濟和各種體制費力理順搞好,卻敗給善於選舉的民進黨之後,因為其短視和執政能力的問題,花干敗凈之後,再交給藍營;如此循環往復,永無休止(除非民進黨能夠根本改變自己)? 下跪,只應該是無知無識、無力無奈小老百姓的武器,而不應該是被民眾公選出來,善盡自己保護職責的執政者的所為。否則,這樣的下跪的多起來,實際處理問題、承擔責任的人就會少起來。政治人物誰是真心愛民,或者知道怎麼樣才是真正真心愛民,選民在投票時一定要有明確的判斷,否則,到時候即便經常陪著政治人物到處下跪,也無法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馬政府對待這些下跪的地方首長,要厘清各級權責,不能頻開遭脅迫、鬧的孩子有糖吃的惡例;要鼓勵地方和上級同調。對於將習慣事務性問題政治化的人物,其所管轄縣市,出現其該管問題時,第一時間應該發文其加強管理,避免其推卸責任,後續處理,則也應該拋開他們直接和民眾對話,而不是隨之起舞。 畢殿龍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