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止橋@梅子林
2023/05/23 22:29:41瀏覽1140|回應0|推薦6

06/05/23 第一次參加無止橋義工

無止橋是主要在國內貧困地區建橋修路的慈善組織。近年參加了由原居民及几個非牟利NGO(包括香港大学、中文大学)荔枝窩附近的梅子林村復育項目。村中现存最大的屋,用作展览,稱為『故事館』。

不知年代的問路石,左右分别竖写着:左边荔枝窝、右边梅子林。

左圖是229月復修中的故事館,山是芬箕托。右圖是村前空地,上世紀中葉的兒童游樂設施~擒鋼架。市區公園、學校里都有。今天只能在新界偏遠的廢棄村落見到
種有作物的田,每一排作物的兩旁有排灌的溝。是日上午的任務是填平一幅村后高處的梯田里的溝。工程由一名資深導師勝哥耐心教導帶領。首先是把梯田上方已大多枯死的藤蔓剪除移走,然后把原本藤蔓及野草覆蓋的土坡削到垂直,把鋤削出來的泥土填平田溝。老朽四十多年前,在荷蘭的花種出口工廠做過百多天暑期工,工作尚算勤奮,工廠老板自家花園的一名花王放假,曾被派去當了几天花王助手。第一次操作wheelbarrow時,推行不几步就翻倒,好不狼狽。并不是不夠力,而是傳統的wheelbarrow只有一個轆,平衡的技巧很高。以為有點經驗,重操故業。原來梅子林的wheelbarrow卻有兩個轆,不會左右翻倒,但在凹凸不平的地上推行,是相當費勁的。

勝哥之后教導男義工用鏟背用力拍打倒在溝里的泥土,使地面平坦,跟学打球一样,力度角度與速度均不易拿捏!衡工量值計,勝哥一個抵得過四個業義工。

平整后的梯田,將鋪上木平台,用作營地。

梅子林村民熱情招待
這次活動由無止橋行政總Ken李錦雄先生率一名職員親自帶領。之前發給義工的指引,說現場只有飲用水供應,要自備午餐。此前無止橋曾搬運到場一批 pallet(物流打板)并打造成輕便卻堅固的枱凳,并搭建了帳篷。上午剛好工作了兩小時,完成平整一幅梯田。Ken帶大家到這有蓋的“戶外餐廳”坐下吃自攜午餐。老朽剛吃完面包,准備吃蘋果之際,村長曾先生很熱情走過來,說請大家與村民一起午飯!首先是喝海底椰,每人分量有兩三碗。然后上了一大肉、一大齋及一大碗青菜。這天弄食物給廿多人吃的,是曾經移民英帝開餐館近年回流香港的大嬸。廚房就緊鄰戶外餐廳。
在下午工作完畢,村民又讓大家免費選擇飲品,很多人都飲懷舊的沙示。臨離開前,村民又請大家吃西瓜。與村長攀談,原來他因為升讀中學,才舉家搬離梅子林村,是半世紀前。全村原本只十六、七戶人家,皆姓曾,祖輩兩百多年前移居到此。曾村長還熱情地拿了老朽手機,在村口主動自拍張合照(上面第一張相片左邊是村長)。僅在此再次多謝村長及當日在場的村民,熱情款待。

上圖李錦雄總於故事舘門口合照。下右圖暫時重建最漂亮的房子。

構建模擬古道
香港仍保留不少古道,廣爲人知的包括連接元朗荃灣之元荃古道、東涌大澳之東澳古道、慈雲山沙田之慈沙古道...等等。除了後者相當部分保留原貌之外,很多古道現已徒具虛名。元荃古道很大部分舖上紅毛泥石屎,甚至弄至像星級酒店的園林步道。傳統古道其實是用有大平面之天然大石,依隨坡度,旁邊輔以小石固定,又或鑿去凸出部分,以利平衡。

午飯後,由勝哥講解及帶領,先從村的某處荒地搬運3塊大石到不夠100公尺外。勝哥很幽默的說:先搬運“發泡膠”。相對輕的兩塊都肯定逾百公斤,每塊由4個男人各抓住網的一角。最大的相信逾150kg,由6個男人(包括故事舘的阿Ray)分執網的兩邊。準備構建模擬古道之處早前已量度及拉了綫。然後勝哥根據剛剛描述的原則,用了一小時砌了古道三級。

無止橋安排義工坐船往返馬料水~荔枝窩,步行往返荔枝窩~梅子林,每程約1.5km。坐船既舒服又可欣赏吐露港、赤門海峽、印洲塘,美麗景色,誠然是不錯的選項。離開荔枝窩的船開15:30,義工隊15點前要起步落碼頭,限制了工作時間。

2014年的故事舘及原汁原味的擒鋼架

但老朽喜欢行山。沒跟隊坐船,自行到烏蛟騰上亞媽笏、分水凹落梅子林。以前脚程建,提氣疾走不用一小时。歳月不饒人,现在老態畢,上坡衝不起,下山石级膝痛泥坡则怕跣,僅约5km,總爬升200m,走了70分鐘。慢了25%!原本烏蛟騰村路盡頭有一可泊約廿車的停車場,是不同路線很方便的起步點。后來該處改為275R巴士延伸路線總站,方便公眾,本是好事。但巴士只在星期日服务,星期一至六没有巴士,但停车位却没有了!這是做官的人,典型的表现,徒呼奈何!

此義工不彼義工也
很多大機都曾派出大隊義工參與郊野公園植林活動。以老朽經驗,植林的絕大部分工作是由大機聘用工人在機領導及義工隊到場前已事先做好。義工只把已到位的樹苗放入工人最費勁挖掘的窿內,然后把工人挖堆砌在窿旁的泥土掩蓋樹苗的根。純粹是公關騷。這類義工竟然也可計算服務時數。
是次無止橋活動则迥然不同,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動。身體力行做實事,是非常有意義的義務工作。午飯時與部分義工傾偈,知道其中4個就讀於不同大學,其中一個更是港漂。把4人中任何3人的年齡加起來,也比老朽小。無止橋“旨在鼓勵香港和內地年輕人共同運用可持續發展理念,親身義務參與鄉郊地區建設”。老朽带同一个刚到花甲之年的朋友參加,是很幸運的機遇。

點擊上文相片可觀看原圖

( 在地生活大陸港澳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ingwanlilu&aid=179220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