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20 02:36:59瀏覽1435|回應0|推薦8 | |
日前(8月19日),臺灣政治大學特聘教授童振源在臺灣媒體《中國時報》發表文章分析臺灣兩岸服貿協議為何遲遲不能通過的原因並善意地給出三個認為可以讓服貿協議可以通過的藥方。因為將服貿協議不過的總體原因歸結為大陸對臺灣讓利不夠、配合不足,立論的基礎錯誤,所給的藥方治療功效也就可想而知。臺灣兩岸服貿協議不過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有沒有迅速通過的特效藥呢?
童教授分析,兩岸服貿協議經過1年多的朝野爭論,臺灣民眾反對《兩岸服貿協議》者的比例仍多於支持者。藍綠支持者對於《兩岸服貿協議》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藍綠陣營難以在此議題取得共識。特別是,大部分的臺灣民眾認為《兩岸服貿協議》對於臺灣的經濟與政治利益皆是弊大於利。這樣的民意基礎是《兩岸服貿協議》遲遲無法在立法院通過的根本原因。
在臺灣尚沒有看到讓人信服的民調說,「大部分民眾認為《兩岸服貿協議》對於臺灣的經濟與政治利益皆是弊大於利」。
童教授是由街頭鬧事反對服貿的人比上街頭支持者的人數多、議會無法通過得出的結論,還是另有資訊來源不得而知。散見在童教授的三個藥方中的判斷,童教授顯然是在認為,服貿協議不能通過是大陸應該有更多的體諒、讓利和配合。
童教授所給出的藥方是:
第一,大陸應從互惠互利的角度思考臺灣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體制,則臺灣內部支持兩岸經濟開放幅度擴大的力量也會更大。同時,大陸應該支持臺灣互補參加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TPP)第二,臺灣以金門為自由經濟特區,促進全球商品、服務、資金、人員與資訊在金門自由流通。第三,以公民投票作為臺灣內部化解《兩岸服貿協議》爭議的方式。
筆者認為,童教授所謂的三個藥方恐怕沒有一個是有實質性的和可操作性的。總體看三個藥方的基礎是需要大陸做配合和讓利。而沒有觸及到問題的實質所在:
其一,大陸支持先行台灣加入東亞或環太平洋經濟體和服貿協定之間的順序就錯了。兩岸正是要先簽訂服貿協定來應對其他經濟體的衝擊,以規避由此衍生的系列經濟政治問題。讓大陸先行支持參加TPP等經濟組織,比通過服貿協議的難度更大。而且退一步講,即便台灣那些協議和組織能夠通過或簽訂,阻礙臺灣通過服貿協議的因素仍然存在,也仍然無法獲得反對者的認同。
其二,服貿協議之所以在臺灣不過,問題的根源在於藍營和執政者正面宣導不足、而綠營負面宣導引起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焦慮超出了實際簽訂該協議後可能出現的負面效應本身太多。倒是認同童振源教授第一點分析:ECFA發揮的效益沒有符合預期,這讓簽訂服貿協定的急迫性降低,給負面操作提供了更多的口實。但這不表示大陸讓利不夠或植入了經濟戰的木馬。ECFA沒有發揮更大的作用並非這個架構不好,就像一條設計時速為300公里的鐵路,機車和鐵路沒有問題,而是開車和負責調度的人的能力決定了這條鐵路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現在不要說開火車和負責調度的人的能力的確存在部分不足,再加上坐車和不坐車的人,別有用心地說,這鐵路和機車設計製造和負責開車和調度的人都存在很大的問題,讓坐車的人不敢坐車,而開車的人則更是首鼠兩端、謹小慎微,無法將火車的運輸能力發揮到盡可能大。
即便童教授認為目前臺灣反對服貿協議的人佔有更大比例的數據是真的,這樣的人數構成和服貿協議的內容本身並沒有太大關系,因為即便學運上街頭明確反對服貿協議的人,對服貿協議的具體內容也不是很清楚,為反對而反對是某些政黨或別有用心的人才會有的態度,更多的人,不發表意見並不表示反對或贊同。反對的人與其說是對服貿協議內容本身不放心,不如說是對執政者不放心或故意裝出不放心。
沒有讓更多的人像學運反對服貿協議那樣明確站出來支持該協議,並非大陸讓利不夠。事實是和當初ECFA簽訂前一樣,大陸讓利太多會被認為要木馬屠城、是統戰沒安好心,如果稍微講究一點對等,則認為臺灣無法抵禦衝擊。其實童教授所謂的加入TPP等經濟組織,所面需要簽訂的條款更苛刻,對臺灣相關產業的衝擊比兩岸服貿協議的衝擊也更大。而至於童教授的臺灣全部民眾投票表決通過,這看似最公平的做法,反而不是民主代議制的常態。服貿協議不過,相信不是反對者的人數佔據大多數,而是反對者的動作製造的聲勢太大而已。聲音大並不代表人數最多。按照臺灣議事制度,設若民進黨在議會不是用佔據主席臺等非常手段,杯葛議事,服貿協議並非不能過。
忽略臺灣藍綠惡鬥是服貿協定不過的最大因素,以及由此擴大的民眾對服貿協議簽訂的焦慮的事實,就無法找到迅速促使兩岸服貿協議迅速通過的良方。藍綠惡鬥不但不能讓兩岸服貿協議獲得迅速通過,主政者提出的其他一些提升臺灣競爭力比如自貿區等多種方案,不也是同樣在議會空轉?這些怎麼都無法再怪到大陸頭上。
至於在金門離島先行先試的設想更是倒退、缺少自信和沒有任何意義的做法。
筆者認為,臺灣當局即便不能全面消除民進黨負面宣導帶給民眾對簽訂兩岸服貿協議帶來的諸多疑慮,但至少可以讓民眾認識到,即便ECFA沒有發揮原來預想的作用,但不簽訂對臺灣的損害更大。尤其是,ECFA至少沒有像綠營政治人物當初宣導的那樣是洪水猛獸。
以此類推,最有效的或最快的化解臺灣民眾對兩岸服貿協議疑慮的方式是:既然無法準確預測該協議為臺灣產業帶來多大的利益,但至少可以做到危機控管,不妨先通過該協議,實際執行中如果發現對臺灣發展不利,臺灣可以隨時單方面提出修訂或終止。台灣有這樣的能力,也相信大陸不會因此翻臉的。這至少不會像陳水扁當初逢中必反措施臺灣很多發展的機遇。這樣至少可以讓支持服貿協議的人,沒有錯失良機,也讓反對者沒有繼續恫嚇民眾或自己嚇自己的理由。但無論如何,不從臺灣執政者本身和藍綠惡鬥的政治生態反求諸己,儘管藍綠都不得罪,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甚至會衍生更多的問題。
儘管童振源教授沒有給出化解反服貿的良方,但積極的探索,善意的建議總是應該肯定和提倡的方向。
畢殿龍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