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力行植林慈善基金會與義工
2024/09/24 22:52:18瀏覽181|回應0|推薦4

序言
力行植林慈善基金會主席囑咐余呈交一篇文章介紹基金會各項義工工作之概況,誠惶誠恐,勉力一試。

做義工緣起
2011
年春天,先嚴因末期癌症入住九龍法國醫院。病房樓層大堂有報紙雜誌供探訪者閱讀,其中一本是力行植林慈善基金創會紀念刊,介紹謝士恒醫生以一己的能力及財力,在其先輩梅縣故鄉,買樹苗、雇工人挖坑,數年後把原本被村民砍到光禿禿的多座山丘,重新變為樹林。乾涸的荒山出現泉眼,泉水潺潺流出,給村民提供食水和灌溉水。說來輕鬆容易,其實最艱難的,是謝士恒醫生在接獲其鄉親因缺水的求助,要找出為什麼山泉會乾涸。讀完該刊後,余深深佩服謝醫生“授人以漁”的善行創舉。適逢余的同學賀澤烽醫生在法國醫院做完手術,來探望先嚴,余把剛剛讀過的故事告訴賀醫生,原來謝醫生在生前曾經與賀醫生一起合作做手術,賀醫生亦有參與力行植林慈善基金會的工作。大概一年後,余已退休,賀醫生問是否有興趣當力行的義工。未幾,到基金會會址,由主席面試,獲接納。20125月第一次參與在陽山縣的白內障手術期義工活動,迄今已經四、五十次。值得一提,賀澤烽醫生跟謝士恒醫生一樣,是低調到隱形的大善長,力行是他支持眾多慈善機構之一。

力行服務範疇
基金會以“植林”命名,上一段也介紹了力行正式成立前,已故謝士恒醫生及其遺孀(現在力行的主席)在梅縣植林造水的事蹟。力行成立早期,植林是其服務主力。梅縣的成功,很快好事傳千里,廣東清遠市陽山縣的東山鄉透過梅縣接觸謝醫生,謝氏伉儷接著在東山複製了梅縣的善行,並且規模更大(可參閱拙文 https://classic-blog.udn.com/xingwanlilu/164492007)

之後謝士恒醫生應邀到山西省陽曲縣高村鄉王文嶺村,嘗試用他特別的方法在乾旱的黃土高原植林。力行成立後;董事會的莊厚明醫生,鄧錫英醫生,關永光醫生亦身體力行到山西省陽曲縣和石樓縣四江村植林,以改善生態環境。
在梅縣成功恢復乾涸山泉水流後,丙村鎮幹部陳希烈發覺謝醫生是個有求必應的善長。於是告訴他白內障是村民很普遍的致盲眼疾,患者生活不能自理,負累家人,造成貧窮。謝醫生從善如流,組織眼科醫生為村民免費更換晶體,使村民恢復視力及勞動力。很快這善行在包括陽山縣東山鄉在內的清遠市下轄眾多偏遠貧困縣複製。
上文提及的陽山縣東山鄉,多年來位列廣東省四大窮鄉。因土質屬石灰岩,不利耕種,赤貧村民為數不少。因此,力行每年初冬在東山鄉辦“關懷送暖”活動。
另一不同性質活動則是在梅縣每年夏季辦的“扶殘助學”。
第五類活動是暑期組織香港的大學生與內地中小學生進行英語交流。

下面簡述一下,余參與上述五類項目的部分義工活動。

植林
力行在廣東省及山西省各兩個植林項目,已完成數年到逾廿年。
植林工作在選定範圍完成後,餘下的責任就是聘用護林員。在廣東省的兩個專案,力行設立了基地,由主席定期坐鎮。在山西王文嶺的已交付當地負責。目前只有山西四江村的專案,需要力行董事帶領義工定期到訪。主要是支付薪金給護林員,以及查看近十年種植仍然在生長中不同品種的樹林。余在2014-2017四次參與這項力行義工最遠及交通時間最長的活動。一般要從深圳或廣州機場飛往太原,然後包車去石樓縣,單程是一整天。植林是非常有學問的工作,力行得到著名學者詹志勇教授及李焯芬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原副校長)擔任顧問,余亦有幸得以聆聽教益,增廣見聞。在國內合作單位包括國家林業局及山西省林業局。植林工作一般可分為生態林及經濟林,後者在山西省包括種植棗樹(下圖)



免費白內障手術

扶貧復明”白內障手術自在梅縣開始後,迅速成為力行主力慈善項目。分為下鄉篩查階段,及手術階段(一般在縣城進行)。參與的義工要自己負責來回香港及服務縣城的交通費用,包括直通巴或火車,在偏遠的地方還要合資包麵包車前往,以及住宿的費用。一般來說,篩查階段到各鄉鎮,鎮政府會招待義工及醫療隊的午飯及晚飯,義工自費吃早餐。而在手術階段,一日三餐都是義工自費,唯最後一晚,縣政府/殘聯會請吃晚飯。篩查的作用乃揀選最值得幫助的患者,即是失明程度高(由醫療隊檢測)及最貧窮(由民政辦在鄉鎮查核是否低保或五保戶)。在鄉鎮篩查義診,一來求診者不用舟車勞頓,二來驗眼之余也替鄉民驗血糖、量度血壓。手術階段之術前檢查包括心電圖、胸透及抽血檢驗。義工工作包括派籌、維持排隊秩序、登記、帶領/扶助患者到醫院不同部門檢查等等。多年來,這項服務名為【扶貧復明】,現在可能國家公佈已全民脫貧,服務改稱【助困復明】。



關懷送暖
東山村前稱東山鄉,卅多年前被廣東省政府列為省內四大窮鄉 ,此後成為歷任省委書記差不多例必到訪的地方。一來因為天然環境差劣,二來跟隨國內急劇農民工進城的大趨勢,東山常住居民數目由以前萬多人,2012年跌至千餘人,所以由鄉降格為村。留下來的,老弱殘占比例之高,可謂不忍卒睹!正基於以上兩個原因,東山成為力行多年來主要服務對象。65歲以上長者、殘疾及困難戶,可獲20斤大米、1.8公升食油、棉被或棉衣(間有毛衣和外套)及一些糕餅。

山區地廣人稀且很多小村落車路不能直達,雖然派送點約20處,但受助者散佈在逾40不同村落,部分長者說由家到派送點一程要步行逾40分鐘,更有夫婦倆其一身體不適,另一人把兩份物資拿回去。想像一下一個七、八十歲矮小老人要運送幾十公斤走幾公里的崎嶇山路,在香港的城市人角度真是匪夷所思。他們均『裝備精良』: 擔挑、繩索、大袋。看見他們老當益壯、自強不息,令人欣慰。但也見到人性灰暗的一面。力行在東山服務多年,派送手法極具彈性亦富人情味。卻有兩個中年人拿著老人的身份證托詞老人行動不便著其代為領取,幸虧我們知道該兩個老人原本的村落離派送點不太遠便說可代為送往,那兩人見不得逞悻悻然走了。更多的是,聽老人們說兒女在外打工留下孫輩給他們照顧而竟又不給或給不夠家用!感受最深刻是一個很矮小的婆婆,她住的地方離車路只幾百米,余替她把物資拿回去。原來她無依無靠,鄰居收容她住在豬欄其中一格!這次500受助人中之大部分每年只從力行獲得物資一次,但小部分歸入“特困戶”的卻獲經常化的資助。而特困戶中卻有相當部分屬於中青代在村外且不給家用者,義工團隊在閒聊中也有討論資助會否變相鼓勵他們不負責任呢?但眼見老人既要下田又要照顧稚齡孫輩,能不惻然?

值得一提的是義工中包括港大-中大兩醫學院學生合辦之服務組織『醫·心』之成員。,有部分日期非學校假期,更要犧牲上課。精神誠可嘉!再者,義工入住之眼科中心 之設施在當地雖是最好的,畢竟與香港相去甚遠。用踎廁、淋浴水力微弱、沒有供暖,淩晨室溫低於10。幾天內醫學生與義工合力把6千多公斤之物資先由儲物室搬上貨車,其後又從車卸下派給受助人。醫學生既吃得苦又要體力勞動,改變了余對嬌生慣養所謂90後港孩的觀感。
2012年底,余參加過數次這感受最深之活動,也見到領物資的老人急劇下降,相信是子女接到工作城鎮居住。另方面,政府對貧困戶都提供了各方面的幫助,故瘟疫後力行決定停止此專案。

義工者誰
力行可能知名度不高,運作規模也不大,卻不需要費神搞籌款。一來靠口碑,二來有鐵杆粉絲長期支持。力行各項慈善活動的人力,全部是由義工執行。甚至機構的行政、文書、簿記,乃至網站的運作,都是義工負責。義工可分為四類。上面提過香港兩家醫學院合辦的服務組織『醫·心』派出的醫學生是第一類。第二類是『永義(香港)有限公司』的各級員工。永義是香港一家很成功的醫療用品供應商,其老闆馮先生非常有善心,力行是永義支持之慈善機構其中一家。永義員工參與力行的義工服務,由公司負責員工的交通、住宿、膳食等所有費用,而且服務期間當作正常上班,不需要員工請假來做義工。第三類是一般在職者,來做義工需要使用本身的假期。不是每次義工服務都有此類義工。第四類義工是退休者,在各項服務中往往占百分七十或以上。自2012年起,余參與力行義工服務次數已記不清,大概50次左右。四類義工都接觸過,相信全都認識(或至少知道)曾經當過力行義工的人而參加。大家都認同力行“零行政成本”的運作模式,知道善長的捐款一分一毫都全部到受助人身上,所以都願意自己出資來做義工。熱誠既無可置疑,也互相感染。見到受助者歡天喜地回家,各義工同樣高興。因此,力行各項服務的義工名額是僧少粥多,想做的人往往多過需要的崗位,獲得編配,有幸運的感覺。

後記
原來是香港城市文藝雙月刊知道力行的有意義工作而向基金會索稿,本文有幸刊登在20248月底出版之城市文藝雜誌第13154-56頁。


( 在地生活大陸港澳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ingwanlilu&aid=181096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