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16 08:32:17瀏覽1542|回應10|推薦5 | ||||||||
馬英九好像說話又惹麻煩了。難道他講話事先還是沒有講稿或者看一下采訪提綱?還是不喜歡用翻譯?為什麼一定要在這個時候談類似的問題?不明白。所以把2008年10月25日發表在本人城市里的文章也貼在這裡。因為感覺馬英九的智囊團隊要麼建設不夠,要麼信任不夠。希望對改善這些有所參考,也希望真心幫助馬英九的人,也能這樣思考。因為像銀正雄一篇文章里所說的那樣,民眾選擇了馬英九,就應該信任他、鼓勵他,有錯可以更正、有好的建議可以提出來。否則,你還能怎么樣?像民進黨那樣一味的亂,就能夠解決問題? 社會發展到信息型、知識型、民主型和世界一體化的今天,一個國家和地區領導人的智囊幕僚的數量、質量和被重視的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地區決策的質量和速度。因為這些智囊和幕僚要擔負情報信息收集、過濾、建議的功能,承擔著危機初級監控、認定和處理,協調得任務。都說馬英九智囊匱乏,傳言未必是真,但加強這一塊永遠是不會錯的。馬英九一改先前大量縮減資政顧問預算的說法,準備啟動征召非給職的智庫幕僚,國政顧問。以馬英九的個性和臺灣的政治生態,馬英九的需要什麼樣的智囊和幕僚,他需要多少人,這些人用來幹什麼?他的智囊和幕僚應該是個什麼樣的運作程序?作為一個民間人士,我們不妨假想一下,并群策群力予以完善。 從智囊幕僚角度考慮,馬英九身邊應當有三類人馬:一是,情報信息收集過濾的人員。二是宏觀政策研究、制定和評估者,這種研究有別於學院研究,也不同於行政院的資政那樣特據即時的實用性研究(可以和行政院的資政智囊,信息人員資源共享),而是針對臺灣經濟、政治等各個大的方向,從臺灣自身和整個世界範圍內進行審視、做出短中長期的規劃研究。對行政部門的決策進行三個月走勢和各種可能的研究;三是危機處理人才。這些人一定要反應快捷、處理事情果斷、全面,並善於和各界溝通。由這三類人馬,組成相應的小組 信息收集小組 :馬英九每天上班後,辦公桌上,除了有國安簡報以及不定期的黨團、政院匯報等以相關程序送來的公文外,還應當有幕僚從世界各地收集、翻譯的重大新聞信息題目,以及和臺灣相關的新聞的提要;對臺灣內部可能影響政府形象的相關信息、動向和觀點。各類信息分類、分地區編輯,按照馬英九蕭萬長閱讀速度1-2個小時可以看完,他們如對那些信息想做進一步了解,可隨時補充詳細信息。其他更多、更詳細除了提供信息則通過資源共享頻道與其他三組人員共享。信息收集人員,不同於國安渠道,來源主要是公共信息。這部分人數應該是比較多的,至少要熟悉很多種語言,分地區、國家24小時,不間斷收集各類信息。信息收集主要是通過互聯網、電視等媒體。對重要信息,如有需要可通過信息始發地進一步核實。信息收集除了對臺灣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甚至是其他相關的新聞收集之外,還應該關註重點地區時政評論。比如新加坡《聯合早報網》有關臺灣的評論和建議是一個重點參考的渠道,以及收集臺灣社會,主要是媒體對一些重點事件的評價和觀點。以陳雲林來臺為例,媒體上,對其來臺有幾種觀點,他們的擔心是什麼,有什麼建議等。信息收集可分為被動收集和主動收集。評斷信息收集人員工作績效的方法是:是否經常遺漏重大新聞或信息,對這些信息整理的速度和質量;這些信息對決策者和研究者的共享情況、對公眾觀點的收集整理盡管不是硬性指標,但也最見水準。 研究決策小組 :馬英九、蕭萬長的政策研究者除了要對中長期政策決策提供研究支持、儲備決策參考外,還要對政院和黨團的正在和即將執行的一些主要政策、開展的活動的可能影響提供自己的意見,此類研判是被動的;另外還可以針對黨團和政院的政策,從決策者的角度,拿出適當的配合方案:如,針對金融危機,到什麼程度、什麼時候該蕭萬長或馬英九做什麼事、講什麼話。這些研究者不同於學術研究者,要有很強的操作性。提供的決策參考,應該有多種選項,並分析其可能的後果和影響。這些研究者可以是專職,也可以是兼職,由馬英九、蕭萬長等相關決策者主動提供研究課題和研究方向;這些研究人員(資政顧問),也應該按照自己劃分的區域、領域,比如是外交、軍事還是經濟等,或是大陸、日本還是美國等,提出自己的研究課題,由相關決策人按照優先順序勾選。並對這些課題提出出爐的時間、系統整合提出具體的要求。這些研究人員可以專職、兼職結合,除了日常研究和討論外,每個專業小組派出一人,采取就近決策者辦公地點輪班制,以便隨時備詢。 危機處理小組:由數位有實戰經驗和思路開闊以及文筆特好的人士組成,需要有心理學、傳播學和選戰專業和實踐背景。對每天發生的需要或可能發展成最高決策者出面解決的問題、事件進行關註。一旦需要最高決策者出面應該立即拿出幾套方案,並對各種方案的利弊進行分析,並通過小組研究後優先推薦實施那個方案,如果需要對外溝通的,需立即擬出新聞稿或說明稿。對馬英九需要出席的活動,需要提供突發事件和問題的準備,從需要回避和需要顧忌的角度,研判提出建議(這是和馬英九、蕭萬長講稿撰稿人有區別的地方)。如果有講稿,對講稿要從問及處理的角度進行研判。判斷這部分人是否合格,就看反應的速度、處理的力度和最後的效果。林芳郁下臺和葉金川上臺對毒奶粉標準的答復,問題處理的並不理想,應該第一時間有一個統一的發言稿。多一個智慧的講話稿,不但給人信心,也會讓下臺的更有價值,上臺的不至於剛上來就被質疑能力和誠意(見本人有關文章)。危機處理,可分危機預防、危機處理、危機後形象修復。危機處理小組,還應該肩負對復雜問題督促有關部會提出因應方案的責任。如,假如陳聰明有問題,就需要查看司法部,有沒有讓陳聰明回避的方案(《陳聰明“三聚氰胺”若超標,馬政府有N種方法將其“下架”》);如果特偵組將來辦案屬於雷聲大、雨點小的表演性辦案。結果出爐後,司法部能夠拿出什麼樣的方案能夠安撫民眾?危機小組,要對這些方案,進行研判,並從總統府的角度進行補充和升級,並提出必要時,最高層需要出面因應的各項準備。依照馬英九的性格各種危機處理策略,最好都測算到實施的具體時間,以便讓決策者迅速做出決斷。 中國大陸在鄧小平之前,領導人屬於魅力型領導,民眾對領導人個人崇拜的程度越高,領導人的決策無論對錯,都可能很快、最大程度地被執行,文化大革命就是這樣產生的。那時的決策,往往從屬於個別強勢領導人的意誌,對智庫人士更有點想葉公好龍。很多政策明顯帶有領導人性格的印痕。現在胡錦濤之所以很多決策都被世界各國所稱道,就是有一個十分有效的智囊幕僚團隊,而且他信任他們、從善如流。領導人的個性盡管可以決定政策實施的風格,但好的智囊和幕僚卻可以讓政策制定得更正確、推行得更有效。馬英九重新重視智庫資政,並且不為酬傭的思路是對的。馬英九應該領悟到,前朝貪腐太厲害,矯枉過正不宜太急、太快。水至清則無魚。世界上能夠達到聖人的畢竟是少數,如果新政府一下和舊政府反差太大,而人又不能夠換掉,很可能被有些人消極怠工。對貪腐不低頭,是對的,但沒有必要一下子提升到節省到吃便當、涼人情。臺灣盡管民主社會許多年了,但很多人骨子裏還是中國文化的傳統,從行政心理學的角度,總統不能夠做得太小家子氣了,社會上經常說:看那人沒有個官樣。官樣,是有很深的學問的。讓人尊重甚至有點點個人崇拜對執政不是壞事,特別是對增加信心有利。治理一個臺灣要比治理一個臺北市難得太多了。各個政府都有自己系統而科學的架構,馬政府的幕僚和智囊機構遠超過此,不是我們這些民間人士所能夠想象的。閑來無事寫這篇文章,來作為聚集大家智慧引子,也迎合一下本城市《台海民間智囊》的名稱。(畢殿龍) 遴選工作,當然是要設計或找出執政實際中的一些課題,讓研究者和危機處理目標人選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甚至要拿出整個小組的運作規劃。在和現行智囊機構的方案進行比對,并檢驗效果后確定。資料收集,則容易一些,每天先編輯一些資信,看其對材料的把握、觀點的提煉情況,做出優劣判斷。 附錄:政府補貼大學生下中南部鄉村助農擴大內需等活動方案 對象是在校大學生或沒有工作的大學生到中南部開展下鄉助農(和中小企業)實踐志願者活動。 形式,幾人一組,發錢給學生,由學生到當地百姓家裡繳納食宿費用,幫助農民和小企業,體驗基層、增進和中南部民眾的文化、教育交流,縮小南北差距,鍛煉學生能力,緩解就業壓力,宣導政府政策。 事前參加者和愿意接待志願者的家庭、鄉鎮里所先要報名。由政府統一對參加者提供文化、宣傳等綜合培訓。 試驗幾期,如果成功,可以邀請大陸學生由台灣學生陪同,繼續鄉村基層體驗活動。名利雙收,擴大內需,強似阿扁到處愚弄南部民眾。南部民眾文化教育越發展,越能夠辨別是非,不再會輕易上當受騙。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