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悼偶像金庸
2018/11/03 22:42:07瀏覽1014|回應0|推薦2

余第一次讀金庸小說是1972年6月底。剛剛考完中二年終考試,八姨(家母有9兄弟姐妹)知道余喜歡讀課外書,借了一套倚天屠龍記給余。當年是28册,每册約80頁,除封面外,內裡沒有插圖,全是文字。
午飯後,就坐在書桌開始閱讀。還記得60年代看過由張瑛飾演張翠山,白燕飾演殷素素,石堅飾演謝遜的粵語片,不過電影到張翠山夫婦雙雙自殺告終。原來小說的主角是他們的兒子張無忌,故事主軸才開始。相信所有第一次讀金庸小說的人都會像余一樣,以極速閱讀緊追情節發展。晚飯後,又坐回書桌挑燈夜讀,直至凌晨4、5點,情節略為緩慢處,頂不住睏,上床小睡。生理時鐘大概7點醒來,匆匆洗漱,早餐拿到書桌上吃,繼續埋頭苦讀。到下午4、5點已把整套書看完,不計寢食所浪費了的時間,不用24小時看了28册。
這個暑假及往後的一個學年,就是沉溺於金庸及其他小說,亦是5年中學裡成績最差的一年。在大會堂圖書館(昔非今比,圖書館寥寥可數,不像今天總有一家在附近),古龍及梁羽生的小說有機會斷斷續續的借得到。金庸小說則非常困難,與志同道合的同學放學後到灣仔譚臣道的森記租來看,還有類似月票制度。電視劇播出煙雨濛蒙,也租瓊瑤原著小說看了。反正有租書月票,有點名氣的作家而森記有的都租過來讀:劉以鬯、楊天成、黃思聘、南宮博、瓊瑤、伊達、衛斯理...。不管老師在課堂教什麼,余都是垂頭在看放在腿上的小說。古人說得好:書中自有顏如玉、黃金屋!拍得多好的電視劇或電影(好萊塢也不例外),一定難望原著之項背。一年間,金庸14本小說最先看完,就是沒看當時尚未成册出版的鹿鼎記。梁羽生及古龍,也看了不少。
讀好書,尤其是讀金庸小說,不由得不欣賞黃偉文寫的歡樂今宵歌詞:『最愛的書,末了那一章,沒翻開的勇氣』。全套14本看完,惘然若失!
在80年代中期一次過買齊了金庸15本大作的修訂版,也是首次讀鹿鼎記。但最喜歡的天龍八部已是第5次拜讀,倚天屠龍及笑傲江湖也是第4次。這鼎足而三的任何一套,余也毫無保留向任何喜歡閱讀而未接觸過武俠小說的朋友至誠推介。
每當告訴朋友,這幾套讀了4、5次,總是有人表示不解。其實跟繞樑三日的好歌百聽不厭一樣。每一次讀都比上一次讀得慢,第一次追情節,一小時可讀近百頁,讀第4次每小時僅讀約廿頁。名雖為武俠小說,當第二次或以上再讀的,余相信多數讀者對武打的描述多是匆匆掠過,對情的落筆才是最吸引人。即使是男人,靜下來放縱自己的讀,「塞上牛羊空許約」,同樣會讀到悲不自勝、熱淚盈眶。
金庸學問淵博,書中屢多提及的中國歷史、地理,佛學、中醫、哲學,均拓闊了余的視野。對方方面面的思考與了解亦是越讀越慢原因之一。再者,單是欣賞查先生平實的文筆與遣詞用字,已是一種享受。
這幾天,談論查先生的文章及視頻在各種媒體鋪天蓋地,有說及第一任妻子棄他而去,也有說他名成利就時拋下糟糠。聯想到倚天屠龍記裡張無忌要在四個對他情深義重的美人中要作抉擇的苦惱,張無忌所處的是男人烏托邦的時代,就是不了解為何金庸竟會以現今一夫一妻的思維來為難憂柔寡斷的張無忌,莫非是作者自身的寫照?
在第四次讀天龍八部時湊巧看了西片『十誡』,突然頓悟,喬峰就是摩西。猶太(契丹)人出生在埃及(宋朝)人家庭,後來身世揭露,回歸本族且成為民族英雄。後來看到金庸在訪問中也說出這橋段是出於舊約出埃及記。
少年不知天高地厚,自命頭號金庸迷,慨嘆會考沒設金學一科,剝奪了余展示一技之長的平台。事隔四十多年,香港仍然沒有金學。但坊間金學評論書籍汗牛充棟,其中不乏佳作,例如潘國森、陳墨。
僅以查先生登峰造極之作,『有情皆孽,無人不冤』的天龍八部五十回回目,查先生所填5首詞牌作結。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ingwanlilu&aid=119252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