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學班同學會」畢業功課
2025/01/28 16:29:24瀏覽349|回應0|推薦2

二零二四年初,在報上看到「佛學班同學會」佛學進修班招生。上去報名,原來主要是給之前該會佛學初階班畢業生報讀。告訴對方,之前曾先後在慈山寺、定覺法師、法相學會,聽過基礎班;獲接納。與之前的相比,「佛學班同學會」對學生有要求,包括上課出席律(在門口點名)75%及要寫一篇文章。上課七個月之後,老師出了三條題目,明言可獲得分數與題目有關。余選擇了中等難度的題目。二零二五年一月四日,舉行初階班及進修班聯合畢業禮。老師派卷時說,初階班呈交之文章強差人意,進修班則水平頗高。兩個班各有冠亞季軍及一個優異獎,余的文章老師給了個B+評分。可說喜出望外,因為在文裡已坦率承認不明白,佛教重要教義之無我,與一般輪迴的關係。

現把拙文列於下,懇請大家指教。

生死輪迴之觀念 張偉麟 學號 四十三

世上一切從何而來? 人死後往哪去? 這兩條題目與人類存在歷史同樣久遠,也是所有宗教之起源。

老師出的題目是生死輪迴觀。生死輪迴觀這概念起源於印度教。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沒有之一。可追溯到Aryans于四千年前遷移到南亞次大陸(即印度),比西方一神論始祖Abraham早約二百年。印度教其後在印度衍生出三個重要的宗教。分別是佛教、耆那教、錫克教。這些統稱為印度系宗教,與本來的印度教有相同的三條中心教義: 業(Karma)、輪迴(saṃsāra)、解脫(Moksa,在佛教也稱為涅槃 Nirvana)。這三者之間關係,可說緊密糾結,而這三個中心思想的中心,就是輪迴。

文首提及人死後往哪去的問題,哲學界及宗教界主要有三種看法。其一是唯物主義的斷滅見,人死如燈滅,死就是絕對的終結。其二是恆常觀,這是一神論宗教的中心思想,人死祇是肉身的終結,而人是有永恆不滅的靈魂。一神論對靈魂及對時間的觀念,可以射箭比喻,到達箭靶是造物主的終極大審判。其三就是源出於印度系宗教(包括佛教)的輪迴說。相對於射箭,輪迴可用車輛比喻。佛教傳來中國已差不多兩千年,早已與人文風俗融為一體。通俗的『前世唔修』,到文雅的『緣定三生』,佛教的生死輪迴深入民心,毋庸多贅。

老師既然把人人掛在口邊,淺白易明的生死輪迴觀作為考題,為求合格,後學唯有搜尋資料,鑽鑽牛角尖。遠在佛教傳到歐洲之前,西方人已經有投胎轉世的概念,英文名詞曰re-incarnation。一個名為星雲大師全集的網站裡,有一篇文章https://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17777,說希臘哲學暨數學大家Pythagoras,可能是受到其老師影響,提倡的輪迴說與印度教的高度吻合,亦流傳到其後之柏拉圖及蘇格拉底的傳世著作裡。甚至出現在《舊約》與《新約》聖經中。羅馬帝國Constantine 大帝,在把天主教立為國教的同時,下令把聖經裡關於輪迴的文字刪除。輪迴說在西方流傳了八百年後,因羅馬教庭的勢力,禁絕了一千七百年。文章也旁引到西方社會兩個二十世紀的例子。其一是美帝前無古人的一代製造業大宗師,汽車大王Henry Ford。他深信自己的前世是南北內戰中死亡的士兵。另一個是醫學院教授 Prof Ian Stevenson,他在醫學學術刊物上出版關於多宗小孩述說前世的故事(可參看維基)。

之前讀佛學初班,聽過「阿賴耶識(ālaya-vijñāna)」,當時可說如墮五里霧中。讀星雲大師全集裡該文,才知道原來是前世的記憶,可能等如 Freudian心理學中的潛意識。這課題是西方科學界對催眠是否能喚起潛意識,一個熱切的爭論點。

如果說前世的業,決定來生輪迴到六道中的哪道,人、畜生、餓鬼,是否等如宿命論呢?文章說「過去的業因」與「現前的抉擇」都會影響這世與來生的開展。

收到考題之後,搜資料看了多篇文章,數萬字。另一篇比較符合此題目的文章〖無我的輪迴─佛教的生死觀〗 https://buddhism.lib.ntu.edu.tw/FULLTEXT/JR-MISC/misc097735.htm此文吸引後學的原因主要是其開宗明義解釋佛教輪迴觀與傳統印度教之分別。作者(華梵大學哲學系的郭朝順)把答案已畫龍點睛寫在文章標題上,就是『無我』。

應該一提,本文引述的兩篇文章,都有云輪迴涉及生死大海。印度教的輪迴有「自我」,而原始佛教已經主張「無我」,要破除我執。在輪迴的生死大海,每一滴水融入其中,是淨(善業)是污(惡業)也一併搞混搞勻。龍樹中觀思想,前世今世來世中的我,不一也不異,也是解讀佛教輪迴主體。唯識學說則認為阿賴耶識是輪迴主體。佛教部派時代,把輪迴分為四個階段,受孕母胎稱生有,出生後稱本有,臨終稱死有,死後至投胎之間稱中有。藏傳佛教把中有稱為中陰,但吸收包含了唯識學的心識觀。

二零一五年謁訪慈山寺並開始在該寺做義工、聽佛學講座。之後又先後聽過定覺法師及法相學會之佛學班。曾嘗與師兄飲茶吃飯討論,對方客氣的表示後學學習的方法不對。其實自己明白就是說沒有慧根!這次老師出的另一考題「空、假、中的妙理」,正正就是聼了數年,仍一片茫然!對生死輪迴其實祇有皮毛的理解。傳統印度教的有我輪迴,還能明白。對於『無我』這深奧概念,後學的理解就止于禪宗六祖惠能的千古名偈之層面。既然本來無一物,無我的輪迴就遠超後學所能瞭解。非常慚愧!

數年前讀過創辦明珠佛學社之明慧法師所著《大嶼山誌》,用了兩天時間,走了廿多公里路,造訪了誌裡介紹的各處蘭若及精舍。繼而搜集相關資料,寫了一篇拙文,內容有提及本課程之鄧家宙老師。這篇拙文的部分曾經刊登在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十二日的明報C4頁。另外,後學亦寫了一系列關於世界上各宗教(包括佛教)之文章。僅此把所提及各篇拙文之鏈接列出,希望各位老師能不吝指教。
https://classic-blog.udn.com/xingwanlilu/154477296

https://classic-blog.udn.com/xingwanlilu/176821963


https://classic-blog.udn.com/xingwanlilu/175825126

最後,承蒙各位老師悉心教導、循循善誘,由衷感激!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ingwanlilu&aid=181720236